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趋于大众化,大学不再仅仅是精英教育。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逐步趋于技能化,普遍比较重视毕业生的品质、技能、性格等素质品质,要求毕业生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而且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不仅如此,企业还把岗位培训的任务延伸到了学校,例如,不少用人单位对会计应聘者提出要有“两年以上会计工作经验”的条件。但是,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企业却不能为学校提供足够的实习场所。学校只能借助于校内实训替代校外实习,因此,大多数学校几乎所有的会计专业主干课程都安排了实训教育内容。然而,由于实训材料缺乏、师资力量不足、过程监控乏力等问题的存在,会计实训教学常常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以保证实训质量。
会计实训是提升会计专业能力的实践课程,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其目的是为了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和创新能力。会计实训为开发学生技能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职场平台,通过为学生提供相对真实的专业技术岗位,通过“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并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有机串联,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实训是会计校外实习的替代方式。会计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教育特征,尤其是本科和专科层次的会计教育更是如此。会计教育既要向学生传授会计知识,还要教育学生掌握会计技能和会计方法,而实践是获取技能和方法的最佳手段。
计划经济时代,各高校会计专业大都有行业背景,而且当时会计只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工具,其依据的是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其信息尚没有经济后果(还不是利益分配的工具)。企业不仅愿意,而且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与学校教育相匹配的实习岗位。然而,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会计标准的国际趋同,会计准则逐步成为唯一的会计规范模式,其特点是原则而灵活,会计人员的判断余地比较大,其经济后果日益显现。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大多数企业已不再愿意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与此同时,会计学内容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需要多个实习岗位才能承担实习教学任务。此外,企业会计工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时间性等特点,也与实训教学计划的时间要求不匹配(会计实训教学一般需要涵盖12个月的时间)。因此,课程实训逐渐取代校外实习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目前,大多数的高校都非常重视会计实训,压缩了课堂教学时间,加大了实训教学的比重。是否拥有足够的校内实训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专业质量的高低。
2.实训教学是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必要补充。教学方法是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就会计学科而言,重点是对会计科目进行讲解,即以分录示例的方式对会计科目的使用方法进行演示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记忆相关会计科目及其运用。这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与传统的会计制度规范模式相适应的。因为在以规则为导向的会计制度规范模式下,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中心,会计制度类似于操作手册,对于每一个会计科目都有详尽的解释和说明。围绕会计科目,会计制度也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方法给予了详尽而明确的规范,会计人员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职业判断,就可以胜任会计工作。但是,随着会计职业的发展以及会计职业对会计人员判断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安然”事件之后,美国以规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受到了广泛的批评,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受到了广泛的认同,我国会计准则的原则导向已经非常明确。在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模式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会计准则是以财务会计概念为中心,由具体准则向会计科目的使用辅射,会计科目在会计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已不复存在。纯粹的会计科目讲授以及高度抽象化了的例题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会计教育的发展。为此,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分录示例的课堂教学方法,在分录示例中融入真实会计环境中的情景内容,变分录示例为小型教学案例。另一方面,还有必要在传统的课堂教育中引入实训教学模式,为学生进行会计职业判断营造决策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使学生善于按照会计思维思考会计问题,并提高相应的职业技能。
3.实训教学拉近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基本上均直接来源于中学,对会计职业的感性认识极度缺乏,会计“入门”时间比较长,而且难度较大。会计学是生产和管理实践的总结,其理论直接来源于实践,所以,对于会计学科的学习也应当在实践中学习。相对而言,实训教学这种实践型教学模式是比较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的,能够为学生创造一种“工学交替”的人才成长模式。与课堂理论教学方式相结合,实训教学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分离为学习和模拟工作交替进行的过程,使学生有更多时间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技能和工作流程,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会计实训通过仿真的业务平台,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比较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会计知识成为了可能,它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会计工作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实现学校学习与企业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4.实训教学是适应人才市场变化的需要。我国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化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时代。除了少数知名高校仍然坚持以传播科学思想、造就社会精英为主的教育理念之外,其余的普通高校大都将自己定位于向市场输送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与教育理念的变化相适应,会计人才培养有两个层次,一是培养具有较深的会计理论素养、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研究型的精英人才,二是培养具备一般的会计理论知识和职业判断能力,职业技能突出的应用型的大众化专业人才。由于大众化人才市场的功利性非常强,而且处于相对强势地位,通常能够把会计人才的培训成本转嫁给教育部门。所以,大众化会计教育必须贴近市场,强化学生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定位与市场需求的符合度。
