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都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
完善机制强化责任
——湖北省宜都市助推“两公开”工作扬帆远航
湖北省宜都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6年以来,湖北省宜都市通过网络形式,向全社会公开晒“资金”、晒“编制”、晒“政策”,全面推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经过六年的探索和实践,“两公开”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多样,宣传方式新颖,网络互动迅速,人民群众满意,连续五年在全省组织的年度集中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得到上级部门和宜都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有力地促进了“阳光政府”、“阳光财政”建设。
宜都市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行文,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市直各部门和乡镇“一把手”为成员,从领导体系上保证了政务公开工作的深入推进。
“两公开”办主任由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担任,负责全市“两公开”工作的总协调,财政、编制部门“一把手”任副主任,负责全市财政和编制的公开工作,其他部门为成员,负责本部门“两公开”工作,下设资金组、编制组、技术组和综合组,工作主体明晰,责任明确。
选用业务熟悉、政治合格、作风细致的业务骨干从事“两公开”工作,在保持队伍基本稳定的同时,不断培养新人,为“两公开”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做到工作部署到位,执行落实到位。
“两公开”工作作为全市党务、政务公开、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委、市政府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两公开”工作,经常听取“两公开”工作汇报,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批示解决。并明确要求“两公开”工作要在全省勇争一流,力争走在全省先进县市前列。
该市对“两公开”工作在工作经费上给予了足额保障。湖北省财政厅每年安排的“两公开”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于工作专班的运行、设备维护购置、技术培训、查询点建设、部门和人员奖励等支出。足额的经费保障,保证了“两公开”工作的正常、灵活运转。
实行“四挂钩”,即“两公开”工作与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考核挂钩,“两公开”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两公开”工作与机关效能建设考核挂钩,“两公开”工作与年终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兑现挂钩,建立起一套强有力的责任考核机制。从制度建设上明确“两公开”工作是部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将“两公开”工作完成情况与部门荣誉、个人利益有机统一,让部门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公开的主体。
实行市“两公开”办与市政务公开办、市电子政务科、各成员单位联动机制,不断拓展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一是明确部门“两公开”工作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切实做到工作有部署,落实有责任。二是定期召开部门联系会议,总结分析“两公开”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研究部署“两公开”工作,加强沟通和协调,解决部门公开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三是组织业务培训,提高工作凝聚力。不定期组织各部门“两公开”工作人员进行政策和业务培训,及时了解“两公开”工作动态和新的要求,加强工作中的互相沟通、协调和配合,共促提高。
激励是开展工作的动力,是激发每个“两公开”工作人员工作热情的有效措施。一是在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由市委办、市政府办对“两公开”工作先进单位、示范查询点及先进个人进行通报表彰和奖励;二是根据考核结果,对“两公开”工作完成好的先进单位在分配工作运行经费时予以政策倾斜;三是结合年终考核结果和日常督办情况,财政局机关在年终总结时对“两公开”工作进行专项表彰,对工作积极性高、成绩突出的局属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两公开”工作人员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的积极性。
近几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宜都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社会知晓度,不断扩大社会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两公开”的作用,方便更多的人进行查询和监督,利用宜都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的巨大社会影响力,积极在政府门户网站推行“两公开”主要内容的公开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抓住市政府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立统一规范的政府门户网站的大好契机,将“两公开”的主要内容纳入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统一规划之中,将“两公开”与政府门户网站成功进行了对接。一是市直80个部门都按要求建立了统一、规范的门户网站,成为市政府门户网站的子网站,在“政府门户网站群导航”中可以直接点击进入;二是在各部门门户网站首页栏目中设置“政务公开”栏目,在该栏目下设置“财政公开”和“编制公开”栏目,点击就直接链接到宜都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可以非常方便地浏览“两公开”网上的全部内容;三是在“政务公开”栏目中同时设置“信息公开目录”栏,点击“信息公开目录”,其中设置了“财政信息”版块,包括财政专项资金、财政预决算、采购招标、专项经费、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救助等12个方面的内容,由各部门在该版块中对部门财政信息自行进行公开。
政府门户网站建成运行后,该市首先试行了部门预算的同步公开工作,选择卫生、交通、财政、水利、农业、建设等财政预算金额较大的20个市直部门开展试点。一是在“两公开”网设置“部门预算资金”版块,将20个部门的年度预算表直接进行公开,点击部门名称,就可以直接查阅该部门的年度预算情况;二是将20个部门的部门预算数据上传到市政府电子政务科服务器,由各部门在部门门户网站规定的栏目和版块中进行公开,实现了两网的同步运行。
《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基层财政专项支出预算公开的意见》下发后,引起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责成财政部门牵头抓好公开的落实工作。一是召开专门会议,传达精神、部署工作,培训人员。该市财政局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财政专项支出预算公开工作,落实了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市“两公开”办召开财政专项支出预算公开工作督办会,涉及财政专项资金公开的28个市直部门和财政局8个管理科室及“两公开”办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财政专项资金公开的任务、范围和原则,强化了财政专项资金公开的责任,提出了财政专项资金公开的具体要求。二是明确财政专项资金公开的主体和责任。该市“两公开”办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财政专项支出预算公开工作的通知》,按照“谁分配、谁公开、谁负责”的原则,将应当公开的84项专项资金公开任务一一分解到各个部门,落实到具体的责任领导和责任人。三是统一部门公开格式和要求。统一公开栏目:各部门统一在部门门户网站“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目录”—“财政信息”—“财政专项资金”中进行公开;统一项目名称:在部门网站上公开的专项资金名称必须与《财政专项资金公开目录》中的名称一致,并在该项资金前寇于“20××年”字样;统一公开形式:每项资金要有使用情况说明,包括拨付对象、拨付标准、资金拨付及结余、拨付方式等内容,并将审核确认的拨付明细表以附件形式粘贴,进行详细公开。
该市十分重视公开成果的应用,把“两公开”网上公开的信息数据作为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出公开的作用和效果。一是财政、审计部门在开展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专项检查时,以网上公开的部门预算指标为依据,对市直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少数单位预算执行不严、预算追加手续不全等问题;二是财政部门在开展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中,以网上公开的部门预算和专项资金数据为检查依据,对被检查对象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对专项资金使用、核算不规范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三是通过网民的咨询和投诉,发现案件线索,及时进行跟踪调查处理;四是在开展家电下乡补贴等各项惠民专项资金检查工作中,借助网上公开的发放对象、发放标准、发放金额等数据,进村到户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及时发现并查处了个别经销商借用农户身份资料套取国家补贴资金的行为。
(本栏目责任编辑:尹情)
《政务公开与财政监督》专栏联办单位:湖北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