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靖
(上海交通大学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52)
中国与俄罗斯长久以来就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2012年前四个月中国海关数据表明,中国已跃升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两国相接壤的边界线长达4300多公里,对于两国贸易来说这是一个极其便利的条件。而且,从中俄的产业结构来看,两国之间有着极强的互补性,俄罗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了它“轻工业轻,重工业重”的产业结构,同时地大物博的俄罗斯又有着极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数据显示,俄罗斯去年开采原油5.11亿吨,但自身需求只有1.36亿吨,其余3.75亿吨全部用来出口。而中国的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贱金属及制品,鞋靴、伞等轻工产品在俄罗斯有着巨大的市场,这四类产品占俄罗斯进口总额的71%。从禀赋优势上来看,俄罗斯是自然资源丰裕型国家,而我国是劳动资源丰裕型国家。俄罗斯在基础科研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我国在科研应用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因此无论是自然资源、产业结构,还是资源禀赋,都可以看出中俄两国的双边贸易对两国经济发展均有着重大意义。[1]中俄贸易在1999 2008年连续十年保持平均30%的高速增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2009年两国贸易额下滑,但在2010年又恢复至危机前水平。2011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超过830亿美元。在2012年6月5日两国元首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进一步深化平等信任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称:两国将努力在2015年前将双边贸易额提高到1 000亿美元、2020年前提高到2 000亿美元,同步提升经贸合作的质量,加强在投资、能源、高科技、航空航天、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重点推动两国战略性大项目合作,扩大地方合作与企业交流。[2]
但是与此同时,在中俄贸易中也存在着种种壁垒,阻碍了两国贸易的顺畅发展。例如关税壁垒:2011年根据我国海关统计,俄罗斯关税的加权平均税率大约为12.9%,进口关税税率高于25%的商品占俄进口商品的30%以上,俄罗斯对机械设备和电气电子行业的最高关税可达172%和48%。如此的关税壁垒给我国产品对俄的出口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同时也阻碍了双边经贸的发展。除此之外,两国在技术方面以及通关环节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壁垒。这都阻碍了双边贸易的正常发展。综上可以看出,中俄之间的贸易在总体上呈现出非常良好的态势,资源禀赋以及产业结构上互补的特点也造就了两国贸易的双赢局面。但是在这繁荣的贸易背后却隐藏着一些诸如关税壁垒、技术壁垒、繁琐的通关手续等不足之处。
俄罗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书中共签署了57个货物贸易市场的准入协议以及30个服务贸易市场的双边准入协议。除了其中有一小部分商品进口关税和市场准入协议享有过渡期之外,俄罗斯承诺将履行世贸组织的所有规定。至于关税入世后,俄罗斯总体关税水平将从2011年年底的10%降至7.8%,值得注意的是关税的保护器平均为两到三年,部分敏感商品享受五至七年的关税保护。大约有30%的商品从入市开始就下调了进出口关税,25%的税目将在三年内调整到位。俄罗斯在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方面对世贸组织的承诺涵盖了155项服务业中的116项。对于中国企业,俄罗斯的入世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出口成本,增加我国优势产品对俄出口。例如俄罗斯入世后,其纺织品从9.5%降低至7.3%,家电和电子产品进口关税将从15%降低至7%~9%。除此之外,俄罗斯势必将规范海关方面的管理,降低报关费用和货物运输费用等,会扩大中国优势产品的出口潜力,有效地增加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尤其是机电产品和汽车方面的出口,俄罗斯历年来对中国的机电产品与客车有着极大的需求,例如2010年中俄机电类产品双边贸易额达到135.1亿美元,在俄罗斯入世之后,将会逐步降低这两类产品的进口关税,并且取消不合理的进口限制,使中国国内相关企业出口成本大幅降低。[3]
俄罗斯入世时承诺将确保所有国内的法律、法规及其他与贸易相关投资措施协议有关的措施要符合WTO的规定。例如优惠关税和关税的豁免等一切与世贸组织不一致的投资措施以及应用于现有汽车投资计划的任何协议都必须在2018年7月1日前中止。俄罗斯要完全采用《WTO协定》规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包括强制执行规定,没有任何的过渡期。由此可以预见,在俄入世之后,随着相关法律法规于WTO规定趋于一致,可以解决以前俄罗斯投资环境不好、市场不规范等问题。中俄两国进出口贸易往来将更加便利,双边合作将趋于规范有序。在WTO框架的保护下,基本不会再次出现诸如俄罗斯单方面关闭切尔基佐沃大市场这种贸易摩擦。