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勒门
(鄂温克旗巴彦胡硕嘎查,内蒙古,鄂温克旗 021100)
当前,随着世界各国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不断深入,特别是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以及资源的短缺等问题的觉醒,促使了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入,并不断深化。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91)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改革以确保当代及后代人的需求得到持续地满足。这一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是对生物圈和不断增加人口的可持续性的高度概括,这种可持续发展能使水、土、生物、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生态、经济和社会接受度,要实现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并为社会接受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草地是在长期的地质历史的时期中逐步形成的,是随着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参与而发展的。草地占我国土地面积41%,是我国最大的一种土地利用单元。内蒙古草地是欧亚大陆草原亚洲中部草原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连片分布的最大草原区。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草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草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实现草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保障之一。草地的可持续发展应理解为生态适宜,经济获利,技术可行,社会认可,环境良性循环的体系。
以草地畜牧业为主的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草畜平衡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并兼顾饲草数量和质量。除部分以绵羊为主的放牧生产方式外,大多数国家采用集约化生产方式。澳大利亚家庭牧场规模较大,畜牧业与种植业并存形成了混合农业,属于集约型的牧场,政府比较注重牧场主的技能培训,形成了一整套由产到销的机制。新西兰放牧场规模较小,由单个家庭经营,牧场工作主要由家庭成员完成。新西兰政府对不同地区的草场实行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投资办法,以保证草场的平衡利用和发展。受益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大面积的优良草场,新西兰实行分区围栏放牧,无棚圈、不补饲谷物,成本相对较低。
甘肃省甘南州对碌曲县8户家庭牧场通过牧民定居、草地围栏、人工种草、棚舍建设、畜群结构良种化和防治疫病等6项主要技术措施的实施,在8户示范推广“六化”家庭牧场的牧民中,使其放牧状态变为定居方式,实施产业化经营管理。结果表明,示范户的畜产品产量增加,草原保护与利用关系有所改善,明显增加了牧民收入,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在甘肃高寒牧区推广运用“六化”家庭牧场优化模式有良好前景。甘肃省牧区利用符合草地畜牧业生产实际的基本经济组织形式家庭牧场,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对提高牧民科学养畜意识及生产生活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青南高原牧区基本情况的调查中,对我国北方牧区家庭牧场的经营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家庭牧场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优化家庭牧场经营管理模式的建议。
一个时期以来,内蒙古牧区牧民定居生活,形成以单个或多个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牧场经营模式。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牲畜头数在无计划地、不断地猛增,草地长期被过度放牧,牲畜超载严重。随着草原不断沙化退化,草畜矛盾日益突出。在畜牧业经济中,以家庭分散经营为基础的粗放经营存在基础设施不配套、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效益低等诸多弱点,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由于冬季寒冷和饲草料不足等诸多原因,致使大量牲畜掉膘或死亡,牧民的经济收入也随之大幅度下降,环境和经济都面临着巨大挑战。怎么样才能改善草原这种状况,提高放牧管理水平,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牧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为建植人工草地、舍饲圈养、休牧和轮牧等。通过大量试验研究调查,这些措施有一定的成效。但是要如何从整体经营体系上来探讨,兼顾草、畜、环境与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来研究存在着难度。
