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初探

2012-08-15 00:50戴广豪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政治工作者政治思想

戴广豪

(滁州市沙河水库管理处,安徽 滁州 239000)

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初探

戴广豪

(滁州市沙河水库管理处,安徽 滁州 239000)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也给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新机遇和新课题。如何利用好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主动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破解难题,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已成为各级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容回避的新任务。

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1世纪,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时代的来临使人们的生活模式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互联网上的虚拟世界已经成为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娱乐休闲的新空间。如何在这个全新的领域内,适应新变化,探索新方法,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现实使命。

一、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挑战

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许多便利,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渠道庞杂

在互联网时代以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新闻媒体是人们接受信息的主渠道。经过长期的发展,传统媒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准入机制和工作规范,主要是体现党的意志和社会效益的结合,社会舆论环境相对单一。而互联网时代,因为管理缺失,网络媒体海量涌现,各类新闻网站、论坛层出不穷,特别是微博的流行,更加使得个人成为新闻的发布者。一些网络媒体为了提高点击率,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传播和发布各种非主流信息,有些网民甚至因为无须承担社会责任而随意传播、发布谣言和虚假信息,从网上到网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仅造成了人们的信息混乱、思想迷失,甚至对社会稳定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人际关系疏离

互联网为使用者创造了一个虚拟世界,这个世界空间上无边界、时间上无限制、道德上无约束,许多人特别是青少年沉迷其中。在“虚拟世界”中,人们通过电脑就能实现相互交谈、沟通、分享,使得人与人之间真实感情与思想的交流大量减少,导致人际关系日渐疏离。同时,由于身份的隐蔽性,网络中的互动完全依赖感觉与个人喜好,许多网民在网络交流时与陌生伙伴侃侃而谈,而在现实世界交往中,却因思想与现实的脱节和背离,而无法面对真实的对象,导致了个人心灵更加封闭,久而久之,造成人格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严重者甚至会造成人格分裂。因此,有些网络痴迷者一旦脱离网络,就会出现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向和行为。

(三)信息管理困难

互联网一种个性化的信息技术,网络中,传播者、接受者平等相待,相互作用,甚至相互转化,真正实现了循环传播模式。这种个性特征在技术上不断鼓励个人化,让每一个个体在使用中得到极大满足,但也给网络信息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利用互联网散布谣言、干扰正常的社会秩序、甚至进行反政府的串联活动等恶意行为的隐秘性更强,危害性更大,性质也更恶劣。

(四)技术认知革新

由于互联网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全新发展,许多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此不甚了解,网络技术掌握不够,网络影响认知不足,对如何做好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不多,对开辟和占领互联网阵地的紧迫感不强。这迫切需要我们迅速学习和掌握互联网技术,研究新情况,掌握新方法,融入其中,发挥作用。

(五)文化渗透增加

因为意识形态不同,西方敌对势力企图对我国实行“和平演变”的意图一直没有中断过,虚拟的网络世界无国界、易隐蔽的特点,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文化渗透的新途径。西方国家正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通过互联网对我国不断进行意识形态、道德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和侵入,这对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遇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一)互联网使思想政治工作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增强其影响力

思想政治工作要做人的思想工作,深入细致的交流是基本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以前,这种交流只能靠面对面的形式来开展,通过促膝谈心可以很好地解决个人的思想问题。但这种交流只能是一对一的,无法扩展影响。而网络交流是开放式的,可以一对多,多对多。对一些热点事件、重大问题的讨论可以影响到一大批人的思想。对E滁州网站中,针对滁州市开展“大滁城”建设利与弊的讨论,就有效地实现了群众思想的统一,形成了对城市建设改造的有力支持。同时,网上交流经常是匿名、开放的,这使得交流者间容易形成开诚布公、畅所欲言的气氛。我们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这种特点,只要是群众关心的话题,思想上存在的困惑,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讨论交流,这样就可以让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互联网入脑入心。

(二)互联网可以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大量信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

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掌握最全面的信息,了解社会的最新动态是基本的素质。在互联网时代,只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掌握互联网,就能从中发现自己所需的信息。互联网提供了两种有价值的信息:一是实时动态的消息。二是全面深入的数据库。前者具有较高的更新率,后者具有无限的存储量。互联网上大量信息存在为使用者展现了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只要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善于利用,就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三)互联网能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时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

引导思想、稳定情绪、推动发展是做好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所在,为此,及时发现群众的消极情绪和思想波动尤其重要,而互联网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预警装置。与现实世界相比,互联网中发表言论与抒发情感更无约束,人们无所顾忌地表达着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以及心中的欲念,这既是意见表达和情绪发泄的方式,也是思想和情绪的真实反映。因此,当针对某一方面话题的情绪化意见和过激言论集中出现时,则提醒我们需要关注事态的发展,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加以引导,使问题在萌芽状态就得以解决。

三、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探索

(一)大力加强对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提高从业者的认知水平和技术手段

互联网时代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明确具体部门负责,努力探索网络时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式,着力培养水平更高、能力更强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这支队伍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能够坚持正确的思想教育方向,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还要熟练掌握网络技术。惟有如此,才能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网络的发展,才能敏于、善于并精于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思想政治信息、了解受众思想动态,并自觉运用、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的方式方法,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实现网上疏导与解决网下问题同步推进。

(二)加快建设有特色、有活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高扬政治宣传主旋律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遍使用将引发社会形态的大变迁,适应这种发展趋势,作为主导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迅速跟进,在网络中占领阵地,高举旗帜,发挥作用。用正确的观念、科学的理论引导人,对不健康的内容进行批判和澄清,扶正驱邪、激浊扬清,凝聚人心、共谋发展。要加快建设一大批有行业特色、有生命活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营造健康向上的思想家园,畅通合理诉求的信息渠道,使职工在这里找到共同话题,引起思想上的共鸣,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同时通过网站来采集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热点焦点问题,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充分利用单位局域网平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方式

目前,随着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建设内部局域网,成为许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同时也为我们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利用局域网可以创新思想政治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往往是定时、定人、定地点,通过“听报告、开大会、读报纸”进行被动的“灌输式”教育,学习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在局域网上我们可以创办并利用好网络学习园地,及时更新学习资料,使职工自主确定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使其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吸取知识。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局域网上创建单位BBS,了解职工的心声。由于网络言论的隐蔽性,许多职工会在其中发表现实中不愿说、不敢说的真实意愿。对于一些有错误苗头的文章和言论,我们要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有针对性地作出回应。如果是反应的问题确实存在,就要及时加以解决并作出答复;如果是发文者不解事实真相,情绪偏激,就应及时澄清事实并进行疏导;如果反映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就要及时表明态度并开展讨论,认真听取大家意见。面对BBS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绪,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细致的方法来进行交流,平心静气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网络发展的形势,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承担教育引导群众的责任,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丰富教育内容,以不断的创新实践和主动作为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凝心聚力,保驾护航。

D64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5993(2012)01-0043-02

2012-02-22

戴广豪(1962-),男,安徽滁州人,滁州市沙河集水库管理处副主任。

猜你喜欢
政治工作者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政工人员综合素质的调查及对策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基本类型及特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