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彩娜
文化渗透式外语教学方法初探
杨彩娜
当代社会发展越来越快,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外语,尤其是英语。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学好英语,必须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外语教学要重视对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采用渗透式教学,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提高学生外语水平。
文化;语言;渗透式教学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所谓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人类各民族的母语无不反映并受到其文化内容的影响。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冰川,只有漂浮于海面上的一部分可以被人们看见。文化又像鱼儿生活的水,鱼儿离开了水才知道水是多么重要。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动态变化的。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一些新词语大量进入到语言中。 如:“百度一下”“快男”“超女”“宅男”“宅女”“剩女”“圣斗士”……在西方,如 Copyleft(Opposite of copyright Elancer(A professional person who works from home and provides services on the internet.)语言又是兼容性很强的,如沙发,咖啡等就是从别的语言变成中文的。学习外语应该尽可能了解西方文化。大学英语教学不应以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为目的,而应注重提高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固然原因多样,对文化的教授严重不足是其原因之一。对此,笔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尝试了文化教学的几种方法。
笔者所在的学校采用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基础英语教程》,该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主题。一个主题或话题渗透英美国家文化。如:Book1,Unit1涉及了大学生活。在授课时就可以讲讲英美国家的教育,特别是美国。美国的高等教育主要有四种类型:两年制学院,四年制学院,四年制大学,专业学院。而专业学院不是中国的大专,它大多附属于大学又有单独的,包括一些医学院,法学院,牙科学院和兽医学院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在中国要上这些学科,只要在高考报志愿时选择,如果录取就可以上了。而在美国,要想进入这些学院,就必须先取得学士学位,然后在有关专业的学院里学习,训练3-4年。在中国,学生如果要报考大学,就要填报志愿参加高考,而录取大大取决于考生的高考成绩。“一考定终身”意味着不管考生平时学习成绩如何,只要高考成绩不好,上大学几乎就成了泡影。为此,许多学生和学生的家长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而在美国,学生要想在哪个大学学习就可以自主申请。学生在申请表上填写个人履历的时候,就可以说明自己参加过那个社团,参加社会活动。此外还要有推荐信与自荐信。大多数还需要提供SAT考试的成绩。SAT是美国大学的标准入学考试,它的英文全称是Scholastic Aptitude Test,即“学术能力测验”,该测验不同于中国的高考,学生可以考4-6次,只要报名就可以考。而大学录取时,SAT成绩不是唯一的标准,往往会看学生在高中时的平均成绩,还有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手能力及交际能力。可以说是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许多一流大学还特别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交际能力,如果在这些方面表现平平,哪怕该生的学习成绩与考试成绩再好,也很难迈进一流学府的大门。正因为中国高考定终身,所以学生都拼命学习,几乎没人重视其他的兴趣爱好。国家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在我看来,也只能停留在口号上。
在Unit4,是关于diet and health,就可以介绍英美国家的饮食。由于受到早期移民的影响,传统的美国菜的特色是,食用新鲜的原材料,不靠添加剂,调味剂,食物保持原汁原味,也不讲究细火慢炖(除了少部分的地方菜肴);英美国家大多数人是右手拿刀或勺,左手拿叉(西方的刀叉文化和中国的筷子文化大大不同,);需要注意的是,吃中餐时,我们需要把饭碗拿起来,用筷子把饭拨到嘴里,但吃西餐时,是决不能把盘或碗拿起来的;英美国家都有比较固定的时间喝茶或咖啡,通常用coffee break,tea break,morning tea,afternoon tea来表示。但人们喝茶的方式与我们有所不同,他们喜欢在茶中加奶,糖,或挤些柠檬汁。咖啡也有加奶不加奶之分;英美国家吃饭采用分餐制,中国喜欢大家一起吃(就这点英美要比我们卫生些);大家吃饭采用AA制,要付小费一般为15—20%。而在快餐店,人们买多种佐餐食品及冷热饮料,一般不必付小费。中国人喝酒时一般会有下酒菜,一些冷菜花生米呀,英美人喝酒常常不用下酒菜,尤其喝啤酒时,而酒吧也不提供下酒菜。
