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2012-08-15 00:45:06周光汝向露云
当代经济 2012年9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 周光汝 向露云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1)

当今银行业正朝着经营国际化、业务全能化方向发展,银行经营涉及的风险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趋势。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种类型的风险。同时,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业的逐步开放以及市场竞争的激化也促使银行更多地涉足高风险领域。因此,完善的风险管理无疑成为保证商业银行持续稳健发展的关键。

一、商业银行风险概念及影响因素

所谓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997年公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可分为八种类型: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以及声誉风险。商业银行风险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银行内部的微观环境变化,是导致商业银行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

1、宏观环境的影响

国家宏观经济中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和经济周期等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来源。宏观经济政策同时也影响了一国的货币供应量、投资水平与结构以及外汇流动等,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盈利与安全。而金融监管当局为了实现安全性、稳定性和结构性的三大目标,必然会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其监管的方式、力度和效果等构成了商业银行主要的风险环境因素。

2、行业环境的影响

市场形势变化多端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产品市场供求关系、产品生命周期、产品价格以及资源等变量难以估计;二是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利率和汇率等市场变量难以预测。商业银行在这种变化的市场中经营,必然也承担了相应的风险。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来自银行业外部的竞争,我国的体外资金循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外部竞争的存在;二是来自银行业内部的竞争,无论是有序的激烈竞争还是无序的竞争均会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增大盈利的不确定性。

3、微观环境的影响

从微观角度看,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还表现在银行内部的管理体制、经营战略、管理效率和人员素质等方面。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方针、内部组织机构建设、人员素质及内部控制机制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商业银行风险的大小。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1、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对不同风险进行了管理和控制,从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控制了商业银行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加强风险管理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共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对银行性质认识的加深和意识的提高,商业银行加强了对风险的研究,并积极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特别是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的颁布实施,各商业银行开始逐步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把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

(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逐步走上定量分析的轨道。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逐步走上定量分析的轨道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指标管理、流动性指标管理以及推行贷款五级分类法;制定企业信用评级方法;编制贷款方式风险权数表、抵押贷款额计算表、信贷资产风险表计算等方面。并通过对贷款方式、贷款对象衡量贷款风险度;以贷款风险度为标准险度管理;贷款形态进行量化,用加权系数确定贷款审批权限,实现贷款风险度管理。

(3)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初见成效。以率先实施贷款风险管理的深圳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为例,这两家商业银行通过实施风险管理,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提高,减少了呆账贷款的发生,有效地降低了信贷风险。实施资产风险管理第一年,深圳农业银行的贷款综合风险度为0.56,到1998年下降为0.46,近几年仍在继续下降。其他几家主要商业银行,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成果也已初见成效。

(4)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约束和制衡机制不断完善。目前,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均建立了各种风险管理措施和制度,充分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在风险管理中的主体作用;通过设立各种不同职能的专门委员会如贷款委员会,强化内部管理,防范风险;中国各大中型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了信贷授权授信制度,对商业银行的各级分支机构的权限进行科学界定,控制风险;建立健全包括审贷分离、贷款三查、贷款五级分类在内的其他各种内控制度。

2、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资本充足率低,不良资产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

(1)风险管理文化缺失。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出现问题,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缺乏风险管理系统、政策和程序,而是风险管理文化的缺失不能使这些系统、政策和程序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具体表现为:一是不能正确处理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关系;二是风险管理理念不全面,仍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对市场风险、系统风险和操作风险重视不够;三是没有全员风险管理和银行业务全过程风险管理的意识。

(2)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方面还比较薄弱,还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不能适应银行审慎经营和银行业监管的需要。这主要表现为:各银行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内控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的情况较为突出,制度的更新滞后于业务的更新和经营条件的变化,银行内部缺乏一个统一完整的内部控制法规制度及操作规则,不少制度规定有粗略化、大致化、模糊化的现象。

(3)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匮乏。现代风险控制知识含量高、技术性强,它要求银行从事现代风险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才能胜任本职工作。而我国商业银行符合此要求的风险管理人员十分匮乏,风险管理人员数量较少,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金融工程师或金融科学家更是凤毛麟角,没有形成职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4)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仍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银行的所有者、管理者和经营者之间缺乏严格的可实施的监督制约机制。监事会难以对董事、高管层及公司财务状况进行有效监督,董事会难以对高管等经营者进行有效监控,总公司难以对分支机构的经营进行有效监控。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应采取的基本对策

