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英美文学教学

2012-08-15 00:45蒋冬丽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英美人文文学

蒋冬丽

人文素质是指“人类种族和个体在一定发展进程中所积淀的关于文、史、哲、真、善、美的基本常识、意识价值观和行为品格的总和。具体包括文化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科学素质、审美素质和环保素质六大方面,每方面又包括基本常识、基本观念、基本行为三个层面。”[1]人文课程在人格塑造与健全、品质培养、气质熏陶、提高精神层次和对人生、社会重大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适应能力具有巨大的作用。众多的高校将增设人文课程作为提高本校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如哈佛大学在1978年明确了自己培养“完人”的教育目标,所谓“完人”,即具有清晰、有效地思考及写作能力;在某些领域中,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基础;对于所获得及应用的知识具有正确批判理解能力,并了解宇宙、社会及人类自身;勤于思考道德与伦理问题,具有明智的判断力,能做出恰当的道德选择[2]。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哈佛大学实施了核心课程,文学课程是其中之一,学生要在文学类课程中选修一个“半学年”课程,了解某种文学体裁的历史以及一些伟大的作家是怎样对生活经验进行概括,形成各具特色的表达方式的。如“戏剧和小说课”就是通过欣赏大量作家的作品来介绍戏剧和小说的基本理论、创作风格、文学成就等,让学生了解一些重要的文学成就,以期达到学生文化修养的目的。方法是通过选读一些主要作品、理解作者的艺术语言、表达能力及其局限性[3]。英美文学反映了英语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学习英美文学能帮助学生扩展文化视野,了解不同文化的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以一种新的视角对自身文化的传统达到新的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智慧、情感、经验、原创力、想象力、生命思想以及生命意识,赞扬真、善、美;英美文学对于学生思辨能力、审美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英美文学课程的人文教育功能

英美文学凭借其人文课程的得天独厚的条件,理应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平台。在我国,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文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语言技能、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于文学课程的目的表述为:“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了解。”[4]英美文学课程在人文教育功能上有三项功能。首先,通过英美文学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取全面的人文知识,构建全面的人文知识结构。因为英美文学课程涵盖了英美两国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社会、风俗、生活、精神各个方面。其次,通过英美文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认识人生,学会如何处事、如何做人,丰富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品质。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道德价值,优秀的作品往往赞扬真、善、美,同情弱者,抨击丑恶,重视人的价值,处处闪现出人道主义的光辉,学生可以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再次,通过英美文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英美文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三个层面上,即基本常识、基本行为、基本观念上都应有用武之地。

二、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英美文学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理应受到学生、老师和学校的重视。在我国,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到底如何呢?程爱民等组成了课题组,从1998年起开始到2002年经过3年多的时间对我国50所不同类型的外语院系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了我国高校英美教学的现状以及在认识观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师资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认知观念上,对课程的目标认知不明确;课程设置上,(1)课程设置略显单一,选修课偏少,概念上也不够确切;(2)英美文学史和文学选读是作为一门课还是两门课;(3) 课时安排较少;教学手段上,超过60%的老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用或者少用现代教学手段。考核方法上,主要采用闭卷考试占据比例过大;师资上,主要由中青年教师担任教学任务,其教学水平有待提高[5]。

三、英美文学教学的改进

英美文学教学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大量的学生认为文学课程无助于他们的就业,因此学习的热情大大降低。学生更愿意学习实用的课程,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科技英语等。范谊等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对于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并不十分清楚,对目标内涵的层次定位更是含糊,因此英美文学教学改革进步缓慢。只有新形势下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才能找准英美文学教学的层次定位和课程设置。范谊和芮渝萍将英美文学的教学目标的内涵分为五个层次:一是英文原著的阅读体验,这是基于感性认识的经验层次。它的重心是把阅读过程交给学生,通过亲身的阅读体验,逐渐培养起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欣赏及判断能力;二是获得英美文学基本知识,这是理性认知的知识层次,它的重心是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学史发展的概况和脉络,了解英美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文学现象、流派、作家、作品;三是帮助学生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和思辨审美层次;四是通过英美文学认识英美文化和国民性格,这是基于文化认知和文化认可的跨文化交际的交流层次;五是感悟人生、洞悉生命的意义,培养人文情怀,弘扬人文主义精神,这是基于人文关怀和道德塑造的哲学层次[6]。这五个层次是层层递进的,彼此有相互交叉。第一层次是基础,没有第一层次的基础,其它目标就无从谈起。第二层次又是第三层次的基础。文学批评的方法是理解文学作品的途径,而且也是文学知识的一个构成。掌握了文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如何理解文学作品,从而使学生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经历前四个层次的教学,才能升华到第五个层次。对照这一教学目标层次,英美文学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转变认识观念。教师对自己角色的认知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方法、教学的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考查等各个环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管理者,建议者,建议来源者、学习促进者、课堂气氛创造者、评估者,行为示范者等。

