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化底蕴与重庆创意产业

2012-08-15 00:53雷飞志
重庆行政 2012年5期
关键词:重庆文化

□ 雷飞志

巴渝文化底蕴与重庆创意产业

□ 雷飞志

巴渝文化是重庆现代文化的底蕴。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在今天,传统巴渝文化与现代文明既有独立内核,更相互影响并紧密依存。这表现在巴渝文化与重庆文化创意产业的相互关系上。从20世纪末期兴起的文化创意产业,其核心内容是文化和创意,它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是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支持与推动的新兴文化理念与经济实践。创意产业的兴起,在遵从文化有无穷的创造力并可以演变为强大生产力的训条下,既是对现有产业的机制、政策和运作的总结,也是对其缺乏创造性的批评,试图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寻找新的增长点,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且通过在全社会推动创造性发展,来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创新。在这个意义上,巴渝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仅可以从传统文化的价值基础和表现形式上升华,还具有了现代文明生产方式的坚实支撑。

纯粹的巴渝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已经有了相当表述,其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嫁接,却有待于更多的开掘。创意产业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承载工具,已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迅速发展。上世纪末,从英国政府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以来,不少国家和地区开始把创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手段来积极推动和扶持其发展。在我国,深圳、北京、上海、青岛、杭州等城市纷纷打造创意产业园区,出现了“创意产业园区热”。据资料显示,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早的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比如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达14%,英国为12%。在我国,据初步估算,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已达到960多亿元人民币,上海已宣布启动18个创意产业集聚区。国际经验表明,大多数城市在实现工业化后都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催化经济转型和文化革新的重要战略举措。创意产业不仅在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及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作用巨大而且对于传承发展一国及当地传统文化起到极大的作用。

重庆的巴渝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创意产业以一种全新的生产力方式让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古老与现代、历史与未来,有了相得益彰的全新存在。典型的例子有:依托四川美院形成的黄桷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其已形成了以四川美术学院为核心和主体,由 “一街、两馆、三库、五室”组成的黄桷坪涂鸦艺术街、重庆美术馆和罗中立美术馆、坦克库A库、B库和501创意库等文化创意载体;江北嘴现代文化体验区、国泰大戏院、三峡博物馆、磁器口民俗文化创意产业园、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巴国创意城、湖广会馆、大足石刻影视旅游文化区、解放碑商业街、观音桥商业街和渝中区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果说这些例子更多偏重于巴渝文化的传承及彰显,对于承载巴渝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那么,重庆市文化创意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以研发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文化传媒和时尚消费等为支撑的文化创意产业格局,并已初具规模,这就在另一层面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彰显。从深层次上来说,重庆作为长江中上游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正处于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从现代文明和经济产业发展角度,二者结合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巴渝文化与创意产业逐渐结合,在重庆正形成一种可以有更多期待的愿景。为达此愿景,我们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需要更深层次地挖掘巴渝文化。在国内外,文化与创意产业的相互影响与价值彰显,有两个典型的例子。一是美国迪斯尼公司创作出“米老鼠”这一卡通形象。在动画片放映的同时 ,各种图书、音像制品同步推出 ,具有可爱米老鼠标识的产品开发一路延伸到主题公司、家具、日用品、仪器、服装、玩具、纪念品上 ,一路畅销。其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深度开发和利用,也不断地为迪斯尼带来丰厚收益并经久不衰。“米老鼠”形象也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象征,在世界各国深入人心。在国内,2006年初,中国社科院正式发布文化蓝皮书《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追踪了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的整个产业链条,并估算出这个节目各利益方直接总收益约7.66亿元。按照上、下游产业链间倍乘的经济规律分析,“超女”对社会经济的总贡献至少达几十亿元。按照品牌估价的一般方法,其品牌的商业价值将超过20亿元。其中,节目制作商、节目品牌运营商、冠名赞助企业、广告代理商、电信运营商、短信增值服务提供商、娱乐包装公司、网络公司等依托“超级女声”商业品牌,都从这场文化盛宴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在国内外,一部电影、一档节目乃至一个动画小角色火了,都可以带动一系列产品,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以此来观照巴渝文化与重庆文化产业的作用与反作用,两者的潜力巨大。因此把握巴渝文化的底蕴,借助重庆文化创意产业的载体,重庆还有很多事情可做,很多事情还可以做得更好、更有特色、更有独立价值。