在WTO框架下,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银行业的竞争必将愈演愈烈,而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转移到了风险管理水平上。因此,研究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不仅对解决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而且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长远构建核心竞争优势,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完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体系

改革内部控制模式、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是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变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风险内部控制体系。

(1)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强化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指标体系应覆盖所有涉及风险的数据和过程记录,包括经营管理类、管理决策类、系统保障类、信息分析类等方面的风险评价指标,可以分为监测性指标和监控预警指标。在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上,应借鉴国际标准化组织设计的企业自我评价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内部控制评级,并督促分支机构或部门进行改进。

(2)改善控制环境。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整个内部控制活动的基础,合适的内控管理组织模式是关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组织机构的设置应遵循相对独立、决策和宏观管理集中统一、控制和实施操作授权分管的原则,全面实施风险经理制,设立首席风险管理代表、首席风险经理或风险管理代表、风险经理三级管理架构。

2、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完善信贷管理和贷款风险防范系统

完善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系统和贷款风险防范系统,是预防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途径,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完善信贷风险监控机制。中国商业银行可以建立三道监控防线:建立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第一道防线;建立相关部门和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的第二道防线;建立内部监督部门对各岗位、各部门、各项业务监督反馈的第三道防线。

(2)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一是要正确分析风险的来源和构成,发现风险要素和风险点,分清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操作风险和体制政策性风险。二是要正确识别和估计风险,识别每项业务活动目标所面临的风险,估计风险的概率、频度、重要性、可能性以及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在业务开展之前,测定出风险指标,以便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对风险进行跟踪监测。三是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设计对策。

(3)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一是要采取各种保险措施,保护商业银行自有资产和其管理的资金、证券和其他有价值的财产,使其免受因风险事件发生而遭受损失。二是制定应对挤提存款、流动性风险、安全保卫事件、自然灾害等的应急计划和措施。三是建立呆坏账认定和核销制度,以减轻商业银行的经营负担。

3、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降低流动风险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风险管理,降低流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整体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建立分层次的准备金资产。所谓建立分层次的准备金资产,就是在资金配置中,通过适当地安排一些第一准备金资产和第二准备金资产,来满足和维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供给。第一准备金资产也称为现金资产或现金性资产,它是商业银行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因为它的变现不仅速度快,而且一般不受损失。第二准备金资产是满足和维持资产的流动性的一道防线,其主要功能是补充第一道防线的不足,包括短期的贷款、短期的投资和短期的票据。

(2)通过借入款方式购买资金。通过临时性借款方式筹集资金来增加供给,可满足和维持所面临的流动性需求。自1999年1月3日始,我国已经形成全国联网的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及利率,具有良好信誉的商业银行可以较为方便地在同业拆借市场上获得同业资金。同业拆入的资金具有无须担保、无须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方便快捷的优点,但一般期限较短,适宜作为弥补短期流动性不足的资金来源方式。

4、加强利率风险的控制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完善产品定价体系。利率市场化的目的之一就是让银行有权对金融产品尤其是存贷款进行自主定价。其定价手段是否先进、定价决策水平的高低、价格竞争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掌握科学的定价方法,建立科学的存贷定价机制。

(2)加大利率衍生金融工具创新力度,增加非利息收入。利率市场化后,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加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这就需要市场提供较好的风险规避手段。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大金融工具创新力度,努力发展避险型金融工具,为商业银行提供有效的避险手段。同时商业银行应灵活选择并注重避险工具之间的搭配组合,设法从利率变动中获取最大收益。

四、结论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理论的支持,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实践。通过对国际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成功经验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完善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相关建议,为今后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提供一个大致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思路。然而,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基础薄弱,建立健全风险控制体系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生搬硬套,必须切实将科学的方法、理论与我国现实结合,以健全风险控制的组织结构和人事制度为手段,以开发实用性风险度量模型和方法为核心,以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平台,实现商业银行运营模式优化和风险控制水平的综合提高。最后,由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复杂性、系统性和长期性,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之路任重道远,仍有诸多问题尚待我们深入研究。

[1]崔向阳: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统计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4(11).

[2]李巍、刘能华:我国商业银行战略引资及其帕累托改进[J].新金融,2005(2).

[3]段兵:信用风险管理的工程化趋势及应用[J].国际金融研究,2002(6).

[4]张健、陈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与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2).

[5]John D Leeth,Jonathan A Scott,William C Dunkelberg:The Incidence of secured Debt:Evidenee from the Small Business Community[J].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89(24).

[6]Myers S C.: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7(9).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8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1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2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现代企业(2015年6期)2015-02-28 18:52:13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