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人为本的财政精神文化理念

2012-08-15 00:43:09宋立根庞彦更
财政监督 2012年25期
关键词:公共财政财政精神

■宋立根 庞彦更

构建以人为本的财政精神文化理念

■宋立根 庞彦更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是国家和民族得以存续、传承和延绵的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财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炼“财政精神”的重要源泉和核心要素。

一、对财政文化概念的解读

文化是人类社会长期实践活动的结晶,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印记和特有财富。“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是一种情怀;文化是一种影响;文化是一种温暖”,充分说明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财政文化的力量,是提炼“财政精神”的强大动力;财政文化的影响,是提炼“财政精神”的主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共财政建设宏观背景下,从政府财政角度来定义,广义的财政文化,是指政府在财政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独具财政特色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狭义的财政文化,是指政府在财政经济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从财政实践角度来定义,财政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财政工作中创造、积累和形成的历史、道德、经验、文学艺术、行为准则、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是财政工作的精神动力和源泉。财政文化,是特指围绕财政发展过程当中所形成的各种精神财富,是按照财政职能、符合财政本质和做好财政工作,所形成的理财观念、意识形态及制度与行为规范,是财政人员活动的物质与精神表现。

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角度来定义,财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财政领域的体现。财政文化是文化大范畴的一个窗口,不是一般意义上宽泛的文化,而是承载财政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的有机统一。财政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与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多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层面;制度与行为文化是组织精神、组织价值观的动态反映;而物质文化是组织文化的最外层面,是无形文化的有形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因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财政文化赖以存在的文化环境。

从社会学角度来定义,人是存在于自然中,同时也存在于历史和时代中。文化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使个人行为能力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财政文化,是财政部门的文化,是财政工作人员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财政部廖晓军副部长指出:“财政文化的内涵,从文学的角度可以这样认识,是财政人仰望星空的思想视角,是脚踏实地的奉献精神,是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良知,是关注人民幸福安康的爱心。”因此,财政文化,是财政部门所特有的文化,是财政领域有别于其他领域的文化,是财政工作在文化层面的延伸。既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又受财政实践的检验与制约。是财政实践过程中凝结升华的各种财政思想、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价值观念、职业道德整合而成的文化体系。财政文化是一个系统,由财政思想、财政精神、财政制度、财政作风和财政道德构成。财政文化建设,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化规范,按照“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宗旨,财政精神文化理念,要体现财政“取公众之财、办公众之事、尽公共财政之责”所特有的品质,也是财政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之所在。

二、发挥财政文化作用 提炼“财政精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财政文化建设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必须注重坚持“以人为本”,“深播细种”财政文化的理念,从财政文化发挥作用的角度,提炼“财政精神”:

一是强调“以先进思想启迪人”和“以先进思想教育人”发挥灵魂导向作用。财政文化的导向作用是指潜移默化而使财政人员共同接受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先进思想启迪和教育财政人员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培养,把所有财政人员的思想、行为引导到实现财政事业的目标上来。提炼“财政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石,从财政改革与发展各个角度,以先进的财政思想,总结提炼成能够反映财政人员价值理念、行为规范的表述词句。

二是强调“以班子垂范引导人”和“以高尚行为激励人”发挥振兴激励作用。当财政人员从内心认可财政部门共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时,必定会为实现财政部门的共同目标和实现自身价值而努力工作,各级财政部门领导班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准则会形成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驱动力,成为引导财政人员自我激励的一把标尺。提炼“财政精神”,集中高尚行为反映财政人员精神面貌,超越个人苦乐于社会、于国家、于人类、于他人有价值的理想追求,更加有效、更加积极地发挥价值理念的凝聚、导向、激励作用。

三是强调“以丰富载体充实人”和“以崇高精神塑造人”发挥行为自我约束作用。财政文化对财政人员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财政文化的约束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而是一种软约束。这种约束产生于财政部门的文化氛围、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形成一系列丰富载体,群体意识、社会舆论、共同的习俗和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以崇高精神塑造人,会造成强大的群体心理动力,使财政人员产生心理共鸣,继而达到行为的自我控制。提炼“财政精神”,凝聚人心,达成共识,形成共同价值取向,以引导培育团队精神,形成合力做好财政本职工作。

四是强调 “以人文关怀凝聚人”和“以良好环境影响人”发挥团队凝聚作用。财政文化的凝聚作用主要是通过塑造财政人员积极向上的共同价值观,在财政人员的内心深处形成一种内在的、深层的心理目标和精神力量,使广大财政人员的思想、行为自觉地统一到积极工作的总体目标上来,从而在财政人员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炼“财政精神”,能够引起价值共鸣,体现文化传承,凝聚精神力量,是富有鲜明财政特征的解读。

