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思考

2012-08-15 00:49董华明
关键词:危机预警学校

董华明

加强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思考

董华明

通过对高校学生工作面临危机的分析,提出生命安全首位、统一管理、制度化等学生工作预警及干预的基本原则,并通过加强预警工作制度建设,及时做好学生危机的监测、防范、干预、处理和恢复,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保持高校稳定与发展。

高校;学生工作;预警;制度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给当代大学生的生存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时刻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前途与命运、就业与生存、责任与使命多重压力下,学生思想问题涌现,学生精神疾患、自残自杀、打架斗殴等危机事件频频发生,这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严峻考验。加上当前社会舆论力量的强势,学生维权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增强,高校对涉及学生事件的处理变得复杂和困难,稍有不慎,可能会使潜在的隐性危机升级、转化、爆发,危及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一、加强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性

(一)是高校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校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职能也越来越宽泛,不仅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而且要承担起学生生存、就业和适应社会的使命。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危机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因心理障碍、精神抑郁导致的自杀、吸毒、暴力事件等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校园和社会问题。高校人员集中、社会关注率高、社会影响大、信息传播快,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难以把握和控制,后果将危及学校的发展和生存。因此,构建有效的学生工作预警体系,对各种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防范和消除学生危机事件发生的诱因,是实现高校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是学生工作科学化运作的重要举措

高校连续扩招导致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资源短缺,后勤保障和服务跟不上,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思想教育、人才培养、后勤服务等工作的意见满天飞,这些意见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高校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危机和问题,牵一处而动全部,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发事端。此外,由于辅导员数量相对减少,传统的全方位、全过程学生微观管理和控制模式趋向宏观管理、服务和引导,学生工作只能处于应付状态或流于形式,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处于疏离状态,可以预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被动局面短期内难以有较好的改观。为了达到有效预防、及时处理和消除危机,成立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制定危机管理预案,采取危机预警识别、危机评估、危机处理、危机事后恢复等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应对措施,是实现学生工作动态化管理,学生工作规范化、科学化运作的重要举措。

(三)是学生工作应对复杂形势挑战的迫切需要

高校学生危机或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国际形势、政治因素、社会治安、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以及学校管理不当等原因均可引发危机事件,如火灾、地震、传染病爆发、群体中毒事件、甚至恶意的上访信件和网贴等。这些显现或潜在的学生危机凸显了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和发展是学生工作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任务,因此,把危机事件的提前预测及控制纳入日常学生管理中,减少或者消除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生命安全,是学生工作应对复杂形势挑战的迫切需要。

二、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原则

人身安全首要原则。生命是第一位的,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最基本的原则就是避免人身安全受到伤害,保护师生员工生命安全也是高校管理最基本的职责,把这一原则放在首位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危机预警和干预工作中的直接体现。

结构化管理原则。学校要建立专门性的学生危机管理机构,分工明晰,职责明确,对待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例如:有些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共性的问题,要抓住核心,抓住关键,全校上下协同联动,标本兼治,不留死角;对个性的问题做到解决方法有针对性,对症下药,避免个性问题扩大化,形成群体事件,从而在危机发生时能把握先机,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从容掌控全局,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制度化应对原则。危机的发生往往具有可重复性,在危机发生后,应当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积极吸纳类似危机的预防和干预研究成果,结合学校自身条件,制定预警及干预措施,并将整个流程、方法和步骤形成系统的制度,为今后应对类似危机事件提供操作规范。

时间有效原则。高校在社会上处于非常特殊的地位,高校是知识与信息的传播源和集散地,特别是年轻人聚集,新事物、新观念层出不穷,各种思想和价值观相互冲击,遇到问题容易冲动,群体事件爆发力强;大学生又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备受社会关注,一旦高校发生危机事件,总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因此,高校在危机管理处置进程中,务必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及时控制事件发展势头,保障人身安全,减少财产损失,减少对学校声誉影响,减少对社会稳定的危害。

及时沟通原则。危机管理过程中往往要求多头并行,多单位协调工作。所以,要在危机处理领导小组成立之初就应当建立沟通机制,保障在整个事态发展进程,高校和外界社会环境、领导小组和参与部门之间沟通顺畅,一方面可以将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共享、为领导小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保障预警及干预工作有效开展;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师生了解危机起因,目前情况,事实真相,消除负面影响,稳定师生情绪,避免恐惧蔓延,避免造成更大的群体事件。同时也可以将师生吸纳到危机时期维稳工作中来,按照学校的部署统一行动,促进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化解危机。

适时疏导原则。对高校来说,一旦发生危机事件,正常的教学秩序一定会受到干扰,并对学生思想稳定带来影响。因此,要重视学生遇到危机时和危机后心理的疏导和缓解,帮助学生尽快恢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全局统筹性原则。在进行危机管理时必须具有全局意识,客观、公平、公正处理问题,在决策时要依据“趋利避害”、“利取其大,弊取其小”的基本准则,将学校整体利益统筹考虑,将矛盾和危害努力降低到最小,促进其向积极的正向发展,绝不可因小失大,顾此失彼。

三、加强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学生预警工作信息监测网络

建立完善的预警信息监测网络,有助于在危机事件发生前捕捉其先兆,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消除发生学生危机事件的诱因。预警工作体系应当从宏观政策、社会动态、热点事件以及校园内部信息反馈等方面着手,坚持学校主体地位,拓展与政府职能部门、用人单位和学生家庭的沟通渠道,建立一个多层次、多触角的学生预警工作监测体系。在校园内部保证信息渠道广泛、信息传递畅通。学校对校园内的每一个“热点”都要高度重视,发现苗头后要认真调查研究,分析它产生的原因、背景、内容、性质以及发展方向,可能对学生思想和行为造成的影响,如果确系学校自身管理、服务方面问题,尽快给予引导和解决,避免向危机方向转化。创新监测手段,积极采用技术措施,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和动态,思其所思、想其所想、解其所难。特别要探索网络信息监测机制,利用网络、手机、专业信息收集软件等现代科技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

