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胜
面对青岛市政府投入40亿元实施的大规模退坪种树活动引发的社会质疑,官方终于有了公开回应。人们欣喜地看到,公众在履行监督政府的民主权利时,越来越呈现出温和、理性和富有建设性的趋势,而政府充分肯定社会批评、耐心倾听百姓呼声,并主动表示要及时给予回应,务实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也得到了网民的理解和好评。这种官民互动、理性交流的良好格局,对于公民有效监督政府、理性推动社会进步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随着网络参政的日益常态化,公民表达诉求和批评政府有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发声渠道,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监督也存在谩骂、攻击甚至造谣等诸多情绪化和不理智的现象,这既有悖崇尚文明、倡导理性的网络道德,也不利于被监督者闻过则喜地倾听呼声和理智回应。鲁迅先生有句名言:“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更何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官民矛盾多属可以调和的人民内部矛盾。用温和理性的方式参政议政,也许更能彰显监督善意和优化表达效果,也便于与被批评者的感情交流和是非争辩。
我们提倡的“温和”和“理性”监督,应该是在情绪理智基础上的态度友善和充分说理,决非丧失原则的一团和气。如何做到理性监督,青岛“80后”普通市民潘琦的做法值得称道。首先,她没有不假思索地人云亦云,而是坚持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思维见解;其次,深入实地调查研究,通过查阅文件、核对事实、征询意见,形成触及关键问题、有针对性的若干“为什么”。潘琦的可贵,就在于她把理性监督政府真正看作是公民权利、公民责任和公民精神。可以想见,这样的责任公民、理智公民、务实公民越多,百姓监督政府的效果就会越好。
构筑一种官民良性互动的融洽关系,乃国家之福、民族之幸,但愿青岛植树之争折透出的理性监督和和谐精神在神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