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丽伟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基础部,广东 广州 510520)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支配和操纵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主导力量是能力。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高职高专教育应按照能力本位要求,以人为本,以技术应用为主,以能力教学为核心,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就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而言,能力本位是指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将跨文化外语教学理念应用于职业英语教学迫在眉睫。
纵观国内外外语教学的发展,外语教学经历了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三个主要阶段。20世纪80、90年代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学习者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必备能力,跨文化外语教学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外语界对文化教学开始关注,随后经历了“文化作为知识的教学研究”和“文化作为过程的教学研究”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Nelson Brooks(1968),Nostrand(1974),Louise Damen(1987)等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外语教学中文化的内容和作用,但他们的认识只注重表层文化行为,忽视了深层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变体的存在。第二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Kramsch(1993)和Robinson(1996),Kramsch认为在外语教学中要通过文化在语篇和语境中的作用,通过第三者的视角来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起。Robinson认为文化不仅存在于文化的形式,而且也反映与共性这些文化形式的人们使用的过程之中。1996年美国教育部修改了外语教学的全国标准,确立了文化的核心地位,至此全面的、成熟的跨文化外语教学理念在美国正式形成(张红玲,2007:160-169)。
欧洲的语言文化教学与美国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二战后,受美国的听说教学法和西欧的视听法的影响,语法作为欧洲的外语教学法教学重点,到1988年出版的两部论文集体现一些学者对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有兴趣(张红玲,2007:169-174)。其中法国的代表Zarate(1986)提出了两种互补的文化教学模式,即传统的文化知识和较新的体验是学习和本族文化与目的文化的对比。英国的代表Byram(1989)主要研究了学习者心里、认知和情感发展过程的文化教学框架激起与外语教学它层面的关系(张红玲,2007:169-174)。此后,一系列的文化教学措施在欧洲各国展开了,跨文化外语教学理念在欧洲全面实施。
由于中国闭关锁国的历史、对外来文化过分谨慎的态度和文化教学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文化教学的认识,妨碍了文化教学的有效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不断深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跨文化外语教学理念的著作和论文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版,如:邓炎昌(1989)、顾嘉祖(1990)、胡文仲、高一虹(1997)、陈申(1999)、戴炜栋,王雪梅(2006)、高永晨(2006)、许力生(2007)。这些研究对于推动我国文化教学的进程,为文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文化教学与职业英语教育联系的相关研究还很少。
(1)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外语教学的目的具有多样性,但是就正规的学校外语教学而言,提高学习着外语交际能力是一个共同的目标。外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必然要求学习者了解目的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意义系统,通过目的文化与本族文化进行对比,调整和修改自己的认知图式和参考框架。只关注语言符号和语言形式,忽视语言使用中的文化内涵的教学显然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外语教学应该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和(张红玲,2007:190-191)。在美国1996年的“外语教育国家标准”工程对于语言教育中文化知识的传授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外语教育国家标准”工程提出了《外语学习标准:面向21世纪》。Lafayette(2003:57-58)强调了外语学习中的五个主要目标(5C’s)即交流(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s)、联系(Connections)、比较(Comparisons)和社区(Communities),其中之一是文化教学目标;另外在11个具体标准中有4个涉及到语言教学中文化传授目标的达成。因此,在职业英语教学过程中,传授文化知识,理解外来文化,与本族文化进行差异比较,应是我们职业英语教学中的目标所在。
(2)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高职高专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跨文化交际是全球化时代下最明显的特征。作为公共必修课,职业英语教学应该是要按照社会发展需求、职业岗位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结合行业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为社会培养具有熟练英语交际能力和扎实专业知识及综合能力较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跨文化交际中我们不仅要面临与本国不同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及经济环境,还会遇到许多文化障碍。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个人的生活、公司的发展、国家的前途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气到了重要的作用。
(3)跨文化外语教学是职业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外语教学课程中,语言、文学和文化构成这一课程的主要内容。但目前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多数仍已语言教学为主,在现实的跨文化交际中,学生只能依靠母语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及交际规则来表达思想,从而引起误解甚至产生冲突,进而影响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成功。可见,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战略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将成为职业英语教学面临的中心任务。因此,我们建立的“基础英语模块+行业英语模块+素质英语模块(包括文化知识)+专业英语模块”模块化体系的教学模式,以适应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依据广东省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出的“面向社会、针对岗位、培养能力、促进发展”的总指导思想,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就业特点和英语教学现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遵循“能力本位”的原则,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即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未来职业生涯所需的英语素质并重(兰丽伟,2010:88),并将跨文化外语教学理念应用于职业英语教学中。
自09级学生起,我院建构的职业英语课程体系确立了以发展学生职业英语能力为中心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遵循学生在校英语学习不断线的原则,灵活设置课程,选用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兰丽伟,2010:88)。