巴彦胡硕嘎查位于鄂温克旗锡尼河西苏木西南部,距旗所在地巴彦托海镇30公里,距呼伦贝尔市所在地海拉尔区39公里,东邻巴彦乌拉嘎查,西接西博嘎查,嘎查土地总面积69万亩,其中草场面积39万亩,放牧场30万亩,土壤以栗钙土为主,草地类型以典型草原为主,也包括少量的低湿地草甸。境内有大小不等的4个湖泡,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
巴彦胡硕嘎查共有牧户283户,人口724人。劳动力359人,其中高中(含中专)以上学历120人初中文化程度380人,小学文化程度224人,是一个以布里亚特蒙古族为主体的牧业嘎查。嘎查社会稳定,治安良好,民族团结,民风淳朴,组织健全。嘎查现有党员28名,2名预备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嘎查集体固定资产40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9530元。
巴彦胡硕嘎查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嘎查居住较为分散,内部交通以自然路为主,路况较差,嘎查只有190户实现电网供电,采用风光互补发电的为27户,其他均为无电户。人畜饮水主要由现有120眼机井提供。生活能源主要以羊粪燃料为主。全嘎查以饲养牛、马、羊为主,以当地品种为主,采取全年放牧的饲养模式。巴彦胡硕嘎查的文化活动开展的较为丰富,每年举办那达慕、丰收会、歌咏比赛。
超载过牧、增加牲畜数量、兴修水利、扩大饲草料灌溉面积、再次草场超载过牧,这样以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掠夺性生产的短期致富道路已经不能再适应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前必须以牧民生活小康、生产持续发展、资源优化配置、环境逐步恢复为目的,逐步改变牧民的传统观念,真正意义上实现让牧民过上富裕的生活。这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草地草场类型,制定相应的牧场管理策略,在现有的草原面积上限定最大养畜数量,建立起草场与牲畜平衡发展的现代牧场生产模式。
实施家庭牧场优化模式,就是要把科学技术运用于示范户的生产中,形成发展畜牧业现代化的典范,培训和带动更多的牧户在畜牧业生产中科技化,让牧民正确处理草畜平衡之间的关系,加速牧区畜牧业由游牧向现代化模式发展。在现代意义上,放牧制度主要包括在定居条件下的连续放牧制度和划区轮牧制度两类。不合理的放牧制度对草地生态系统协调关系的破坏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家庭牧场是牧区继牲畜折价归户和草地承包责任制后,畜牧业从游牧方式步入现代化集约经营的必然,是牧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畜牧业产业化的基础环节。实施家庭牧场优化管理,是要把相应的科学技术运用于畜牧业示范户的生产中,形成发展畜牧业现代化的典范,调动牧民的积极性,带动更多的牧户通过培训等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科技生产,加速牧区畜牧现代化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
巴彦胡硕嘎查是布里亚特蒙古族集中聚居的纯牧业嘎查,2010年3月巴彦胡硕嘎查成为呼伦贝尔市牧区改革试点嘎查,在呼伦贝尔市和鄂温克旗两级领导及旗财政、发改、农牧、扶贫、水利、交通、电力、民委、林业、建设、规划、金融办、信用联社、旅游、环保、国土、房产、工商、侨联、卫生、残联、自然保护区、人事、苏木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于2011年初展开了新牧区建设的全面工作,依照“民生与生态共进、美丽与发展双赢”的原则,在充分尊重牧民意愿的基础上,以巴彦胡硕敖包、巴彦胡硕草原、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美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结合本地民俗特色,以“生态人居、创业家园、度假天堂”为设计理念,以“科学规划、整合资源、打造亮点、连片推进”为工作思路,项目总投资3 500万元,围绕嘎查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巴彦胡硕嘎查建立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环境优美的人居旅游观光胜地及现代肉羊发展基地,通过产业互动使嘎查经济发展和牧民群众增收致富。
通过政府支持、部门资金整合、项目捆绑、嘎查自筹及融资,牧民自筹,企业赞助等形式,建成了625m2的综合性活动中心(财政“一事一议”项目,其中包括嘎查卫生室、草原书屋、健身馆、办公、会议、展厅及旅游接待等功能),4 200m2的牧民广场(财政“一事一议”项目,具有实景演出、篝火晚会、牧民婚礼、大型活动等功能)、3 200m2的停车场、30座蒙古包酒店、3座大型宴会蒙古包、立体式绿化、40户牧民高档住宅(100m2的两室一厅、25m2的车库、3 000m2的木制院套、绿化及硬化道路),新建8公里水泥路(财政“一事一议”项目),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现代肉羊发展示范基地40户,配套40个200m2羊舍400m2院套和25眼深水井,每户配套饮水、饲喂、牧业机械。建设了15 000亩短期育肥肉羊基地,2012年建成9 000亩的现代农业水利节水灌溉大型喷灌人工饲料基地,同年建成了现代化上千头规模的种公羊扩繁基地,配套洗羊药浴池及8个扩繁户。
