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2012-08-15 00:49代素环
关键词:课程体系考核课程

刘 斌,代素环

高校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刘 斌,代素环

简单介绍了美国部分高校的教育理念及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与考核情况,对照分析了我国高校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高校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模式和成绩考核方式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高等学校;办学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改革

从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探索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2012年2月笔者赴美国参加教师发展培训计划,走访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高校,也曾到桥港大学、南缅因大学的课堂、图书馆、实验室了解情况。现对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并就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谈几点意见。

一、美国高校的教育教学概况

(一)教育教学理念

由于学校的背景、性质等方面的差异,美国各高校具体的教学理念也存在差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比较重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沟通交流方面的训练。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陆登庭先生在谈到哈佛教学理念时就指出,“哈佛大学给予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桥港大学是美国最具国际性的大学之一,其留学生比例很高,超过三分之一的在校生来自于世界80多个国家。这些学生的政治观念、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受教育经历各不相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促使学生充分地表达自我并进行相互交流。他们认为作为社会性群体生活中的人,良好的交流和表达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

(二)课程体系设置

美国高校的课程体系一般是由通识教育课程、主修专业课程和任选课程构成。通识教育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由人文、社会、生活、历史、艺术、道德、数学、外语、信息技术和自然科学等相关课程组成,融入了跨学科、跨文化、重素质教育的理念,重视对问题的研究分析、学科历史和方法论教育、写作和演讲能力训练、多元文化的熏陶、实践能力的锻炼等。根据本校的实际和教育理念,形成一组或多组课程群,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必修或限制性选修。主修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高级专业课程两类。学习高级专业课程之前,一般要求学生必须修完指定的专业基础课程。部分学校在专业课程体系中以课程组合形式,要求学生必修或限选。任意选修课主要目的是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其设置极具灵活性,凡本校开设的课程学生都可以选修。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教学执行计划。在同一个班级上课的学生可能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这种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申请转换专业,并按照专业要求取得相应的学分就可以毕业。因此在校生并不是某一个固定的专业的学生。学生从事的不是被动的专业学习,而是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全面学习。学校关注的不是将学生培养成能够从事某个具体专业技术领域工作的人才,而是让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能力继续终身学习,为将来从事具体领域的工作、研究奠定基础。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笔者在桥港大学跟踪参与了6门课程的学习。这些课程都采用“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开课前将所有教学相关资料(包括教学大纲、课件、学习资料、作业、实验实习资料等)发布到学校网站的Blackboard板块中,在校注册且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可以通过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Blackboard查阅和下载资料。教学大纲由当年任课教师修订编写,内容涉及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考核要求、参考书目,还规定了具体每一次课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一般不允许教师随意更改教学大纲所列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安排。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授课,学生按照教学大纲预习和复习功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讲解大纲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基础性知识由学生自学。课堂教学知识跨度大、跳跃性大,学生必须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适应课堂。课堂教学采用小班制,一般一个班5~30名学生。教学以“讲授法”为主,但教师会经常穿插使用课堂答疑、项目驱动、小组分析讨论、预习报告、实习实验、课后面谈交流等多种教学形式。教师一般会将自己的电话号码、E-mail地址、办公地点和作息时间等告诉学生,方便师生进行交流。课堂上,“Any question?”成为教师的口头禅。无论何时,学生都可以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不会反感学生打断自己的教学,而是耐心解答学生的疑惑。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在乎它们是否与自己或其他专家的意见相冲突。对于学生的看法,教师一般不给出“正确”或“错误”的评价,只给以必要的引导或组织适度的讨论,正确与否由学生自己通过学习、分析和讨论来判断。他们认为这种注重思维过程而非结果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觉而审慎的学习态度、多视觉思维方式、批判性的学习方法以及创造性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问题发现和学术创新。良好的教学互动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程考核方式

桥港大学的课程成绩评定,主讲教师具有较大的决定权。成绩评定一般涉及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程考试等多个方面,而课程考试仍然是检验学生学习成绩的最主要手段。为了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在整个课程教学期间会组织多次考核,除了期中、期末考试,还举行月考、随机考试或布置作业、论文等,所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每次考核教师都要将评阅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成绩时,教师比较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一般不公布学生具体的成绩和名次,但会总体分析本次考核的成绩分布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我国高校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办学定位趋同