“必修课”要求学生完成“基础英语模块”和“行业英语模块”的学习。在第一学期我们完成《职业英语》(上)即“基础英语模块”的教学。本课程以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为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和应用文体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第四学期我们完成《职业英语》(下)即“行业英语模块”的教学,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与职业工作有关的英语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的职场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职场听、说能力,使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交际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能够进行较为流畅的英语交流和表达,同时兼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英语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选修课”要求学生完成“素质英语模块”和“专业英语模块”的学习。在第二学期学生可以完“成素质模块”课程,可选修《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化入门》、《英美概况》和《英美文学鉴赏》,其主旨是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人生观、科学观等,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第三学期学生可以完成“专业模块”课程,可选修《食品英语》、《药学英语》、《医疗器械英语》和《物流英语》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提高学生本专业和相关专业领域的口语和文字交流能力。
我们通过修订《职业英语课程标准》将跨文化外语教学理念夯实于职业英语教学中,即在《职业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在借鉴James的跨文化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我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制订了文化课程目标主要有:①理解并掌握英语语言所涉及到的文化问题,包括目标语(英语)国家的历史、风俗、种族和文化身份问题等。②理解并掌握尊重目标语与本族语(英语与汉语)的文化差异性,更好地理解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异化和文化同化问题。③要求学生在英汉文化差异中进一步理解自身文化,提供文化认识的新角度,意识到民族中心思想存在的及危害性。④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和观察文化现象,采用灵活、多角度的立体思维方式进行有效地跨文化交际。
在教学中,我们从目前我国职业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现实语境出发,结合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开发了一下如下方法:
(1)文化导入法。教师是文化教学的引导者,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注意文化差异,培养其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领悟到文化多元性的意义和具体表现,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语言知识,而且学到了语言的文化背景、文化蕴涵。
(2)情景模拟法。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背景资料,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国外的文化发展变化,结合跨文化交际的具体项目,为学生设置跨文化交际情景,鼓励学生模拟表演经典的英语小说或电影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英语语境下的不同文化。
(3)亲身体验法。一方面,我们鼓励学生利用外国留学生及工作人员在华数量与日俱增的大好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创造机会与其进行跨文化交际实践;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指导学生并支持学生自己去探索各种文化,帮助学生建立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我们编写并出版的职业英语系列教材(包括《读写教程》、《视听说教程》、《综合练习》、《实用听说教程》和《职场英语教程》共五册)依据“能力本位、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高等职业教学模式,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真正体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教材内容的编写遵循渗透职业英语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高的原则,在加强语言基础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涉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实现职业教育“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兰丽伟,2010:89)。
《职场英语》这本教材重点是培养学生目标工作岗位职业英语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整本书以场景英语为依托,与各专业知识相链接,兼顾各专业知识的共性和个性,强调重视学生日后在职场中用英语工作的能力以及未来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兰丽伟,2010:89)。在教材内容模块设置中其中每一单元都有“文化沙龙”这一模块,主要介绍东西方文化差异,旨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为顺利开展文化课程,引导学生对于英语中所包含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文化教学评估:
(1)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文化教学评估。目前我国职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现象是过于重视语言教学,而没有利用文化知识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言失去了其本身所具有的媒介性、传播性、丰富性和生动性。因此,我们通过在相关的教学中(如课程导入部分和背景知识)设置与文化相关的问题来评估学生的跨文化知识,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2)借助语言测试进行文化教学评估。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密不可分。因此,可以借助语言测试来进行文化教学评估。例如:翻译本身就涉及到文化跨越的问题,译者不仅需要拥有扎实的语言能力,而且需要拥有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为了检测学生对于文化差异的认识,在翻译题目的选择上应偏重于文化比较和文化差异题材。同样,我们也可在听力、阅读和写作方面来借助语言测试对英语文化知识进行考核。
总之,我们通过将跨文化外语教学理念应用于职业英语教学,初步构建了高职高专英语文化教学体系,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了一定的研究。然而,随着全球化经济的程度越来越深,开展跨文化外语教学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是今后发展趋势。诚然,跨文化外语教学法不是提高职业英语教学效果的唯一方法。因此,只有将它的应用与其他教学模式或方法如:“交际教学法”、“Web Quest教学模式”、“CBI教学模式”、“能力本位教育”等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进一步走向国际化。
[1]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69-191.
[2]Lafayette,R.C.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anthropology revised[J].CARLA Working Paper,1998(11):109-124.
[3]兰丽伟.建构职业英语课程新体系的实证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0(4):87-90.
[4]James A.B.Cultural diversity and education:foundations,curriculum,and teaching[M].Needham Heights:A Pearson Education Company,2001.
[5]邓炎昌,等.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6]顾嘉祖.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7]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8]陈申.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9]戴炜栋,王雪梅.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J].外语界,2006(4):2-12.
[10]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