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石油工程卓越工程师

2012-08-15 00:49廖可佳龙学渊
关键词:石油校企工程

廖可佳,龙学渊

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石油工程卓越工程师

廖可佳,龙学渊

简述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出台的背景,介绍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及初步解决的人才培养问题。

卓越工程师;石油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占据世界经济竞争和产业优势核心地位,拥有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高级工程科技人才被全球各国提升为国家战略。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并将“再工业化”作为巩固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我国十七大做出了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提出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但目前我国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仍然匮乏,作为工业人才培养主战场的高校,其培养的人才不能有效的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工程教育缺乏国际化标准,在新形势下对工业化的贡献率较低;另一方面,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缺乏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学生工程素养低。

重庆科技学院石油工程专业具有多年的办学历史,初步形成特色和行业办学优势,获得了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专业改革试点资格。依据卓越工程师培养宗旨和石油工程专业行业优势,重庆科技学院在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初步探索出一套与行业联合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形成“双主体,三结合,五共同,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和石油行业企业双主体共同育人;基本技能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学做研结合、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同实施教学,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和共同实施教学考核与质量监控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校企合作,深化教改

(一)深化实验教改,保障实践教学

依托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对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管理进行了改革,在实验项目设置上重点体现了实验的工程应用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增加了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开放实验项目的比例。构建操作性强的开放预约流程和门类齐全的实验指导书,为学生进入实验开展实验训练提供便利条件和实验指导,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开展工程应用研究的兴趣;强化实验教师队伍的培训,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指导的科学性;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结合学校与企业的内外结合的管理制度,保障实践教学改革的可操作性。

(二)校企共制方案,强化实践教学

依托校内石油与天然气实践教学基地2个校企共建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23个产学研合作平台,与企业共同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石油工程实践教学的行业标准和通用标准,建立了“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油气田生产一线-科研院所”三位一体、逐层推进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三)加强工程训练,提高工程能力

依托智能油气田开发实验平台,完善油藏工程、油藏数值模拟、钻井仿真模拟、油气储运模拟等模块,以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学生专周工程设计训练、毕业论文等为载体,在基础课(物理实验、大学化学)、专业基础课(计算机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和专业课(油层物理、采油工程、钻井工程和专业综合训练)共计8门课程中开发建设实践教学学习库,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小组设计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联系生产实际,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

二、突出能力,创新实践

通过教学改革实践,逐步形成了“方法基础训练-科研综合训练-工程项目训练”实践创新体系,旨在提升研究能力。

一是扎实进行基础方法训练,奠定研究功底。开设科研方法基础训练课,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会查阅文献的手段和途径,掌握了解某一课题研究历史、现状和趋势的方法,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内求力,为学生深入开展专业科技创新奠定基础。

二是师生互动开展科研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研究实践能力。实验实训基地和实验中心均向本科生开放,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熟悉仪器和设备的操作,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增强实验设备的使用能力;结合导师制的开展,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性的研究课题,以科研兴趣团队的形式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研究实践能力;学生通过文献调研、校、院级课题申报、中期答辩和结题验收等环节实践,可了解所研究的课题质量与工程实际的差距,并了解到本领域研究现状,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问题的判断能力。

三是实施工程项目训练,提升学生工程应用研究能力。结合教师教学绩效改革、修订的科技创新学分制认定办法和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老师从事的科研项目,让具备研究能力的学生作为教师的研究助理,从事工程实际的课题研究,进一步使学生积累现场和提升工程应用研究能力,同时鼓励教师与油田专家合作将工程领域最新成果和理论融入课堂以充实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最新的知识和信息;鼓励学生将专业实践与工程现场存在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工程实践研究能力。

三、校企共同考核,保障质量监控

一是校企共同成立实践教学工作组。成立由企业基层领导、院长、系主任、专业导师、辅导员共同组成的实践教学工作组,制订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负责对实施质量和运行的规范性进行管理和指导,对各环节进行检查和监督,提出建议并督促整改;聘请行业专家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进行培养和参与教师业务能力评价,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督导和培养,完善由专家组(含企业专家)、学生和同行三方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教学信息反馈制度,保障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校企共同实施实践教学。学生在企业进行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和科技创新期间,由基层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为学生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并负责学生的日常考核。学校将实践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任务节点,分别制定学生、学校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的作业文本,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教师依据作业文本对学生进行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只有校企双方同时考核合格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和认证。

三是企业全程参与制订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邀请企业参与完善和指导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引进现场作业的标准流程和管理文化,建设与企业高度吻合的标准化安全、卫生、环保等实习训练环境;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分类引进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和技术人员,制定场地使用规定、指导人员管理规定、学生实训管理规定和设备管理规定等。

四、结语

重庆科技学院石油工程专业是学校办学历史悠久的优势特色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所探索实践的“双主体、三结合、五共同、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充实和完善的地方,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初步解决了以下三方面问题。

其一,石油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主体的单一性问题。企业积极参与成为了学校人才培养主体,并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了人才培养规模、规格定位适应石油行业发展的新形势。

其二,石油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趋同性问题。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按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实训、毕业设计、应用创新等六大模块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30%以上,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平台确保了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建立与实施,保证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与优势。

其三,石油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实践条件真实性问题。教师在企业进行为期3-6个月的生产实践,和企业技术人员联合科技攻关,并根据石油企业发展需求,及时和企业共同修改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交互结合,提高了教师工程技术研发能力与工程实践教学水平;企业全程参与并在企业实施的六大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知识中心向体验中心的转变,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G642.2

A

1673-1999(2012)16-0163-02

廖可佳(1982-)女,重庆涪陵人,硕士,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教学秘书;龙学渊(1984-),男,重庆奉节人,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讲师。

2012-04-19

2011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石油工程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知识体系构建与探索实践”。

猜你喜欢
石油校企工程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