目前我国高校在办学定位方面,无论是院校之间还是学科专业之间趋同性都越来越强。学校层面为了争取国家的更多资金和政策支持,追比专业的种类、数量和在校生数量及办学层次,专科争取升本科,学院争取升大学,追逐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追求学生就业比例和考研率,忽视学生实际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专业建设盲目,追求专业数量、实验室投资、师资学术水平和学位级别,忽视资源优化配置、专业合理设置。为了职称评定、工资等级和科研奖励,教师追求主持科研课题的数量、级别,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等级,轻视教学投入,重视课题申报,轻视科研成果的价值和转化能力。虽然一些地方性本科院校也在呼吁“以教学为主导,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但是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如相关政策不到位,师资力量难以适应)的影响,实际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二)课程设置雷同

我国高校的课程是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规定设置,学校的能动性主要是在指定的通识类教育课程体系和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按照学校实际师资配备情况增设一些选修课或课程群。在课程选修的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高校考虑办学成本和师资情况,也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按照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课程,而是实施引导或限定选修方式。

课程内容方面,教师依据确定的教学大纲、选定的相应教材,按部就班组织教学。多数教学内容强调概念定理、模型公式,与社会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实用性不突出。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革新缓慢,未能及时补充新技术、新知识。结果导致学生感觉学无所用、学非所用,学习兴趣难以提高。

(三)教学模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

受到学习方式、习惯和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依旧沿用传统的“讲解式”。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以固定知识为内容的“填鸭式”教育,课程考核也多采用重理论轻实践、重背诵轻应用的笔试方式。学生学业能力评价和奖学金评定主要依据考试结果。这既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建议

美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现代知识信息的爆炸性发展,导致知识更新速度愈来愈快。高等院校要关注人才成长的内在因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强调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一)实行多层次办学

学校层面,应根据自己的综合实力、地理位置、优势学科等确立建建设科研型或应用型院校的定位,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学科专业的建设也应结合实际,确立有差异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定位要求,在政策方针、资金配置、师资建设、职称评定、业绩考核等各个方面,突出区别对待、特色发展、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策略,促使学校、学科、专业的合理定位,良性发展。

(二)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弱化条块限制,减少课程的门数,综合设置课程群,重视课程群内部的知识联系,针对不同的人才培养定位设置课程体系。低年级实施宽口径、多角度的素质教育。弱化学科专业差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突出培养学习、思维、交流和表达能力。对高年级学生要实施差异性教学。侧重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学科专业,其课程设置应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塑造勇于革新、缜密思维、审慎推理、充分论证的科学研究态度与品质。侧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定位的学科专业,其课程设置则应尽量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及时进行调整,适当弱化理论,强化实践,将重点放在促进学生就业的生产实践能力训练方面,兼顾学生长远发展的理论基础需要。

(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化过程和素质考核

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确立学生的中心地位,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创新思维”为主要任务。要给学生一定程度的“压力”。上课前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料分发给学生,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学习教材的有关章节以及科研论文、实践报告、研究动态资料等,促使学生有备而来,在课堂上能够有效进行交流和讨论。课后则要求学生将交流心得、个人观点进行书面阐述,并做到论点清晰、论据充分、论证周密。营造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将学生的一些新奇的观点作为下一此讨论的主题。

改变按部就班、由浅入深、追求细节的课堂教学传统。大学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课程体系的主要框架结构、核心知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先从总体上刻画知识框架体系,然后具体阐述重点、难点及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将具体细节留个学生自学。

对教学效果实施双向考核,不仅考核学生也要考核教师。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要给任课教师足够的自由度。根据大纲的规定和不同课程的性质要求,鼓励教师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考核活动,重分析、重应用,综合使用问题讨论、随堂测试、论文写作、综合答辩、实践测试、期中与期末考试等考核手段,将考核重点放在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上。对教师的考核,可通过设定教学监管和评测机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多阶段、多形式的学生评教、专家抽查、意见调查反馈等形式,监控教师的教学态度,评价教师的课程教学质量。

四、结语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制,探索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程。我们不仅要放眼全球,学习借鉴教育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更要结合我们的国情,合理规划、有的放矢。改革中既要反对保守思想,又要防止激进行为。保证改革在培养更多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标下,平稳有序地进行。

[1]宿伟玲,都莉莉.美国高等教育体系观察与比较[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4).

[2]别敦荣.美国大学教育观察[J].中国大学教学,2002(12).

[3]叶信治.从美国大学教学特点看我国大学教学盲点[J].高等教育研究,2011(11).

[4]潘金林,龚放.教学方法改革: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新动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8(10).

G642.0

A

1673-1999(2012)11-0167-03

刘斌(1976-),男,安徽灵壁人,硕士,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凤阳233100)计算机系讲师,实验室主任;代素环(1976-),女,安徽灵壁人,安徽科技学院实验教师。

2012-03-22

安徽科技学院教研项目(X201061)。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考核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内部考核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