2012年巴彦胡硕嘎查得到上级扶贫项目支持150万、民委较少民族发展项目资金、嘎查自筹50万,给30户贫困家庭建住宅、棚舍、购牲畜等方式大力推动嘎查扶贫工作,同年巴彦胡硕嘎查申报了自治区民委“特色村寨”发展项目并通过了各级部门的审核。农业部草原监督管理中心把我嘎查定为:草原生态奖补机制全国示范联系嘎查,内蒙古农业大学将我嘎查确定为人工饲草种植示范基地,有机肥料加工基地,草畜平衡示范基地,并得到了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的大力支持。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尊重牧民的主体地位,通过组建嘎查牧民理事会等组织,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让牧民群众有序地参与新牧区建设,牧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不断增强,充分调动了广大牧民参与新牧区建设的积极性。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巴彦胡硕嘎查取得了阶段性建设成果,走出了一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居环境优美,生态环境逐步好转、牧业稳步增效、牧民持续增收的新牧区发展道路,成为了呼伦贝尔市新牧区建设的典型试点嘎查,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2009年11月巴彦胡硕嘎查成立了巴音畜牧业牧民专业合作社,入社84户,呼伦贝尔短尾羊核心群建设:种公羊统一管理、种公羊调剂、提纯复壮、牧民增收方面做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从传统畜牧业转型现代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0年5月巴彦胡硕嘎查成立了天地牧机(草业)牧民专业合作社,入社16户,草场流转为突破口,牧区合作组织为载体,统分结合,季节性合作,利润分配为核心,每户生产成本降低50%,当年合作社储备500t商品草,2011年接羔保育时期,涉及全旗4个苏木,17个嘎查,320多户牧民以旗政府补贴的形式运送到牧民家里,让牧民顺利度过了缺饲草的严冬。同时,合作社开辟了牧区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头作用,被评为全旗“牧区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8月全国牧区工作会议代表参观学习了我合作社的先进生产模式和成功经验。
巴彦胡硕嘎查具有当地布里亚特民俗特色,从饮食、居住及生产生活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风格,为展现牧民的生产生活,以及与现代化生产生活相结合,采取分散点、集中营的旅游发展模式,即由保持传统布里亚特民俗特色的牧户旅游点,到集体的草原特色旅游服务中心,将牧区文化与现代文化完美结合。既继承了布里亚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融入了现代的节奏色彩,使整个牧区焕然一新,建设后的牧区将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体验当地的牧民生活,同时提高牧民的经济收入。
拥有国家3A级旅游企业——巴彦胡硕旅游景区就在嘎查境内,景区的开发和建设,带动了嘎查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牧民家庭游的兴起,多渠道增加了牧民收入。2011年12月本着发展嘎查集体经济为出发点,带动牧民畜牧业和旅游经济增收为目的,注册资金2000万元,成立了巴彦胡硕实业有限公司,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经济总量,全力推进小康建设进程;结合发展布里亚特民俗旅游业,依托巴彦胡硕旅游品牌,进一步发展壮大牧民家庭旅游业,开辟牧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抓好各类经济合作组织的培育和发展;选准发展路子,拓宽增收渠道,不断增强嘎查集体经济实力,抓好综合机遇,加大攻坚力度,加快扶贫脱困步伐。
针对嘎查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看来,当前制约巴彦呼硕嘎查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下:(1)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粗放,畜牧业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加强。牧民饲养牲畜少而全,管理粗放,专业化程度低,效益低下。(2)牧民以家庭为单位独自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局部区域超载过牧和利用不合理,造成局部草场一定程度的退化、沙化。(3)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急需大量管理、技术和人才,并对牧民进行科技培训。
今后发展方向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新牧区建设的总要求及市委对牧区发展提出的“三改一建”的总思路,近期以一产为主,侧重发展二产和三产,生态利用与保护并重,远期以三产为主,最终实现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观光畜牧业和现代畜牧业的实质性转变。实现嘎查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牧民生活富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