[4]一旦两国企业出现贸易纠纷,双方还可根据世贸组织相关规定进行谈判和交涉,这会对双边贸易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俄罗斯入世之后,随着进口关税税率的下调,国内市场以及相关法规的逐步规范,投资贸易环境会进一步改善,将会令俄罗斯对外资的吸引能力大大增加,亚洲、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将会进入俄罗斯寻求投资以及发展贸易的机会。这势必会使得中国在俄罗斯的传统优势行业,如机电、纺织等行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同时,诸如俄罗斯入世后逐步开放的服务业市场,如金融、保险、银行等行业,俄罗斯国内有巨大的不成熟的市场,这也对中国相关企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从前,中俄两国由于“灰色清关”这一不规范渠道的存在,商品价格会比正常进入俄罗斯的便宜30%左右。随着俄罗斯入世,“灰色清关”这一不正常渠道将不复存在。中国产品的对俄出口势必会面临一个阵痛期,在中短期内将对部分中小企业形成巨大冲击。即在这一时期中国产品将不再享受“灰色清关”带来的价格上的优势,同时又要面临刚刚入世的俄罗斯海关,在相关手续规则还没有很好完善的时候,对俄出口的中国产品将会受到海关清关手续繁琐、关税混乱的负面影响。如果不及时调整产业发展和市场营销战略,不排除未来“中国制造”在俄市场实际占有额降低的可能。[5]
相对于欧洲国家、美国等西方国家,俄罗斯对华技术转让限制比较少。但是当俄罗斯入世之后,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将会不断增强,中国想要引进俄罗斯的先进技术将会变得更加困难,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使得中国获得先进技术的成本越来越高。
俄罗斯在2008年超过德国,成为欧洲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俄罗斯的汽车市场拥有着十分良好的前景。长期以来,俄罗斯就是以性价比取胜的中国汽车出口的一个重要阵地,中国汽车行业在2006年就将俄罗斯发展为中国汽车出口的第一大市场,2007年更是向俄罗斯出口了5.7万辆汽车。这说明,中国汽车在俄罗斯是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的。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随着俄罗斯单方面颁布了一些限制中国汽车的法令,中俄汽车贸易戛然而止。在俄罗斯入世后,中国汽车又将迎来新的一轮机遇,入世后全新进口小型车的关税将立即从从30%下调至25%,并在今后的三年时间里保持不变,而后的4年年内每年下调约2.5%,这样一来入世7年后其关税将降至15%。与此同时,根据WTO的非歧视、市场开放及公平贸易等原则,俄罗斯国内针对汽车进口的非关税壁垒或将随着入世而有所收敛甚至被有效肃清。关税以及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使得中国车企在俄罗斯这个本土汽车产业不发达的国家又有了很好的机会。中国汽车,尤其是客车非常符合俄罗斯消费者的需求,由于俄罗斯本土客车产量小、技术水平低,中国客车价格相对低廉,而且质量可靠,适合俄罗斯的道路情况。所以中国的诸多汽车企业如长城、奇瑞、力帆、宇通等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在面对机遇的同时,中国车企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俄罗斯入世之后,汽车行业势必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要想稳固乃至提升在俄罗斯市场的份额,必须从提升中国汽车质量以及配套服务上下功夫,从而更好地抓住这次机遇。
俄罗斯是世界能源储存和生产大国之一,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矿等资源。入世之后,俄罗斯必将遵循WTO的游戏规则,两国的能源往来将会更加便利,在能源价格上也会更加合理。同时,这对于中国企业通过正规的途径报关纳税、结算销售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利于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公平竞争以及企业权益的保障,可以促进中国能源企业加强在俄罗斯的投资与合作。在俄罗斯西北海岸、远东地区和东西伯利亚这些石油化工刚刚起步的地区,未来将是一个大发展的时期。虽然目前的投资规模还不是很大,但是未来两到三年内相关的投资会不断增加。由于俄罗斯的石化项目工程建设服务水平有限,俄罗斯对石化中下游投资合作的需求势必会很强烈,而这方面正好是中国石油公司的优势所在。这对于中国的能源企业是一个战略机遇,只要能把握住俄罗斯入世后能源市场开放的这一战略机遇期,俄罗斯广阔的能源市场将会给我国能源企业带来不菲的利润。
世界上最后一个游离于WTO框架之外的俄罗斯的成功入世,对中国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中俄贸易互补性强,俄罗斯以能源、原材料出口为主,中国以成品出口为主,俄罗斯入世后贸易环境改善,将会为中俄贸易带来极大的便利,这将惠及中国的诸多优势产业,诸如汽车制造业、机电行业、能源业以及纺织业等。但同时俄罗斯入世使得竞争更加激烈,
贸易规则的改变还会使中国企业不得不度过一个阵痛期,这对中俄贸易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把握住这次机会可使得中俄两国在今后的贸易中处于一个双赢的局面。
:
[1]李占甲.俄罗斯与东北亚战略关系走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进一步深化平等信任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EB/OL]http://www.cnr.cn/(2012 06 06).新华网.
[3]列春.俄罗斯酝酿“能源革命”[J].工程机械,2010,(1).
[4]WTO英文网站http://www.wto.org/index.htm
[5]郭力.俄罗斯入世给中俄经贸合作带来挑战[J].社会科学战线,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