五是强调 “以严格制度约束人”和“以‘阳光财政’服务人”发挥形象美化作用。优秀的财政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财政部门成功的管理风格、财政资源配置平衡、效率、优先、倾斜的原则,良好的运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财政部门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财政部门巨大的无形资产。提炼“财政精神”,严格遵循“以服务树形象、以形象树品牌”的宗旨,强化服务质量,着力打造服务品牌。强化为人民服务、强化财政文化建设,是形成思想共识、凝聚精神力量的实践过程。

总之,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将财政精神文化的理念,融入每个财政工作岗位和业余生活之中,牢固树立公仆意识,严格遵循财政部门的各项制度和职业操守,使全国财政人员处处能够感受到财政大家庭的鼓励与关怀,有效地保障公共财政可持续健康地发展。

三、从财政文化建设视角论“财政精神”

提炼“财政精神”,是全国财政系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总结和弘扬财政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实际需要,是推动新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财政精神,是财政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财政精神建设,是财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财政精神,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时代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公共财政职能不断完善,财政精神亦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提升。当前,提炼“财政精神”,对推进财政改革与创新、崇尚民主与法治、形成坚持以人为本与注重人文关怀的良好氛围,对强化财政人员综合素质,促进公共财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炼“财政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谓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提炼“财政精神”要从公共、民主、法治、创新、人文精神等各个层面着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结合。

现代社会对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美德要求是公共精神。所谓公共精神,是指公民具有超越个人狭隘眼界和个人直接功利目的,关怀公共事务、事业和利益的思想境界和行为态度。体现为公民自觉关怀与维护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环境、公共资源、公共财物等公共利益的态度与情怀。随着建设公共财政目标的确立,培养财政干部的公共精神,推进财政系统公共精神建设的重要意义愈发凸显。财政作为国民经济综合管理部门,代表国家行使大量公共资源的分配权力,财政管理直接涉及公众的切身利益,提炼“财政精神”应表述为“为公信念、公平正义、爱民情怀、优质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 “公共财政精神”。

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让政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公仆。财政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组成部门,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职责。综合运用支出、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工具,并与货币政策相协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作为各级政府的核心职能,完善财政投融资管理模式,建立公共服务型财政体制,解决好财政“越位”、“错位”、“缺位”问题。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必然要求,财政作为公共资源筹集和配置主体,不仅直接决定着社会公共资源配置能否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是直接制约社会发展总体能否沿着科学发展观指引的方向运行的重要手段。因此,财政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财政针对落实科学发展观面临的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推进了多项改革:实施了把公共财政阳光普照 “三农”的改革;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结构,向民生倾斜,建设民生财政;强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力地促进了地区间协调发展;着力建设绿色财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提炼“财政精神”应表述为不断推进建设“阳光财政、民生财政、绿色财政”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财政精神”。

财政精神,是公共财政文化,更是公共财政的核心,只有将财政精神贯彻于财政管理实践中,才能真正体现其公共性。财政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工具,着力结构调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资金保障,着力解决改善民生问题;积极推进财税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财税体制;坚持依法理财,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着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公共财政的规范运作需要有财政精神的文化环境,注重引导财政人员在公共财政管理实践中发扬和升华财政精神,融入财政文化体系之中。提炼“财政精神”,是提升财政“软实力”的一把钥匙。为财政改革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坚持财政“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宗旨,健全完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把日常财政行为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的轨道。充分体现权威性、可操作性、适应性、有效性,注重财政资金管理在部门预算以及资金申请、拨付、使用、监督一系列内部制约机制,严格程序保障机制,对核心岗位和敏感职位实施制度监控,以确保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的安全。把“创一流财政工作业绩”作为行为准则,积极推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增强财政工作的大局观念、法治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和责任观念,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打造“胸怀大局、开拓创新、民主集中、争创一流”的优秀财政团队。提炼“财政精神”应表述为培养全体财政人员“创新财政、务实财政、廉洁财政、高效财政”的财政精神。

河北省财政厅、唐山市财政局)

猜你喜欢
公共财政财政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近代史学刊(2018年2期)2018-11-16 09:19:42
拿出精神
法律结构变迁与现代公共财政模式建构
中国市场(2016年13期)2016-05-17 05:11:02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09:42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36
2014年内蒙古100个旗县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亿元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