(二)加强学生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方面,学生反常行为往往是思想问题的集中反映。作为学生工作者,特别是一线辅导员和班级学生干部,要善于从学生言行变化中发现其深层次的思想问题,比如活跃积极的学生,突然内向、消极、沉默寡言,就要及时与其交流,对学生行为深处的思想进行分析,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行为举动。另一方面,应当广泛开展学生工作调研。每学期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实际思想状况开展相关调研活动,定期召开学生工作座谈会、汇报会。对调研结果进行认真分析,预测可能引起校园危机事件的诱因。监测学校各个服务和管理部门的运行状态,找出薄弱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防范危机事件发生。最后,应当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教务部门等职能部门收集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各项信息。学生学习、就业以及心理出现了问题,往往不愿意向周围的同学和老师倾述,特别是担心辅导员会对其产生成见。学生愿意去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特别是心理问题,最多的就是去学校的咨询中心,咨询中心收集的学生信息相对比较全面、集中,也较真实,这些问题有的是共性的,有的是个性的,对于共性问题要专门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对于个性问题,要做好其工作并反馈给相关部门。

(三)完善的信息分类和分级评价制度

信息分析评价是信息收集的深化,大量杂乱无章的信息往往掩盖真实、关键信息,只有把收集到的分门别类归档整理,才能剔除掉虚假信息,把可靠性强、具有典型代表性、反映集中、关注度高、有可能造成巨大影响、产生较严重后果的信息筛选出来,再按照先定性、后定量,纵向因果联系的步骤,将信息的性质及用途,分成恰当的类别和层次交付相关部门,这样才能确保信息发挥应有的作用,确保信息顺利有效地进入决策环节,才能使决策机构通过零散的、分散的思想信息资料洞察事件内在、本质的联系,预测事件的发现方向,进而做出客观准确的预警及干预。目前,学生预警及干预工作评价体系可分为日常预警及干预和危机预警及干预。

第一,日常预警及干预。教育管理工作者要通过分析评价事件在学生中的反映,采取日常的教育引导或平时帮助指导就能解决的情况。

第二,危机预警及干预。指事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做出问题汇报,并要制定方案,及时解决的情况。危机预警及干预,按危及情况可细分为一级预警及干预、二级预警及干预、三级预警及干预、四级预警及干预。一级预警及干预是指事件发生范围小、财产损失小、影响覆盖面小,院系或相关的部门无需借助外力,内部就可以应对处理的情况。二级预警及干预是指事件发生范围比较大、财产损失比较大、在学生中影响比较大,单院系或单一职能部门难以妥善处理,必须由学校成立的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的介入、协调、提供人员和物资支援来帮助解决。三级预警及干预是指事件范围大、有人员受伤、财产损失大、影响波及社会大,已经超出学校应对能力,需要借助政府机关等外部力量协助解决的问题。四级预警及干预是指事件范围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巨大、影响恶劣的事件导致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活动无法运行,甚至对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影响。

(四)建立规范化和操作性强的危机应对机制

对发现问题进行有效应对的首要一点,就是把信息收集、分析结果逐级向上报告,确保学生工作主管部门和相关领导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开展有效的预警及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横向要把带有共性的问题和信息向相关院系、组织部门进行通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引起共同关注,共同采取预防措施。上级学生工作管理部门以指令性的意见和要求,责成有关单位或人员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在危机应对过程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应成立学生危机事件处理领导小组。确定学生危机事件处理的目标和任务。根据危机等级确立总体负责人或主要负责人;及时确定危机管理小组的组成人员,人员要有相关事件处理经验,或是该问题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各成员在事件处理过程中的权利和职责进行清楚的描述和界定;对危机小组成员的特殊任务进行培训;确定指挥、沟通与合作程序。然后应当制定出学校危机应对方案,及时下发应急程序手册,健全成员的沟通信息组成,紧急信息的传递程序,以及媒体的新闻发布文本格式,等等。然后启动危机管理预案,建立危机应对指挥程序。及时启动高校危机管理预案,确立危机管理指挥中心的工作制度和步骤程序,信息汇报制度、决策制度,人、财、物的调配制度,内部和外部沟通制度和程序;确定向哪些机构或组织,如何寻求帮助,等等。并且在危机处理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或完善计划。

(五)做好对危机干预成效测评与跟踪工作

一方面,要在危机事件平息后,及时评估危机事件中采取的各项措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撰写完整、详尽的事件报告,为今后处理类似的问题提供资料和依据。另一方面,对危机事件本身要客观分析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完善管理体制,填补漏洞,改进工作,杜绝危机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重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的紧迫形势,调整思路,加强机制和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安全稳定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我们才在应对突发事件中保持主动地位,提高对复杂状况的驾驭能力和控制能力。

[1]刘畅,张玉堂.学校安全机制的构成与运行[J].教育与管理, 2009(7).

[2]李爱亚.高校学生管理的预警机制探析[J].兰州学刊,2006 (9).

[3]冯文全,吴虹瑶.高校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现代化,2008(2).

book=170,ebook=3

G474

A

1673-1999(2012)10-0170-03

董华明(1978-),男,河南安阳人,硕士,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艺术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

2012-02-01

猜你喜欢
危机预警学校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学校推介
“危机”中的自信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预警个啥
危机来袭/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