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治国 郑路遥 马召鼎 刘捷丰 秦煜森
(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44)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寻找新能源来替代日益枯竭的化石能源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新能源领域中,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燃料电池发电是主要的研究方向[1-3]。氢能因其具有清洁、高效及充足等优势而得到重视,并且已有很多实际的应用。燃料电池具有输出电压低,输出电流大的特性,因此为了正常使用燃料电池,需要在燃料电池和负载之间加入一级升压变换器[4]。
燃料电池应用在较大功率场合时,传统 Boost变换器存在许多缺陷:由于输入电流较大,在磁性元件设计时,电感磁心和线圈绕线的设计比较困难;同时,传统Boost变换器较大的输入电流纹波降低了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5-11]。所以在较大功率场合,大多使用多个模块并联的方式。其中交错并联是一种最常用的方式。
使用交错并联具有如下优势[12,13]:各相电感电流纹波相互抵消,可以减小输入电流纹波;输出功率平均分配到各个变换通道中,增加变换器的功率等级,改善了散热;减小了输入噪声。但由于其电压增益和传统单相 Boost变换器是相同的,增益较低,而且其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高。因此它不适宜应用于低压输入、高压输出的场合。
针对传统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升压变换器——带开关电容网络的交错并联高增益 Boost变换器。与传统两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相比较,新拓扑不仅能在相同的占空比下实现更高的电压增益,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同时输入电流纹波也很小。
带开关电容网络的交错并联高增益Boost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如图 1所示,在传统两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二极管 VD1和两个开关电容C1、C2,并进行改进(见图1中线框),所以称其为带开关电容网络的交错并联高增益Boost变换器。
图1 带开关电容网络的交错并联高增益Boost变换器Fig.1 Interleaved high gain Boost converter with switched capacitor network
在分析新拓扑工作原理时,假设所有功率开关器件为理想器件,采用交错并联控制策略,开关管S1和S2的占空比D相同,S1和S2交错180°工作。
当交错并联的电感工作在电流连续模式 (CCM),由于新拓扑工作在0<D<0.5和0.5≤D<1时,开关模态有所差别,以下分别加以讨论。
在1个开关周期Ts内新拓扑有4种开关模态,分别称为模态1、模态2、模态3、模态4,其开关模态特征表见表1。模态1~模态3的等效电路如图 2a~图2c所示,模态4的等效电路与模态2相同。
表1 0<D<0.5时的开关模态特征表Tab.1 States of switch at 0<D<0.5
图2 0<D<0.5时各模态的等效电路Fig.2 Equivalent circuit of each mode at 0<D<0.5
模态 1:开关管 S1导通、S2断开。电路中有 3个回路。回路1由电源Vg、电感L1和开关S1构成,电感L1电流iL1上升。回路2由电源Vg、电感L2、电容 C2、二极管 VD2、电容 C1和开关 S1构成,电感L2的电流iL2下降,电容C2放电,电压vC2下降,电容C1充电,电压vC1上升。回路3的负载由电容Co供电。
其他模态的分析方法与模态1分析类似。由各模态的等效电路可以得到状态方程。其中,模态 1中
根据这4种开关模态的状态方程,可以得到一个开关周期Ts中的主要工作波形,如图3所示。
图3 0<D<0.5时新拓扑的主要工作波形Fig.3 Key operation waveforms of the new topology at 0<D<0.5
当占空比大于等于0.5时,1个工作周期同样可以分为4个开关模态。其开关模态特征表见表2,各模态的等效电路如图4所示,模态3的等效电路与模态1相同。
表2 0.5≤D<1时的开关模态特征表Tab.2 States of switch at 0.5≤D<1
图4 0.5≤D<1时各模态的等效电路Fig.4 Equivalent circuit of each mode at 0.5≤D<1
模态 1:开关管 S1、S2导通。电路中电流有 3个回路。回路1由电源Vg、电感L1和开关S1构成,电感 L1电流 iL1上升。回路 2由电源 Vg、电感 L2和开关S2构成,电感L2的电流iL2上升,电容C1、C2上的电压保持不变。回路 3,负载由电容 Co供电。
0.5 ≤D<1时,其他模态的分析方法与模态 1分析类似。采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列出状态方程,得到一个开关周期 Ts中拓扑的主要工作波形,如图5所示。
图5 0.5≤D<1时新拓扑的主要工作波形Fig.5 Key operation waveforms of the new topology at 0.5≤D<1
基于拓扑在0<D<0.5下的工作原理,做小纹波近似,稳态时忽略电感电流、电容电压纹波和开关占空比扰动,可以得到下面稳态关系式:
由式(5)可见电容 C1上的电压 VC1与输入电压Vg的关系为1/(1-D)2;电容C2上的电压VC2与输入电压Vg的关系为1/(1-D)。由式(6)可知,输出电压是输入电压的 (2-D)/(1-D)2倍,可见两电容C1、C2的加入提升了输出电压。
同理,可得0.5≤D<1时
由式(7)可以看出在一个周期内,电容 C1上的电压是电容 C2上电压的两倍,输出电压是电容C2上电压的 3倍。由式(8)得出,输出电压是输入电压的3/(1-D)。
图6给出了新拓扑与传统两相交错并联拓扑的电压增益对比曲线(曲线A为新拓扑,曲线B为传统两相交错并联拓扑)。由分析可得到新拓扑以占空比0.5为分界点(如实线网格线所示),输入输出增益关系式是不同的。由图6可以看出,当占空比在0.5~0.8时,新拓扑的增益为6~15,特别符合燃料电池大部分应用场合所需要的电压增益。
图6 新拓扑电压增益(曲线A)与传统两相交错并联拓扑电压增益(曲线B)的比较Fig.6 Comparison of the voltage gain between the new topology (line A)and the traditional two phase interleaved topology (line B)
表3给出了新拓扑在两种不同占空比情况下,开关管和二极管的最大电压应力,为便于比较还列出了传统两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相应的应力。
表3 新拓扑与传统两相交错并联拓扑对比Tab.3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new topology and the traditional topology
由表 3可以看出,新拓扑在占空比 0.5≤D<1时,开关管S1、S2和二极管VD3的电压应力仅为输出电压的1/3,二极管VD1、VD2的最大电压应力为输出电压的 2/3,从而可以选择低耐压值低导通电阻的开关管和二极管,电压应力的降低同时也减少了器件在导通和关断时的开关损耗;新拓扑在占空比0<D<0.5时,开关管和二极管的电压应力相比于传统两相交错并联Boost也是有所降低的,但是在占空比0.5≤D<1时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