由于“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与学离不开其社会文化因素”(Elihinkel 2001;20),所以在进行外语语言教学时文化内涵渗透显得非常重要。笔者所说的细节式文化渗透就是课堂当中凡是涉及到英美文化内涵的地方就给学生介绍,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可以在英语的时态区分,句子结构,词序的不同等方面寻找文化的差异。在遇到和中国不同的颜色认识也可以介绍,在《大学基础英语教程》Book1,Unit4中有“Each time I found out someone else I know had just been accepted to the college of their dreams I would turn a deeper shade of green.”在这句话中有green意思是脸色发青,不高兴。这就要引导学生意识到中西方对于颜色的不同文化内涵。我们说某人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我让学生们翻译,大部分说成“green and purple”,只有极个别的人说对“black and blue”。其实,颜色中西方文化内涵不同,在结婚就可以略见一斑,中国人认为红色比较喜气热闹,喜气洋洋,也预示婚后日子红红火火。所以请柬,对联,灯笼,彩纸,彩绸都是红色,不论是传统的还是现在的礼服都是红色。西方人认为白色代表贞洁,也是富贵的象征,西方结婚礼服是白色的婚纱。人们对于颜色的喜好,笔者认为和人的肤色有一定关系,中国文明起源在黄河,是黄色人种,中国人就特喜欢黄色。认为黄色是富贵的象征,在古代和皇室,龙袍黄色。黄道吉日,黄金等等无不说明人们对于黄色的喜欢。而英美人比较喜欢白色,结婚穿白纱。而White sheep(指美好而善良的东西),white day(吉日),white soul(纯洁的心灵),white man(高尚的人),white hat(好人),white-handed(正直的),white hope(被寄予厚望的人或事)。这些都足以证实他们对白色的喜爱。在讲到ring这个词时,我就举起我的手问大家五个手指头怎么说。这是他们的回答大拇指(big finger),食指(food finger),中指(middle finger),无名指(no name finger),小指(small finger)。 而只有中指答案是对的。而正确答案依次是thumb,fore finger或index finger,middle finger,ring finger,little finger。无名指叫ring finger就是因为婚戒戴在左手的这个指头上。就可以介绍西方婚礼仪式,这样大家了解后就记住了。
也就是利用各种媒介,广播,电视及网络,学生自己去接触这些媒介,自己直观的认识英美文化。看电影就是其中最好的途径,不同类型与题材的电影让我们看到不同方层面的英美文化。老师可以推荐一些影片让学生自己看。比如《勇敢的心》是一部悲壮的、融合血泪传奇史诗片。《阿甘正传》通过对一个智商为75的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了展现。它使我们看到了美国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我们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乱世佳人》是反映南北战争题材的电影,学生可以了解到南北战争及对人们的影响。而主人公斯嘉丽身上表现出来的叛逆精神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也会令我们感动。《肖申克的救赎》让我们看到了美国人自己拯救自己,他们对自由与友谊的理解。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本国文化认识不足,而外语教学的一个目的是交际,对本国文化部了解肯定会造成交际障碍。所以在教学时除了渗透西方文化,也要渗透本国文化在《大学基础英语教程》第二册,第三单元讲到中国的年画和泥塑。年画好多都是关于神的题材,比如:the Gate gods(门神),the god of Stove(灶神),the god of Longevity(寿星)。我们可以将它们和西方的神上帝进行比较。有个同学有天问我多大了,我就说:“It is a secret.”此时就可以将中西方的禁忌语进行比较。中国文年纪司空见惯,西方认为是隐私。还有如God,heaven,Christ,Jesus等词只有在比较严肃的讲话中才使用。禁忌的存在就产生了委婉语,可以比较死的委婉语。还可以比较中西方问候语等等。
总之,文化与语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文化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学好外语就要学习它的文化。而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积累目的语文化,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在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激发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兴趣,使学生学习事半功倍。
[1]胡文仲.英美文化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王恩铭.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严明.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H319.3
A
1673-1999(2012)04-0200-02
杨彩娜(1982-),山西运城人,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大同037003)助教。
20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