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与“挟裹”:消费主义视域下的女性生境省思

2012-08-15 00:49蔡京京
关键词:凝视消费主义符号

蔡京京

“凝视”与“挟裹”:消费主义视域下的女性生境省思

蔡京京

在现代消费主义时代条件下,女性的生存境况面临着新的境遇和挑战,在社会文化结构中的女性日益成为了被“凝视”和被“挟裹”的对象,遭遇身体的对象化,自由之境的丧失。其原因,主要是性别意识形态下的父权制文化建构、消费主义文化价值观的渗透和大众传播媒介技术合理性的宰制所造成的。分析反思消费主义时代条件下女性的文化生境,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和现实,实现社会良性发展与自由解放。

凝视;挟裹;消费主义;女性;生存境况

一、消费主义时代背景下女性的生存境况

(一)被凝视——身体的对象化

当今时代,随着社会交往和社会流动的增强,女性不再是“足不出户”的角色定位,她们可以走向社会,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走上工作岗位,成为有独立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的职业女性。当然,当今社会也是一个极具流动性、交往性、交叉性、公共性和充满视觉性的“看”和“被看”的社会,现代人已经没有了传统时代的安土重迁的思想观念,他们以一种开放式的价值观念和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投身于社会实践中。“身体”在这个日趋多变的社会中被发掘了出来,摆脱了传统时代的思想束缚,人们也更敢于展示和炫耀自己的身体,而在男性和女性中又尤以女性为主。女性们摆脱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位,她们走向社会和职场,有更多的机会和自由展示自身的魅力,这无疑是社会的进步,人性的进步,自由和解放的最好体现。

然而,伴随着社会消费时代的到来,“女性”这个本身具有价值和尊严的主体却有着遭遇客体化的不良倾向,女性的“身体”越来越成为被凝视的对象化客体,越来越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视觉消费的对象。在电视荧屏、网络、报纸、杂志等为代表的大众传媒上,人们随处可见女性的身体形象,而这些身体形象并不是伴随具有意义崇高性的文化艺术等,而是时尚杂志与商业广告。女性的身体形象被极端的开发,成为消费主义文化的滥觞,女性身体为消费性的商业广告所主导,变成了无深度、表面化和碎片化的意义缺乏的消费品,成为了潜藏着的满足男性窥淫癖的工具和手段。女性的身体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被看的、被凝视的客体,她们也自觉不自觉地以男性所赋予的“美”的价值为自我塑造和完善的价值。女性“美”在消费文化的大肆挞伐下变成了拥有白皙的面孔、挺拔的胸部、纤细苗条的身段和挺翘的臀部,身体遭遇了碎片化,“美”首先被偷换成了身体之美,仿佛只有身体美了,女性才是美的,才能获得社会生存的合法性。其次,身体之美遭遇了被分割,身体成为了可以像机器一样分化与割裂的物体,人之为人的完整性在这里不见了,只有被分割后身体的各个“部件”才有价值,其所宣扬的美是缺乏人之完整性和独特性的美,仿佛美也成为了可以消费的对象,可以花钱购买的对象,身体是可以按自我意志随意塑造的对象,其背后的价值逻辑实质就是消费的逻辑,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在女性的心中制造心理落差和恐慌以使更多的女性认同其制造的美的“神话”并自觉认购其商品。在这种情况下,“女人被卖给了女人,……她自以为在打扮自己,抹上香水,穿着讲究——简言之在创造她自己,但她实际上是在消费她自己。”[1]在这个过程中,身体已经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变成了虚拟的镜像符号,在自觉地认同其造成的文化、身份差异中消弭了女性的价值判断,致使生存空虚化,女性活在其制造的恐慌中以一种自恋而又自虐式的价值观念自我模塑着。

(二)遭遇挟裹——自由之境的丧失

伴随着女性身体的对象化和客体化,女性的自由也就受到了严重威胁。这种威胁的来源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被动的遭遇待消费的规模巨大的商品的包围,另一种就是女性在这种消费主义的宰制下不自觉地主动认同其宣传的美的神话并以商品消费作为自己存在的自我实现。女性的生存遭遇了一种新的潜隐的困境,在商品和物质宰制和控制下遭到了挟裹,同时更遭遇了自我观念的挟裹,自由之境由此丧失。商品对女性的身体的挟裹是显而易见的,它体现在随处可见的变换快速的女性时装上,体现在烫发染发及其相伴随的副产品头发护理品上,体现在涂抹了嫩白护肤霜的脸蛋儿上,体现在手上、指甲上,体现在一切可利用、可开发、可精雕细琢的女性身体上。它是以商品在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极端发达的条件下实现的,发达的生产力水平生产了越来越多的消费品,它打破了原有的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人的文化发展所带来的丰富多彩的产品反过来却越加地阻断了人同自然地紧密联系,在人的周围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密不透风的围墙和封锁圈,紧紧地把人围在它的垓心下。然而,更为深刻同时也更为隐性的挟裹恰恰是女性的价值观念对自己的挟裹。当女性自我主动地认同于大众传媒和消费主义主导下的价值观之后,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以其所宣传的价值观塑造自己、要求自己,使得她们自己为自己套上了思想的“紧箍咒”,并自觉地为其维护和辩护,“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这种消费和人生价值观提供了人性之基础。