根据图4的0.5≤D<1各模态等效电路分析可知,当变换器中两升压电感值相等,即L1=L2=L时,每个升压电感的电流纹波的峰峰值是相等的。
由于交错并联结构的引入,变换器输入电流为两个升压电感电流之和,输入电流纹波可表述为
式(10)与传统两相交错并联 Boost变换器输入电流纹波公式相同。随着交错并联结构的引入,新拓扑保留了传统两相交错并联 Boost变换器的优点。
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对新拓扑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参数如下:Vg=24V,Po=140W,Vo=200V,fs=100kHz,L1=L2=400μH,C1=10μF,C2=100μF,Co=22μF。主开关管 S1、S2选用 IRF540,二极管 VD1、VD2选用 MBR20200,VD3选用MBR20100。在实际应用中,新拓扑适宜工作在0.5≤D<1。图7为新拓扑工作在0.5≤D<1时的实验波形。
图7 实验波形Fig.7 Experimental waveforms
图7a为开关S1和S2的电压应力波形。从图中可见,开关管S1漏源极间的电压,约为67V,是输出电压的1/3;开关管S2与S1的电压应力相等,都仅为输出电压的1/3。
图7b与图7c给出了三个二极管的电压应力波形。其中图7b为二极管VD1、VD2的电压应力波形,两个二极管的电压应力呈阶梯状,其电压在136V、67V和0V之间变换,最大电压应力(约为136V)大约是输出电压的2/3;图7c为输出二极管VD3的电压应力波形,可见输出二极管VD3的最大电压应力约为67V,大约是输出电压的1/3。
由于开关电容具有提升电压的作用,其上的电压必须稳定,图7d为开关电容C1的波形,由波形可以看出电容 C1上的电压平均值约为 136V,是输出电压的2/3。并且其波形形状与分析的一致。
图7e是升压电感 L1、L2的电流纹波波形的比较,可见两个升压电感的电流纹波峰峰值相等,约为1A。图7f是输入电流波形,电流纹波峰峰值约为0.45A。比较图7e和图7f可知,交错并联的引入,输入电流的纹波峰峰值比电感电流纹波要小得多。
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升压变换器——带开关电容网络的交错并联高增益 Boost变换器,相比传统两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都表明,新拓扑具有下列优点。
(1)在相同占空比下电压增益高,非常适合应用于低压输入、高压输出的场合。
(2)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低。特别是0.5≤D<1时,新拓扑大部分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只有输出电压的1/3。
(3)保持了传统两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输入电流纹波小的优点,适用于大功率应用场合。
[1]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d energy[R].Geneva BP,2005, 6.
[2]赵为.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03.
[3]李瑛, 王林山.燃料电池[M].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5.
[4]裘圣琳.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前端 DC-DC变换器的研究[D].浙江: 浙江大学, 2006.
[5]Pan Chingtsai, Lai Chingming.A high efficiency high step-up converter with low switch voltage stress for fuel cell system applications[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 2010, 57(6): 1998-2006.
[6]Palma L, Todorovic M H, Enjeti P.A high gain Transformer-less DC-DC converter for fuel-cell applications[C].P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sts Conference 2005.2514-2520.
[7]Yang Lungsheng, Liang Tsorngjuu, Chen Jiannfuh.Transformerless DC-DC converters with high step-up voltage gain[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09, 56(8): 3144-3152.
[8]Thounthong P, Sethakul P, Davit B.Modified 4 phase interleaved fuel cell converter for high-power high-voltage applications[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Technology, 2009: 1-6.
[9]Huang B, Sadli I, Martin J P, et al.Design of a high power high step-up non-isolated DC-DC converter for fuel cell applications[C].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2006: 1-6.
[10]Jung Min Kwon, Eung Ho Kim, Bong Hwan Kwon, et al.High-efficiency fuel cell powe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input current ripple reduc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09, 56(3):826-834.
[11]De Caro S, Testa A, Triolo D, et al.Low input current ripple converters for fuel cell power units[C].European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 2005: 1-10.
[12]姚刚, 沈燕群, 李武华, 等.一种新型的有源交错联 Boost软开关电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10): 65-69.Yao Gang, Shen Yanqun, Li Wuhua, et al.A new soft switching circuit for the interleaved boost converters[J].Proceedings of CSEE, 2005, 25(10): 65-69.
[13]Yaoching Hsieh, Techin Hsueh, Hauchen Yen.An interleaved Boost converter with zero-voltage transition[J].IEEE T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09, 24(4): 97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