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小丽
(信阳师范学院大学外语部 河南信阳 464000)
探析中国英语的由来及其词汇的语义特征
符小丽
(信阳师范学院大学外语部 河南信阳 464000)
中国英语作为一种英语的变体,最明显的特征表现在词汇层面。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中国英语词汇衍生出新的含义,形成了中国英语词汇特有的语义文化特征。中国英语词汇在对外宣传中国文化传统、科技、政治、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词汇的出现,丰富了英语词汇的内涵,加强了英语词汇的表现力,从而进一步发展了英语与世界文化。
中国英语;中国英语词汇;语义特征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在各国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种带有地域色彩的本土英语不断发展。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使英语逐渐打上中国文化的烙印,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随着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英语在世界各类英语变体中的地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的重视,中国英语在国际交流和跨文化交际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英语最明显的特征表现在词汇层面,具体来说就是大量的汉语词汇进入英语,以及许多英语词汇语义在中国语境中发生了变化。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与探讨。
在中国,首先提出“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这个概念的是我国著名的英文编译专家葛传椝,他指出:英语是英语民族的语言,任何英语民族以外的人用英语,当然要依照英语民族的习惯用法。不过,各国有各国的特殊情况。就我国而论,不论旧中国或新中国,讲英语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特有的东西需要表达[1]。这里“我国特有的东西要表达”可以理解为“中国英语”或“带有中国特色的英语”。
我国英文教育教育家汪榕培将中国英语定义为“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2]。虽然汪榕培进一步阐释了中国英语的概念,但不难发现其描述的概念因“中国本土”而有些狭隘化了,即他将中国英语的使用仅局限于中国人和中国本土,而事实上,在西方人谈论中国时也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中国英语,这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本土”的范围。
李文中教授进一步将中国英语更全面地定义为“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3]。
综合以上几种观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中国英语是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②中国英语是用不属于英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③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进入英语交际而不受母语的干扰;④ 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将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扩充,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⑤中国英语不同于一般所说的洋泾浜英语、过渡语等,是一种被规范英语所接受的英语变体,对英语学习和国际交流具有积极意义。
中式英)语(Chinglish)通常用来指英语中已有相应的表达法,而中国人因为英语不够熟练则完全根据汉语习惯造出来的句子,如吃药等(to eat medicine)。中式英语违反了英语的习惯用法或违反了英语的语法规则,是一种错误的用法。
相比之下,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是指按照英语语法规则造出来用以表达汉语中特有概念的说法,比如 the Cultural Revolution(文化大革命),the Great Leap(大跃进),tofu(豆腐),kow tow(叩头)等。这种英文在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的书籍报刊如China Daily中最常见。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而不是明显带有母语痕迹的语言形式。
中式英语是受母语(即汉语)负迁移影响所形成的不被英语为母语者所理解的不合规范的英语。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不合规范的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而中国英语是跨越了中式英语的障碍,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的事物,不受母语的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等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句式和语篇。可见,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却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
中国英语词汇是在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由于英汉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中国人在使用英语表达某些中国特有的事物与现象时,经常发现无对应词来表达,这时人们通过音译、译借以及语义再生等手段使汉语词汇进入到英语交际中,并通过这些手段来表达中国特有事物的英语词汇就被称为中国英语词汇。中国英语词汇负载着中国文化,在传播中国文化传统、政治、经济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中国英语词汇的产生就是汉英两种语言双向交流的产物,一些带有中国特色的名称和概念进入了英语词汇,同时还有一些英语词汇进入了汉语,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衍生出新的含义,形成了中国英语词汇的语义特征。中国英语词汇就是通过音译、译借和语义再生等手段产生的。
音译指的是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外来语翻译过来,这种用于译音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如酷(cool),黑客(hacker)等。通过音译产生的中国英语词汇,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例如:
1)有关历史文化:秀才xiucai;衙门yamen;大字报dazibao;普通话putonghua;凤凰fenghuang等。
2)有关娱乐:琵琶pipa;二胡erhu;武术wushu;功夫kungfu;太极Tai Chi;秧歌 Yangko;围棋 weiqi;麻将mahjong等。