2.充实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生学的重要依据。如何安排教学内容,使之满足学生的需求,适应新时代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许多学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以及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人主张以“史”为主,有人主张“史”、“料”结合,有人认为文学贵在文本的分析和欣赏。如南京大学的王守仁教授提出“应该终结‘文学史+选读’的模式[7],他认为应该以作品为中心,指导学生阅读、欣赏、分析文学原著。文学教学中,文学史必不可少,它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英美文学的经纬。文学理论也不能缺席,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理论,了解一些鉴赏的方法,使他们找到理解文学作品的途径,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学生被授予了“渔”,不至于无从下手了。同时还要加强文本的阅读文学课程,文本是根本,通过阅读作品,使学生尝试走进文学作品,并进一步与文学作品展开对话,尝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向、艺术语言及其局限性,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和的批判性思辨能力。如果学生只是知道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的名字,但却很少去读作品本身,就失去了和作品互动的机会,也就不能真正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无法形成自己的见解。如果没有读过诗歌,怎么能领略到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意象美呢?但由于课时有限,学生要想仅仅在课堂上既能获得文学的基本知识,又能仔细阅读文学作品,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教师要对作品进行选择,

3.改进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注重教师的讲解,对学生的参与要求不高,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师课堂上逐一讲解知识点,学生埋头做笔记,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助长了学生的惰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教师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自觉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4.借鉴新的批评理论。二十世纪涌现了很多的文学和批评理论,如建构主义、对话理论、生态主义等。这些理论不但对文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于文学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⑴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英美文学教学,强调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知识。⑵对话理论视角下的英美文学教学,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多重对话的过程,包括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师生和文学作品之间的对话以及自我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平等地进行语言交流和信息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切磋;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作品以及作者建立起联系;根据阅读的经验、体会,创造自我的对话,内化自我。对话理论强调教师和学生双方在对话的过程中接纳对方、共同合作、平等参与、相互分享,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⑶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着多方面的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生和作品之间的关系、师生和教学媒体技术.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构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各种理论虽然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赏析作品,不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具体的知识,还能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掌握方法,提升观念,做到教书育人,授人以渔。

5.教学评价体系的改进。闭卷是通常的考察方式,倾向于考察对具体的知识点的记忆,学生死记硬背,考试期突击复习,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这种考查方式很难考察出学生对于文学的理解有多少,有没有真正读过原作。形成性评价,如让学生写作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为了客观、准确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察方式。有闭卷考试、课堂表现、课程论文、心得体会、口头报告等。

6.加强师资培养。调查中显示出学生对于名师怀有对其渊博学识的敬仰,为人风范的尊崇。承担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大多数为中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人生经历单薄,对作品的把握不到位。学校可以采取“请进来”(即请名家名师到学校做讲座,教师可以通过观摩他们的讲座,查找不足,借鉴长处)和“送出去”(送他们去培训)的方式。英美文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教师在讲授课程中要自觉地将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课程始终,充分挖掘和发挥本课程对人才文化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同时,也要把文化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进去,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四、结语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系统工程,单单英美文化课程不可能达到目的。我国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弊端不仅是只专注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大的问题是“忽视专业知识中精神文化方面的教育,表现为忽视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教育,忽视专业教育与社会、自然、人自身发展等关系的处理问题。”[8]但是如果每个学科都能够将人文精神贯穿到专业教育中,那么我们朝着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又进了一步。

[1][2][3]石亚军.人文素质教育:制度的变迁与路径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程爱民.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外语研究,2002,(6)

[6]范谊,芮渝萍.英美文学的教学目标的内涵和层次定位[J].外国文学研究,2005(3)

[7]王守仁.“应该终结‘文学史+选读’的模式[J].郑州大学学报,2002,(5)

[8]石亚军.人文素质教育:制度的变迁与路径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英美人文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人文绍兴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我与文学三十年
英美常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