5.实训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也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会计工作是一项繁琐而严谨的工作,程序性和条理性是财会工作的特点。这一特点要求会计工作者必须工作谨慎、细心而有条理。会计实训模式有助于学生养成吃苦耐劳、严谨规范的工作习惯,形成优秀的职业品质,为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许多高校会计实训课程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支撑,教学内容不规范,组织形式不灵活,缺乏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和高质量的实训教材,严重制约了会计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
1.实训资料不足。课程实训是对校外实习的替代,因此,实训资料要具有替代实习现场的功能,否则实训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一个完整的会计过程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会计实训所选用的资料“过于标准化”,基本上定位于常规会计工作,如,证、账、表的日常会计处理和报告,对诸如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等特殊会计问题(需要借助于会计职业判断)涉及较少,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较高层次的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
2.师资能力不足。高质量的实训教材可以弥补教师能力的不足,同样,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也可以弥补实训教材质量的缺陷。但是,受高校人事管理体制制约,我国高校教师走的大都是“从高校到高校”的发展道路,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其判断、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方法与企业会计人员存在显著差异,难免带有较强的“书卷气”,无法为学生营造一种“企业化”的人文环境。
3.过程控制不严。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教学过程的监控大都是针对课堂教学的,尚没有专门的针对实训教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再加上高质量实训教材的缺失以及教师实践经验普遍不足,导致了实训教学约束软化,过程监督不力,实训结果考核流于形式等弊端。其主要表现是指导教师随意安排实训任务,教学过程放任自流,实训成果考核流于形式;学生弄虚作假,相互抄袭实训结果。
1.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师资水平。如上所述,我国高校大部分实训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而只有建立高素质师资队伍,才能保证会计实训教学质量。为此,有必要引入社会资源,特别是企业资源,建立多元化的教师队伍。实训教师结构应当由高校教师、企业财务人员、科研院所专家和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等组成。多元化的师资队伍首先是有助于形成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其次是能够弥补会计实训教师能力不足的问题;第三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鉴于我国高校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尚不到位,可以考虑采用专兼职教师的模式构建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例如,可以聘请企业财务部门经理担任会计实训兼职教师,与高校专职教师共同承担实训教学任务,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共同制定教学大纲等,把校外实习的模式引入到学校实训教学过程当中。
2.加强实训教学过程管理,保证实训质量。健全的实训档案等资料是加强实训过程管理的重要依据。一般而言,一套完整的实训档案资料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实训任务书,要求学生明确实训任务、工作步骤和具体时间要求;二是实训工作规范,要求学生明确实训质量标准;三是实训报告,要求学生记录实训工作成果,进行实训工作总结;四是实训考核标准;五是实训教学大纲,对实训内容进行概括规划;六是实训材料选择依据等。实训工作结束后,由学生填写实训报告,指导教师根据第一个学生实训成果的完成进度和质量进行成绩评定,并与其他实训档案资料一并及时归档保管。为了保证实训工作顺利开展,应当挑选双师型教师及企业专家成立实训项目管理小组,讨论确定各实训项目任务,严格监督实训工作进度。
3.开发高质量实训教材,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实训材料应当具有以下功能,学生需要对会计确认条件、计量属性的选择予以判断,需要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属性之间做出抉择,需要对资产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持续性进行判断,需要对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的确认进行判断等等。此外,在会计现实中,会计人员对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判断还不得不考虑领导人的个人品质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以及企业规模、资本结构、组织结构、股权结构,法律环境、产品的寿命周期等不确定的经济环境因素。会计实训资料内容的安排也应当考虑这些环境因素。只有真实的环境才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为此,实训教师必须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整理资料,编写高质量的实训教材。
实训教材除了关注学生常规会计账务处理技能的培养之外,还应当关注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例如,资产减值、无形资产的摊销等特殊财务会计业务属于企业价值创造活动,只有创新型会计人才才能胜任该项工作。因为资产减值、无形资产的摊销,涉及大量的职业判断,会计人员需要判断这些会计信息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税收利益和财务效益、对相关者利益的影响等经济后果。只有正确处理了各相关者的利益关系,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1]杨敏.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2008,(7).
[2]林海鹰.《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3]张小芳.浅谈高校会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