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适用性探讨

2012-08-15 00:49
关键词:跨栏建构主义建构

林 迪

建构主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适用性探讨

林 迪

介绍了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主张。认为体育运动的直观性、协作性和互动性,为建构主义教学实践提供了条件。以跨栏教学为例,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借鉴建构主义理论,体育教学应当注重课程教学设计,营造学习情境,既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育教学;建构主义;情景式教学;教师主导作用

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需要有理论的指导,因此也要引进新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当时正值大张旗鼓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因此对我国教育改革产生了一定影响,有的学者甚至把它奉为教学指导思想。近些年建构主义在西方步入低谷,国内一些学者则开始否定它适用于体育教学。笔者以为,建构主义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创新学习理论,应该研究如何运用的问题。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哲学根源在康德对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认为人的内心像是一面镜子,能够知晓的只是这面镜子所照射到的模糊不清的世界,但是,真实世界是什么样的,永远也不可能知道。这种观点比较悲观,人们只会知道自己知道的,真实世界是不可能知道的。康德的哲学是西方哲学的一个顶峰,他的全部理性的批判是围绕人的主体性而展开,因此康德被建构主义者奉为鼻祖之一。

建构主义理论的出现也受到两位心理学家的影响:瑞士的皮亚杰和前苏联的维果斯基。皮亚杰在他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提出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思维发生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获得个体经验和社会经验,图式不断协调、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有几个主要学派。激进建构主义受皮亚杰的影响较大,强调个体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进行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是我们的知识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对真实世界是无法知道的,也是没有必要知道的。社会建构主义受维果斯基的影响较大,其观点比激进建构主义要平和,认为知识是在整个人类社会中建构起来的,对整个人类社会而言,获得的知识可以与真实的世界越来越一致。它也认为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但是重视建构过程中社会的一方面,特别是语言等社会因素在其中的作用。认知建构主义(信息加工建构主义)与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区别在于,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承认学习的主体性,承认新知识必须经过学习者的理解才能成为自身的一部分,而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新知识对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也存在影响,两者是相互影响的。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提出了知识的主观性,认为人类对知识的认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和假设,并没有真实完美的诠释,只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理解的加深而做出新的解释和假设。因此,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来讲,应该强调知识的客观性。

(2)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并不是一个经验的无产者。学生根据外在的信息,通过自己的已有的背景知识,对新旧知识进行反复研究和结合,创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3)建构主义的教师观。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教师已经不是教学的中心,而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指引者。教师充当学生的向导,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认识和理解。有些学者认为建构主义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单纯就靠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这种观点就有失偏颇。

(4)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一是主张自上而下式的教学。建构主义批判传统的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主张首先给学生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而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提供完成任务的各种知识技能,学生尝试着对问题进行解决。二是主张随机通达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要在相同教学内容下随着不同教学环境、教学目标的改变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呈现方式。学习者可以通过自由设置学习方式对同一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从而对同一知识点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三是主张支架式教学。教学主要为学习者提供对知识体系理解的框架结构,在这种结构体系中学习,可以让学习者对内容的认识更加深刻,对问题的理解更加透彻,逐步引导学习者把知识进行分解学习。四是倡导抛锚式教学或情景式教学。要求教学者提供具体的实例来对知识进行引导式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新的体会,可以通过实践更好的去理解理论,让学习者到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和认识,从而获取知识。

二、建构主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适用性

真实复杂任务情景的设计与直观再现,是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体育课程与其他理论课程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身体活动的直观性和实践性。体育运动的直观性、协作性和互动性,为建构主义教学实践提供了条件。

建构主义认为,传统的课程定义把课程的内容和过程割裂开来,其最大缺点是把课程视为孤立于学生之外的客观知识,否定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学生学习的结果重于过程,成为教师甚至整个教育的误区。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是培育素质尤其是创新素质。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要靠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来完成。在建构主义的课程观指导下,高校体育课程设计试图在解决真实问题的情境中进行体育理论和技能的教学。课程设计的目标除了传统的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培养终生体育意识等,更应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己任。体育课程教学,不仅应该提高身体运动的兴趣和能力,更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与同学协作、分享、共进、与老师互动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基于情境的真实和复杂技能教授的课程设计以及与情景相关的丰富的背景知识的提供,是高校体育课程设计改革的主要方向。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体育教学模式

以跨栏教学为例,基于建构主义的体育教学模式设计,有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比如,可先布置任务观看刘翔比赛视频,感受跨栏运动的魅力。教师可讲述跨栏的发展历史,我国优秀运动员在跨栏项目取得的优秀成绩,让学生对跨栏运动有一良好印象,克服恐惧,融入情境,产生学习的兴趣。

(2)进入情境。把学习者带到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体会跨栏的真实感觉。教学可以通过鼓舞士气的方式,让优秀学生带动其他学生大胆尝试,使学习者能够产生跨栏的强烈欲望,逐渐对跨栏充满信心。

(3)分组学习。在有了跨栏的想法后,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尽量在一个组中让身体和基础较好的学生带动身体和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示范动作进行重复练习。对动作要领的要求不要过于苛刻,只要能完成跨越就可以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适当指导,提醒学生纠正错误动作,保持上下肢的协调性。

(4)互动交流。练习完成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说出对跨栏的理解和感受。教师针对讨论中反映的问题,再给予指导,以演示方式传授正确的动作要领。

(5)评价总结。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或通过小组讨论做出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价。

四、对建构主义局限性的思考

建构主义把知识的获取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强调直接经验而轻视间接经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同等重要,人们在学习中需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体育课程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教学,要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多年实践经验证实,教师正确的讲解和必要的示范对于动作技能初学者而言,是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盲目照搬建构主义,势必导致体育教学违背体育学科规律,导致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下滑。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建构,但这不应该意味着可以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相辅相成的。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从选课到上课存在让学生过度自主的现象,而且打着“尊重学生个性”的旗号。显然,这是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曲解,将其混同于“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不能借口学生为主体,教师就放弃自己的责任。

五、结语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建构主义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教师的教学关键在于做好“领”的工作。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领”、朝哪里“领”十分重要。在体育教学中适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当注重课程教学设计,营造学习情境,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加强教师的示范引导。既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吴军.建构主义:革新高校体育教学的理论基础[J].体育学刊,2002(3).

[2]周兵,邹玉玲.以建构主义教育观建构体育教学新模式初探[J].体育学刊,2000(6).

[3]周顺锡.建构主义与高校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3(10).

[4]刘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缘起、基本观点及反思[J].中国学校体育,2008(4).

[5]莫永华,仇雪梅,张际平.建构主义的澄清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10(1).

G642.4

A

1673-1999(2012)11-0195-02

林迪,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体育科学学院教师。

2012-03-02

猜你喜欢
跨栏建构主义建构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最高的跨栏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课教学中跨栏架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