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平,袁少恺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加强高校政治理论教育推进先进文化传播的思考*
刘素平,袁少恺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大力推进先进文化的传播,这是理论工作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强高校政治理论教育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责任重大。要肩负起这一重大责任,必须提高政治理论教师队伍的政治自觉和价值自信,明确职业角色定位;必须重视教师群体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易接受性;必须坚持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价值认同;必须“以德治教”,加强高校理论政治教师的自我修养。
先进文化;价值自信;以德治教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和意识形态是当代先进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的大学必须坚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和灌输。努力完成好高等学校政治理论教育任务、积极推进先进文化的传播,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政治理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因此,必须注重提高政治理论教师自身素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优秀的政治理论工作者,首先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价值自信,必须明确在社会主义大学里,从事政治理论教育职业,首先的定位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者,是党的创新理论以及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传授知识的教师,所以,政治理论教师必须旗帜鲜明的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为党的教育事业服务,培养对党忠诚,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功立业的有用人才。永远把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任何社会都有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任何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都在为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政治服务,美国一位知名学者曾说过,美国学校的任务就是教学生政治社会化技术,或者叫公民技术,中国叫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叫政治社会化。[1]这位学者话语点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就是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无论在文字表述上有什么不同,大学教育都是维护自己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重要渠道。
然而,目前我们一些大学的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淡化意识形态的错误倾向。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把政治理论课等同于一般的基础类或技术类课程,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忽略了政治理论课本身固有的维护“意识形态”的育人功能,课堂内容弱化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政治性,甚至靠发牢骚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这些行为,模糊了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定位。这样的教师,自身对自己从事的事业都没有价值自信,更谈不上培养受教育者坚定的政治信念。讲政治自觉,就是要求政治理论教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像大连海军舰艇学院政治教员方永刚那样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热爱政治理论教育事业就必须坚持意识形态的育人功能,坚持价值自信。方永刚之所以能够成为优秀的政治理论教员,首先在于价值自信。价值自信的程度与价值所反映的理论本身的解释力成正比。理论对于现实的解释力越强,越有利于树立理论的权威,理论越有权威,其价值越自信。因此,强化理论自信,对于树立价值自信是十分必要的。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晦涩抽象,而政治理论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将这种“晦涩抽象”变成通俗易懂的“中国化”。只有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种理论才能被新一代青年学生接受,青年是社会的未来,广大青年学生只有真正接受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才能内化为人们言行的根本指导原则,才能成为一个社会生活秩序正常运行的内在依据和价值原则。政治理论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和付出有效地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重视教师群体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效的改革课程教学,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易接受性。
目前,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呼声很高,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教师都有改革的迫切愿望,但是动脑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弱,更有些人只是跟在别人后面,自己不敢也不会去赏试改革,大学政治理论课陈旧的教学方式和课堂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程序的固定化和内容的模式化。这种现象从根本上说,在于部分从事政治教育的教师群体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形式、就业方式等多样化,尤其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商业化、功利化倾向,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性和多变性,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果不有效地改革课堂教学,必然引发政治理论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相脱节,失去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所以,政治理论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主渠道,必须与时俱进地加强教学的学科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2]使课程教育的知识传播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文化需求、价值取向以及思想波动的实际和特点相结合,使大学生乐于接受政治理论课堂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政治理论教学改革必须充分重视网络对文化传播的作用。网络不仅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且网络传播具有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网络在思想文化传播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思想文化敏感性强,接受新生事物快,网络文化以其丰富性、开放性、娱乐性为广大青年学生所喜爱、所接纳。正是基于网络的优势,当前全国各大学都在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随着大学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网络必将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要推进先进文化的传播,就要充分掌握和利用网络文化对青年学生进行教育,灵活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宣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大学网络文化新阵地,这是时代对政治理论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今天在校的大学生也是先进文化的传播主体。社会主义的大学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之才,要为社会主义国家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此,大学政治理论课教育所具有的育人功能,不仅仅体现在大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坚定的政治信念和进取向上的人生态度。还在于大学生毕业融入社会之后,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中,在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用所学的政治理论和养成的政治素质去影响和团结周围的人群,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意识形态的传播。所以,大学生同样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这就要求政治理论教师更应当注重强化世界观方法论的传授,坚持教书育人,在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素质和能力上下功夫。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国际化进程赋予大学政治理论教育更加广阔的视野,也对大学政治理论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全球国际化历史进程的加速发展,中国人不仅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更有责任推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世界文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建立一种全新的全球文化。这种全新的全球文化必然是以世界各优秀民族的文化为源泉,相互比较、整合、交融而形成。[3]社会主义大学作为我国一代精英聚集的主要场所和引领社会文化的主阵地,是社会各种文化荟萃交流和传承的平台,所以,大学生同样肩负着人类先进文化选择与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法论基石,当今的一代青年人必须自觉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先进文化的核心永葆旺盛的生命力,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政权永不变色。
加强政治理论教师的自我修养包括三个方面,即“德”、“才”、“艺”。
第一是“德”,“以德治教”是作为政治理论教师的首要责任。因为这关系到政治工作的威信,关系到政治理论教师的前途和命运。高校政治理论教师要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更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第二是“才”,政治理论教师必须构建厚实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基础。这里首先要求“知史”,就是要熟知政治理论课程的历史知识,精通马克思主义各学科的经典著作,阅读经典是构建政治理论教师教学能力和知识核心基础的必要途径。其次“识势”,主要是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政治理论学科的前沿动态和重大社会实际问题。同时还必须广泛涉猎最新的科学成就和自然科学知识,使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丰富、知识结构不断优化。
第三是“艺”,要真正上好一堂课并不容易,俗话说:“台上几分钟,台下百日功”。特别是政治理论课,除了理论观点正确,还必须讲究授课艺术,把抽象的理论讲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优秀的政治教师必须学会用具有时代感的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求艺术性。[4]艺术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比现实更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用形象反映现实。真正的艺术一定能表现出客观存在的真善美,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的真善美,教师只有用心去体会艺术的魅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授课艺术,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先进文化传播。
[1]李辽宁.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自信[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5-8.
[2]郭华茹,朱忠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与实践教学 [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2):102.
[3]崔 健,黄蓉生.国际化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67-68.
[4]陈文泽.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的统一[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67-71.
Enhanc ing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and Propagating Advanced Culture in Campus
L IU Su-p ing,YUAN Shao-kai
(School of Science,The PL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2,China)
It is a great strategic task to vigorously promot the dissemination of advance culture.Strengthening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to advance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Marxism doctrin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houlder this responsibility,w e must: imp rove the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s’political consciousness and value confidence,and make know n their occupation roleorientation;pay great attention to teachers’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ve ability,so as to imp rove the acceptance of marxism;insist on cultivating students’political theory attainment and value identity;“teach by virtue”and enhance teachers’self-discip line.
advanced culture;value confidence;teach by virtue
刘志新)
G642.0
A
2095-042X(2012)02-0111-03
2012-02-18
刘素平 (1955—),女,河北肥乡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