从另一方面看,巴渝文化不仅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通过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夯牢了其地位。目前重庆文化创意产业以动漫产业为先导,以文化创意产业设计工作室、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文化创意体验区为载体,已具雏形,且发展势头强劲,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动漫企业。2007年8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正式批准由重庆一家公司申报的动画产业基地为“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软件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在兴起。高新软件园目前已集聚了全市80%以上的重点软件企业。目前惠普全球软件中心、美国EDS离岸服务中心已进驻西永软件园园区。文化(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完成规划并落户南岸,规划占地670亩,总建筑面积28万方,规划建设“一个平台、一个基地、一个市场”,即面向国际市场的开放性传媒内容产业集聚平台(包括创意孵化功能区、节目制作功能区、外景摄制功能区、产业集聚功能区、影视产品投资交易功能区、动漫节目创意制作功能区、管理服务功能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时尚演艺娱乐产业基地 (包括多功能演艺大厅和露天演出广场);国内外知名的休闲娱乐与生产服务消费市场 (包括时尚文化休闲街和生产服务专业市场)。出版传媒创意中心开始形成以网络出版、电子音像出版、图书网络发行销售、卡通动漫创作和衍生产品开发为重点,突出选题策划创意的特色,让出版传媒创意中心真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创意基地。传统文化并不排斥现代文化,巴渝文化并不独自尊大,现代文化产业自身具有强大生命力。

重庆市政府于2006年发布了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06]128号),该意见的发布为重庆市创业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并且在相关政策扶持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重庆承继巴渝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重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除了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外,还与一个城市的文化沉淀息息相关。重庆具有深厚的巴渝文化底蕴。重庆人文历史资源丰富,传统文化底蕴深厚,造就了重庆这座城市人文精神的大碰撞、大交融,从而形成了重庆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多样性、开放性的人文精神,为文化创意产业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其次,它集增强城市功能,提升重庆形象文化创意产业集信息、技术和文化多种要素于一体,广泛渗透于工业制造、金融、商贸物流、科技文化等产业当中。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繁荣,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素质和层次。重庆市正在努力打造“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推动重庆由单一的制造业中心向综合服务型城市功能转型,这种转化,有赖于一批研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等为代表的现代新型文化创意产业等的直接参与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对提升重庆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加重庆产品和服务在世界性市场的认同度,塑造时尚、创新和开放的重庆城市新形象将提供有力的支撑。第三,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技创新要落实和推进“科教兴渝”战略,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在实际生产中的转化运用。文化创意产业是高度知识密集型、知识产权型产业,创新和创造是它的核心内涵。大力发展重庆文化创意产业,让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贯穿于城市生产与生活的全过程,推动城市科技创新集成度和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重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依托重庆巴渝文化底蕴和都市发达经济圈,大力发展以文化、传媒及会展类、研发设计类、动漫软件设计类等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当其时。除了巴渝三千多年文化积淀,重庆还具有高度发展的产业基础。重庆市是传统的重工业城市,特别是重庆以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业等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配套能力强,在全国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重庆这些支柱性产业正面临着高新技术改造和工艺革新。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有研发设计等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参与和配合。这一过程蕴含着大量文化创意产业商机,给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成长空间,可以说,重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尤其是动漫产业,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有若干各具特色的动漫企业和工作室,初步形成创意、设计、生产、营销产业链条,为重庆动漫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西南地区密集的大中院校聚集地为产业发展不断输送优秀人才。重庆目前有各类大中专院校72所,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35.8万人。其中,四川美术学院是全国3大美术学院之一,四川外语学院是我国西部地区最知名的外文学府,重庆大学有专门的影视学院,重庆邮电大学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700余家,城镇经济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0多万人。丰富的教育资源和雄厚的人才储备,为重庆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裕的人才保障。

巴渝文化的发展,需要创意产业来承载,创意产业的兴盛,需要重庆文化的底蕴与内核。要提高文化原创能力,打造创意充盈、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产品,形成具有广泛市场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产品是文化产业的第一要素,是文化产业的基础,是产业延伸的依托,是价值扩展的源头,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保障。要充分发挥知识、智慧、创造、创新的才能,不仅要创造出既富有浓郁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符合当代审美要求的原创产品,形成创意文化新品牌;也要树立开放的文化心态,挖掘国内外文化资源精华,打造地域特色、巴渝文化特色、民族风格、世界价值兼备的文化原创精品。要创新文化表现形式,拓展文化传播手段。特别要借助高科技力量,推动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升级换代。另外要积极催生以高科技与创意为支撑的新型文化业态。在传统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依托互联网、移动网络以及数字处理技术而形成的数字化视听新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业态,形成以高科技为载体、智力高度密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型高端产业,以更好的承载各种文化,也更好的承载和彰显巴渝文化。

作者单位:中国共青团四川省委团校

责任编辑:惺 睿

猜你喜欢
重庆文化
重庆客APP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重庆非遗
在这里看重庆
TWO DAYS IN CHONGQING 重庆两日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