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依靠人民群众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
——重温邓小平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

2012-08-15 00:53邓卫红
重庆行政 2012年5期
关键词:利益群众建设

□ 邓卫红

一切依靠人民群众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
——重温邓小平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

□ 邓卫红

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善于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政治优势。邓小平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并发展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执政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力量的源泉

邓小平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的经验教训,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地位。邓小平指出:“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1]

(一)切实坚持群众路线,始终做到一切依靠人民群众

邓小平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纠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2]因此,党的力量源泉在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党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论是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时期,群众工作的成功都是党的事业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人民群众的理解、参与、支持是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展和改革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才能够长盛不衰。邓小平指出“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3]他还时常告诫全党要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党员和群众的联系,要把国家的形势和困难、党的工作和政策经常真实地告诉群众。要坚决批评和纠正各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的错误。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4]

邓小平同志认为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马克思主义向来认为,归根到底地说来,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群众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解放自己,同时解放全体劳动人民。人民群众的觉悟性、积极性、创造性愈是发展,工人阶级的事业就愈是发展”。[5]邓小平同志在这里明确告诉我们,是否依靠群众不仅是领导方法问题,而且是一个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有力量就是因为它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让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邓小平同志在其领导工作中总是实践着“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工作方法,这就是他一生取得成功,获得群众拥护的最大秘密。

(二)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上升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伟大创造,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形成、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和不尽的源泉。改革开放以来,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再到建立经济特区等,无一不是人民群众在改革实践中的伟大创造。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经验和成果都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和发明的,党要善于概括和集中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并把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上升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邓小平指出:“一个党和它的党员,只有认真地总结群众的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指出正确的方向,领导群众前进。”[6]“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那末,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整理、分析、批判和概括也是会犯错误的,但是不断地同群众商量,不断地研究群众的实践,这就使党有可能少犯错误,并且及时地发现和纠正错误,而不致使得错误发展到严重的地步。”[7]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许多改革方案,都是他总结人民群众的智慧,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产物。这也是他所设计的改革开放战略为什么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的原因所在。

邓小平始终坚持这样的观点,强调改革开放中不少成功的做法和经验都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发明创造的,而不是由哪一个领导人发明创造的,更不是他自己创造发明的。他多次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果,我个人做了一点事,但不能说都是我发明的。其实很多事是别人发明的,群众发明的,我只不过把它们概括起来,提出了方针政策。”[8]他说:“乡镇企业容纳了百分之五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那不是我们领导出的主意,而是基层农业单位和农民自己创造的”。[9]针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邓小平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这个政策取得这样好的效果,使我们知道我们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这是我个人没有预料到的,许多同志也没有预料到。”[10]“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 ”[11]

二、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党的宗旨的体现

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与群众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也是与其他形形色色政党的一个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任何私利。我们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我们始终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始终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

(一)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党的性质和宗旨,要求共产党执政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准绳。”[12]我们党始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才受到了群众的衷心拥护与支持,先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建国后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服务,但人民利益的最终实现和满足,离不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注重发展生产力,不但不能实现人民的利益,结果只能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3]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14]

(二)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判断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各项工

作的标准

纵观邓小平同志70多年革命生涯的一言一行,人民群众在他心中始终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在邓小平的一生中,他始终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 “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判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邓小平认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最高的价值标准或评价标准。

共产党员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必须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着眼于人民,从人民利益出发的思想,自觉把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判断是非、决定取舍的最高标准。凡是人民群众要求的、拥护的、赞成的、答应的、高兴的事情,都努力去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就是说,人民群众是评价和判断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各项工作的主体。人民的满意程度是衡量和判断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各项工作的根本依据和最高标准。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取信于民的关键

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来自于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只有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我们党才能始终得到最广大的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加强党风建设,树立党在社会和人民中的形象,是提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取得人民信赖的重要条件

党的作风集中体现着党的形象。因此,作风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好的党风,可以发挥全面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带动整个社会风气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不好的党风,会对社会风气带来不良的影响。邓小平指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15]邓小平把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看作是党的生命和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他对党内长期存在的官僚主义、以权谋私、干部特殊化等严重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倾向深恶痛绝,始终把端正党风、搞好党的廉政建设当做一项长抓不懈的重要任务。他认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官僚主义等各种弊端无论在我们的内部事务中,或是在国际交往中,都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16]邓小平在力倡通过改革根除官僚主义等弊端的同时,认为端正党风、克服脱离群众的倾向,恢复我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关键是要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特别是从高级干部做起。邓小平指出:“越是高级干部子弟,越是高级干部,越是名人,他们的违法事件越要抓紧查处,因为这些人影响大,犯罪危害大。抓住典型,处理了,效果也大,表明我们下决心克服一切阻力抓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17]。他要求选拔、任用年轻干部时,不能只看年轻、业务知识,还要看是否有好的作风。他认为“密切联系群众,这是最根本的一条。不要做官当老爷,要反对衙门作风”[18],在反对领导干部特殊化方面,他不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而且还在他的亲自倡导下,我党先后颁布实施了《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决定》,使党风廉政建设有了政策和理论依据,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提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信任度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教训证明:执政权力最容易因腐败而异化,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乃至丧失。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就有走向自我毁灭的危险。对于这一点,邓小平曾向全党发出警告: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在惩治腐败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没有退路。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随意泛滥,就会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失去民心。告诫全党:腐败“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19]惩治腐败要敢于碰硬,要敢于查处大案要案。正如邓小平所说:“腐败的事情,一抓就能抓到重要的案件,就是我们往往下不了手。这就会丧失人心,使人们以为我们在包庇腐败。”[20]反腐败斗争必须从领导干部抓起。因为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许多特权。邓小平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指出:“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21]“高级干部能不能以身作则,影响是很大的。现在,不正之风很突出,要先从领导干部纠正起。群众的眼睛都在盯着他们,他们改了,下面就好办。”[22]一个执政党,如果管不住、治理不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后果不堪设想。要不失去民心,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第一,必须明确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反腐败斗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短期内难以根治,必须有长期作战的准备。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因此,我们必须把反腐倡廉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决不能有丝毫的松弛和懈怠。

第二,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反腐败。”要进行经济建设,必须反腐败;彻底清除腐败现象,没有经济的高度发展不行。必须把经济建设和反对腐败现象统一起来。第三,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第四,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党必须把惩治腐败作为社会系统工程来抓,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把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结合起来,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尽最大努力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小程度。

综上所述,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是邓小平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思想。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以人民利益为重是党的宗旨的体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取信于民的关键。

[1][2][14][16][18][19][21][2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8][9][10][11][13][15][17][2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5][6][7][1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责任编辑:惺 睿

猜你喜欢
利益群众建设
多让群众咧嘴笑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