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蓉蓉
(盐城市响水县财政局 江苏 盐城 224600)
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
○项蓉蓉
(盐城市响水县财政局 江苏 盐城 224600)
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的实施能够对我国有限的政府财力进行最优的资源配置,达到资源配置的最大效用,最终实现事业单位的经营目标。但是在我国目前各大事业单位中,一方面,财务管理环境不规范,预算管理制度设计不科学,另一方面,我国事业单位领导权力过度集中导致编制出来的预算成为一种软约束,执行力度不够。两种因素共同导致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再加上员工对其所产生的好处理解不透彻,导致了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然后指出我国事业单位实行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加强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 监督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根据单位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执行、考核、监督和审计年度收支计划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它不仅仅是一种资金管理活动,还应该是一种业务管理观念,在事业单位上上下下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使用有限资源,创造无限效用。在事业单位中,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的执行必须上行下效,领导的权利不能过于集中,加强监督,才能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效用,才能提高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管理水平,才能在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国财政的力量是有限的,而每个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是来自国家财政拨款,拨款的金额就不会太多。因此,在事业单位进行全面预算管理,计划到每个指标上去,在年度结束时,把每个指标实际发生值和全面预算管理所计划的数值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的原因,这样就能在下一年度合理规划计划指标,加强对指标发生额的监控,提高对拨付下来的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开源节流,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预算管理不仅仅是指财务预算,还包括财务评价,编制的过程中常常会有很多具体的财务指标,这样一来对事业单位进行业绩考核就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对比分析预算标准和实际发生额,事业单位可以对各个部门及其各部门的员工进行业绩考核,可以作为事业单位人事变动和绩效工资考核的标准,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事业单位办事的效率。
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各个部门可能各自为政,但是,在实现事业单位经营目标的时候,他们必须相互协调。那么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为事业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了保障,因为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各个部门能够比较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事业单位中的地位和作用,各个部门之间就不会各自为政,之间就会加强联系,从而达到从事经济业务活动时能够向着事业单位的整体目标行动,提高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效率。
事业单位在做全面预算管理时,首先应该是考虑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目标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中来,在全面预算财务指标中所编制的预算数提供参考的基础,这样一来对事业单位也是一种积极的影响,对国家经济转型期的发展更加是一种促进作用。
事业单位的领导一般年龄较大,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这个新兴事物认识不够充分,导致了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不能在事业单位整体上进行,预算工作阻碍重重。事业单位领导可能认为,预算编制工作就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这就不避免的把所有工作安排给财务部门员工完成,但是,由于财务人员对新实施的全面预算管理理论知识掌握不到位,其他部门未能参与财务部门的全面预算编制过程中,因而财务人员就可能脱离本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出来的预算指标不符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再怎么努力都不能达到指标的控制范围之内,使得预算编制的质量不高,当然执行起来就会出问题。再者,有些事业单位根本就不会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其预算的编制工作单单是由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完成,如果财务人员没有编制预算的经验和理论基础,那么将严重影响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最终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企业财务预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零基预算一种是增量预算。增量预算的优点主要有,稳定,并且变化时循序渐进的,能够在一个稳定的基础上经营事业单位,系统相对容易操作和理解,遇到类似威胁的部门能够避免冲突,容易实现协调预算。而零基预算的主要优点包括,能够识别和去除不充分或者过时的行动,能够促进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能够应对环境的变化,鼓励事业单位领导寻找替代的方法。但是,零基预算的缺点就是耗费的时间太长,在事业单位中一般不能得到有效实施,而且,编制预算的工作人员可能不具有相应的技能,所以在实际中就不能得到真正的应用。许多单位还在实施增量预算,以上一年调整后的预算数为基础,然后再根据当年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调整编制预算,就容易受到上年度的影响,预算的弹性就不够,不能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且在实际的工作中,事业单位编制预算的时间就两个月左右,这样在编制过程中就可能影响编制结果的准确性。
预算编制完成之后就应该在各个部门得到严格的执行,不能够任意变更,但是在事业单位实际工作中,往往在执行过程中,执行力度不够,预算成为一种软指标,领导的人为更改现象严重,导致预算指标的设定毫无意义。具体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分解为具体的每个预算指标时,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领导的权利施加于指标之上现象严重。另一方面,预算执行完之后,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分析总结,也没有对应的激励机制,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不能有效地对员工进行监督。
部分事业单位常常把经营计划与财务计划相互混淆,不重视预算管理的系统性,对于预算的编制流程,预算执行,考核,结果分析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体性,导致各部门在编制预算的时候职责划分不清,而且有些部门各自为政,大大阻碍了全面预算的编制和执行。
首先,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事业单位上上下下齐心协力,是一个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还需要其他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促进。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预算编制理论的学习与理解,掌握科学的编制方法,在实际编制过程中,各部门领导也要积极配合财务部门预算的编制,使制定的信息更为科学合理。其次,有必要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配置专业的预算编制财务人员,而不是由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完成预算的编制,定期地对预算编制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增强他们的专业胜任能力。两个方面共同作用,才能使编制出来的预算能够在部门之间得到有效的实施,贯彻于事业单位整个经济活动中。
首先,全面预算的编制应该从事业单位整体经济业务出发,对其层层分解,把总指标分解为各个部门的指标,实现指标到人,落实各个部门人员的责任。其次,就是选择科学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采用零基预算还是增量预算,或者是两者的相互结合,做到预算的动态管理和控制,使预算编制工作符合事业单位的业务实际,提高全面预算编制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再次,在编制全面预算的过程中,对于采用增量预算办法时,我们不能过于依赖基础数据,而是在基础数据的基础上考虑预测当年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而对基础数据的调整,避免历史数据带来的偏差。最后,把全面预算管理和事业单位的基础业务管理活动结合起来,更加有利于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目的。
预算的监督机制能够对编制完成的预算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使得事业单位预算目标的实现。而监督主要是对预算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通过制定科学权利责任考核机制,把预算指标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才能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作用,采用外部审计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加强对预算的监督。同时,单位应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在员工完成年度工作之后,对其实际金额和预算编制中的计划金额相互对比,分析其原因,然后对员工进行考核,对完成指标的员工进行奖励,对未能完成指标的员工进行批评和惩罚,最后结合预算目标,对预算管理的编制进行调整,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率,更加有利于提高国事业单位整体经济业务活动的管理能力。同时,在政府财政补助有限的情况下,加强事业单位全面预算制度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地调高资源利用效率。但是在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工作过程中,不加强对全面预算工作的监督和控制,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用。因此我国事业单位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让事业单位的资源形成一个有机体,最终实现事业单位的经营目标。
[1]刘一范、王辰光:论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J].财经界,2010(4).
[2]王云玲: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分析及执行策略[J].财经界,2010(3).
[3]孙金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之我见[J].审计与理财,2007(5).
[4]刘磊:浅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0(3).
[5]樊秀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初探[J].经济师,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