商品的极大丰富看似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样化的自由的选择,似乎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但是,隐藏在这虚幻的自由之背后恰恰是人的自由的危机,人为商品物品所奴役、所控制,甚至随之造成人格分裂与扭曲,被周围的物品也更是被自己思想的牢笼牵制和束缚。

二、女性生存境况的原因分析

(一)性别意识形态下的父权制文化建构

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在性别意识形态下的文化建构的历史,不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文明的形态都是父权制文明,这种父权制文明是建立在男性价值对女性价值的压制基础上的,是伴随对女性的压抑、否定、奴役过程中的,这个文化建构的过程伴随了整个文明化的过程,即使是到了现代社会也依然如此。父权制的文化传统对人的影响深入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的潜意识深层中,对人的控制和操纵是无形而异常有力的。纵观几千年来的中西文化,无论是劳动分工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实践中的男性与女性的地位差异,还是立足于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文化建制和支撑该文化建构方式与合理性的文化观念与思想观念,都把女性看作是边缘的、次等的、有罪的。在社会文化发展到了今天的现代条件下,这种文化歧视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现代化发展创造的社会工作岗位尽管给女性提供了工作机会,使得她们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物质的独立性,跨出了家庭走向了社会,但是,伴随现代文化的新变化,最具代表性的消费主义文化价值观又为女性套上了另一个文化和思想枷锁,那就是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女性的这种对于自身美的塑造恰恰是以男性的评判作为价值标准的,在这种“看”与“被看”的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其实是一种“权力话语”。观看是一种权力,女性被置于“被看”的生存境遇,正体现出这种权利的隐性话语结构,男人仍处于权力中心而女性始终还是被置于男性所奴役和控制、边缘化的生存境地。

(二)消费主义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消费主义是指在社会生产极大丰富的条件下,人们的消费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后开始转向追求休闲、娱乐、享受等的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价值观念,并自觉地以此作为人生价值自我实现方式的一种文化观念。消费主义价值观给女性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即“我买故我在”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消费主义首先制造一种文化差异和身份差异,创造一个个虚幻的审美神话,创造“美女”,但这种美女只是一种符号,一种无任何意义和深度的拟像符号,促使女性们在接触到这种视觉的审美符号时产生一种恐慌的心理,并传递诸如“原来这才是美的”、“这样的生活才是好的”等价值导向,似乎消费与人生的自我实现有着必然的联系,追求时尚或是消费了某商品等于有了美,有了美就拥有了爱情与自信成功的人生,也就有了幸福,这是经不起审视和反思的悖论逻辑。消费主义条件下,“时尚的本质是没有内涵的作态,是一种游戏,它避开对意义的追寻,在对真善美和假丑恶不做价值判断的情况下,按一定的游戏规则操作,从中获得快感,从而冲淡了生存的严肃性和严酷性,取消了生命的批判意识。”[2]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的自我价值实现似乎和消费划上了等号,造成了一种深层的价值断裂,伴随着一种生存的空虚感和意义的丧失感。

(三)大众传媒技术合理性的宰制

对当今时代女性生存境况造成影响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遍布范围广等优势,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互联网和电视、时尚杂志、广告、报纸等大众传媒在进行商品宣传和刺激消费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现代社会中人们通过大众传媒“无时无刻不在履行着男权社会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主体建构’功能,通过对女性夜以继日的质询、召唤等各种物质性的实践活动,将男性中心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传达给女性,致使女性自觉不自觉地按照男权社会的预期来培养和要求自己,最终成为男性观看的对象”[3]。并且,大众传媒传递的是一种象征性的符号价值,在消费主义下的一切符号都是商品,一切商品也都是符号,商品与符号合谋实现着社会文化权力的再生产。商品本身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符号价值,是象征性的符号价值,它不仅仅是生理需求的满足,而是社会文化等级身份的建构,是对某种社会文化身份的确认,消费一种商品意味着步入了与之相应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角色的等级圈子里,是一种社会身份的占有和优越性的体现。

除此之外,大众传媒通过新的形式如电影等的光影、声音、图像等虚拟符号日益扩展并占据人们的审美心理,制造“虚假需要”,大众传媒中宣传的商品不一定是现实迫切需要的,但是它通过制造这种“美的神话”和“时尚仙境”制造新的虚假性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欲望。大众传媒“在满足人们的欲望的同时,就又在制造人们的欲望,甚至,正是由于它们的出现,人们开始不再按照自己的需要生活,而是把因它们诱导而出的欲望当成自己的欲望,从而不惜全力去展示欲望、表达欲望、刺激欲望”[4]。大众传媒正是以这种技术合理性获得对人的心理的控制和占有地,正是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大众传媒利用其感官化的光影、声音、图像,在对人的感官的刺激过程中实现了对人的心智的占有和宰制。

[1]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许文郁.论时尚的大众文化品性[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

[3]夏旭光.大众视觉文化下的女性“被看”[J].学术探讨,2011(2).

[4]潘知常,林玮.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C913.68

A

1673-1999(2012)04-0064-02

蔡京京,女,河北人,西南大学(重庆400715)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

2011-12-15

猜你喜欢
凝视消费主义符号
Film review:WALL·E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变符号
论《天地玄黄》背后的眼
微信朋友圈的拉康式解读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高分四号,从3.6万公里外“凝视”中国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