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霄
重庆市区县党校科研咨政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来自38个区县党校的114份问卷调查
□陈霄
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有关精神,为更好发挥各级党校作为党的 “重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党委政府决策智库”的“两个”作用,助推重庆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组织了第一次全市范围内区县党校科研咨政工作的调查研究:一是举行了第七期党校系统骨干师资班学员座谈会,对区县党校科研咨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摸底;二是对全市区县党校系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14份,收回问卷114份,其中,有效问卷114份,问卷有效率达到100%。通过学员座谈和问卷结果分析,现阶段重庆市区县党校科研咨政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区县党校的常务副校长、分管科研咨政工作的副校长和相关业务科长。从年龄分布来看,30岁以下的占1.9%,30~40岁年龄段的占25%,40~50岁年龄段的占65.4%,50岁以上的占6.7%;从学历结构来看,大学专科以下的为0,具有大学专科学历的为1.9%,具有大学本科的为58.7%,具有在职研究生学历的为32.7%,具有全日制硕士以上学历的为6.7%;从是否参公情况来看,全部参公的占30.8%,大部分参公的占51.9%,小部分参公的占14.4%,全部没有参公的占2.9%。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近几年来,选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是本校最突出科研成果的”占25%,但根据党校干部学员座谈交流,因为深入实际调查不够,对基层实践进程把握不准,问题分析不深不透,对策措施比较主观随意,即使是公开发表的论文,也很少是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选择“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结项是本校最突出科研成果的”的占32.7%,但绝大多数是承担区县部门调研课题或市委党校课题结项,省部级课题及以上结项的几乎没有;而选择“出版学术专著是本校最突出科研成果的”,仅占6.7%。总体而言,区县党校的科研成果档次较低。这与区县党校科研基础薄弱的现实分不开。根据调查,尽管有高达91.3%的区县党校已建立专门的科研奖励和考核机制,但由于科研专项经费少(仅有6.7%的区县党校选择了“本校科研经费占工作总经费比例相对较多”一项)、人才使用方式偏重于教学(选择“人才使用主要以教学为主”一项的占56.7%,而选择“人才使用主要以科研为主”一项的只有14.4%),这使得党校教研人员缺乏进行社会科学基础研究的制度激励;另外,根据座谈,区县党校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群体是因评职称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而这一群体在区县党校系统的比例本来就很小,且其研究特点体现为“游击式科研”,缺乏对某一专题长期的关注和追踪,与学科建设、社会实际结合不紧。因此,区县党校科研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是:因从事科研的内外条件不足,区县党校难出具有一定社会效益或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搞好咨政工作实际上是促使学术理论科研成果走向现实,彰显党校“领导决策参谋”作用的重要手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高达92.3%的区县党校认为分管党校工作的当地主要领导对党校咨政工作比较重视,且有62.5%的区县党校办有供当地党委、政府决策的内参,但近几年来,总体上被党委、政府采用的决策建议不多(选择“被党委、政府采用的决策建议较多”一项的仅占13.5%)。原因在于:一是区县党校承接当地党委、政府直接委托的咨政课题或研究任务比较少,难以在第一时间把握领导决策的动向和意图(选择“你校承接区县党委、政府委托的咨政研究任务较多”一项的仅占21.2%);二是与地方其他部门进行咨政联系较少,难以从部门获取当地党委、政府在推进实际工作中的相关重要信息(选择“与其他单位或部门联合进行咨政研究的情形较多”一项的仅占12.5%);三是教员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时,没有利用好学员资源这一“富矿”,且学员在党校的学习成果难以转化为咨政成果(选择“你校利用学员资源,促进科研咨政成果转化的很多”一项仅占9.6%)。
根据调查研究,对区县党校科研咨政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是:在区县党校大部分人员参公的背景下,区县党校科研咨政工作如何定位和开展?若坚持纯理论研究的思路,则一是缺乏相应的制度和环境,二是难以体现区县党校科研服务于党委、政府决策需要的特色。因此,必须坚持科研以咨政为导向,培养区县党校自觉的咨政意识,并建立科研和咨政研究的联动和转换机制,大力增强其在“党委、政府决策智囊团”中“有所为”的地位和作用,尝试建议:
一是加强区县党校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建设。首先,完善科研管理制度。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区县党校科研基础工作规划,落实教研人员的研究方向,经费由区县党校科研业务专项基金列支;其次,建设教学——科研良性互动机制。提倡“研究式教学”和“教学式研究”,杜绝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现象,对将自己研究成果转化为教案设计并取得显著效益的,或将优秀教案主动转化为研究成果并取得显著效益的,可考虑给予奖励;再次,增加市级(部门)课题立项机会。加大市委党校、市级部门和其他市级研究机构对区县党校科研课题立项的资助力度,拓宽区县党校进行社会科学基础性研究的课题来源渠道。
二是建立区县党校咨政研究的激励机制。首先,明确咨政责任意识。针对区县党校参公和非参公两类群体,将“是否咨政”和“咨政效果”纳入量化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个人年终干部考评、职称评审或职务晋升的依据;其次,探索建立区县党校重大决策咨询项目制度。加强内部跨部门、跨学科的协作,形成多学科、宽领域、深层次的科研优势,举全校之力锻造精品力作;再次,探索建立区县党校决策咨询项目追加立项制度。进一步夯实党校内参平台,加强教员与学员进行科研咨政的交流合作,促进教员科研成果和学员学习成果积极向咨政转化,若取得区县及以上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的,则对之实行区县级决策咨询课题追加立项,对咨政研究中产生的费用予以报销并给与一定奖励;最后,加强横向协作。与本地实际一线部门进行合作与交流,拓展新的调研渠道,抓住重点咨政项目,积极参与各项调研课题,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