3)有关衣食住行:旗袍cheongsam;饺子jiaozi;炒面chow mein;馄饨 wonton;龙眼 longan;高粱 kaoliang;荔枝lichee;人参ginseng;炕kang炒杂碎chop suey等。
4)有关风土人情:风水fengshui;叩头kowtow;广东话 Cantonese;海南人 Hainanese;清明 ching ming;台风typhoon等。
5)有关度量单位:元yuan;角jiao;分fen。
译借指翻译活动中的借用。借用的对象是彼有此无之物,即原语有译语无的事物。通过译借产生的中国英语词汇表达的是中国文化中所特有的,而英语文化中无对应英语词汇的事物,例如:
1)有关改革开放时代特色的词汇:两个文明two civilizations;四个现代化 four modernizations;宏观调控体系macro-ecnomic control system;经济特区special ecnomic zone;改革开放reform and opening-up program;流动人口 floating population;菜篮子工程vegetable basket project等。
2)有关历史文化特色的中国英语词汇:儒家思想Confucianism;道家思想Taoism;四书Four Books;八股文eight-legged essay;纸老虎paper tiger;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等。
英语在与汉语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不仅会产生变体所特有的新词汇,而且会使英语原有的一些词汇产生一些新的含义。这种词汇的语义再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义的扩大、语义的缩小和语气的变化(或褒贬色彩的转移)。
1)语义的扩大:是把意义从原来具体的意思扩充到相对概括的意思[4]。也就是说,变化后的语义的指称范围大于并包含原先的语义指称范围[5]。例如intellectua1,在美国和欧洲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人,不包括普通大学生。而在中国,知识分子包括大学生、大学教授、工程师、中级教员,在农村地区甚至中学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有的知识分子还表示一个政治阶层。再如cadre,原词义是指政党或军队中受过专业训练的核心人物。而在中国,干部是领导干部、行政干部、军事干部的总称,其词义进一步扩大。
2)语义的缩小:与语义的扩大相反,是指原来的词义可以缩小或限制到一个明确的意义上[4]。它是指演变后语义指称的范围小于并包含在原先词义的指称范围之内[5]。例如,在英美文化中chemist既代表化学家又代表化学师、药剂师、药商等;而在中国英语中指的是在本专业工作中极其出类拔萃的人员。再如engineer,在英美文化中不仅指从事工程施工的专业人员,有时还指一些体力劳动者;而在中国英语中,engineer是指具有一定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如工程师等,其语义进一步缩小。
3)语义褒贬色彩的转移:指的是语义的褒贬色彩的变化,即词汇原有的褒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化成贬义,而原有词汇的贬义转化为褒义[5]。例如在英美文化中ambitious是褒义词,指“有雄心的、有抱负的”;但在中国英语中却是贬义词,指“野心勃勃的”。再如do-gooder,在中国英语里是褒义词,指“做好事的人”;但对美国人来说却带有贬义,它代表“空想的社会改良家”。再如individualism,在中国文化中引起的反应是“自私”,和“利己主义”、“自私自利”同义;而在英美文化中,individualism被定义为“主张个人正直与经济上的独立,强调个人主动性、行为与兴趣的理论,以及由这种理论指导的实践活动”,是积极的、正面的。
中国英语是英语在中国本土化的产物,中国英语词汇也不可避免地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在中国的语言文化环境中,中国英语词汇形成了自身独有的语义文化特征。目前,世界各国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增进与中国交往的需求日益增强,全球范围内也掀起了“汉语热”,而中国英语词义文化特征的形成在跨文化交流中正有力地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因此,对中国英语词汇语义文化特征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是非常重要并且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与此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词汇的出现,也丰富了英语词汇的内涵,加强了英语词汇的表现力,从而进一步发展了英语与世界文化。
[1]葛传椝.漫谈由汉译英问题[J].中国翻译,1980(2):1-8.
[2]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1(1):1-8.
[3]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18-24.
[4]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4-85.
[5]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94-96.
Analysis of the Origin of China English and Its Vocabulary's Semantic Features
FU Xiao-li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Department,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nyang 464000,China)
As one of English variations,the most obvious feature of China English lies in the vocabulary level.Under the Chinese cultural environment,China English vocabulary produces new meanings,which form the unique seman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English.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China English vocabula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xternal propaganda for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s,technology,politics,economy and etc.Moreover,the appearance of China English vocabulary enriches the connotation of English vocabulary,strengthens its expressive force and then further develops the culture of English and the world.
China English;China English vocabulary;semantic features
H 313
A
1672-2434(2012)02-0058-03
2012-02-14
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度青年基金项目(2010036)
符小丽(1985-),女,助教,硕士,从事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