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龙眼炭疽病和霜疫霉病的识别与防治*

2012-08-15 00:42曾港盛李松刚谢艺贤
关键词:霉病褐色龙眼

曾港盛,陆 英,李松刚,谢艺贤**

(1.福建省龙海林下国有林场,福建龙海313118;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

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和霜疫霉病(Peronophythora litchi Chen et Ko et al.)是我国荔枝、龙眼生产上的两大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南方荔枝、龙眼产区发生严重,造成了极大损失。而且,荔枝龙眼炭疽病常常与霜疫霉病混合发生,较难区别。根据近几年的试验调查,对这两种病害的田间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1 荔枝龙眼炭疽病

1.1 症状

龙眼育苗期苗木染病后长势衰弱,叶片早落。发病初期在细嫩叶片正面形成暗褐色、背面为灰绿色病斑,侵染后期病斑变红褐色,边缘灰白色,其中分布不规则的小黑点。多雨潮湿条件下,病斑扩展连成大斑。荔枝叶片发病症状常见的有2种类型:一种是病斑圆形,褐色;另一种是病斑呈不规则形,褐色,多发于叶尖,后期变灰色,其中分布不规则的小黑点,潮湿时产生橙色粘质小粒。该病为害小枝时导致小枝上部顶端的叶片干枯死亡。果实以接近成熟时较易发病,主要发生于果实基部,病斑圆形、褐色,果肉变味腐烂。潮湿时产生橙色黏质小粒。花穗感病后,呈水渍状,变褐腐烂,花脱落或花穗变褐干枯。病菌亦可侵入花朵,使其变褐,干枯脱落。

1.2 发病特点

1.2.1 病原菌及传播

荔枝龙眼炭疽病的病原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Penz.)Sacc.)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主要侵染叶片、果穗、果实,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枝、叶片病斑中越冬。翌年当气温在13~28℃时,分生孢子形成初侵染病原。主要靠雨水传播。病菌孢子萌发和传播必须有一定的水分条件才能完成。高温、高湿和光照不足的环境容易造成该病的大发生流行。

1.2.2 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特性

病菌孢子萌发后,从嫩枝、嫩叶及幼果等幼嫩组织侵入,然后潜伏于组织中。对果实的为害,程序是:先在幼果期侵入,然后在幼果皮中潜伏,遇到合适的环境条件,迅速发病,并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1.2.3 荔枝龙眼着色期前后容易发病

若遇连续降雨3-5 d,则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常在与树冠中、下部及树冠背阳面首先出现病果,病果率在2% ~3%。若不及时防治,迅速蔓延为害。管理粗放,树势衰弱的果园发病较重。

1.3 防治措施

1.3.1 培育无病壮苗

选择避风向阳的小院或菜园地育苗,待翌年雨季过后移栽大田,可减少苗木发病。大田育苗时采取蔗叶覆盖,减轻病害的发生。采果后,结合秋、冬季修剪,做好清园工作。改善果园的通透性,同时把树冠下部带病的枝条剪去,清除枯枝、落叶、烂果,集中烧毁。

1.3.2 合理施肥

加强管理,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及树体抗病力。

1.3.3 药剂防治

育苗期从4月上、中旬开始施药,间隔10 d,连续2-3次,雨季及时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幼年树以保梢为主,防治叶片炭疽病可在嫩梢期施药1-2次;在花穗抽生期、幼果树、果实着色期前后,选择合适药剂及时喷药1-2次进行保护,连续雨天4 d以上或在雨后,应抢晴施药,同时应注意病虫害的合理兼治,尽量减少施药次数,农药要合理轮换和混合使用;用70%王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0.5%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喷洒树冠和地面,减少越冬菌源;春季回暖后,出花蕾前喷洒1次70%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15 d后根据天气情况,必要时用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再喷1-2次;挂果期是炭疽病的盛发期,也是霜疫霉病、蒂蛀虫的发生季节。所以,结果树的防治,农药要合理轮换和选用,在达到安全、有效的同时,要与其他农药混合使用,病、虫兼治,减少施药次数。75%百菌清、80%福·福锌、50%咪鲜胺等,是治疗炭疽病的常规药剂,但这些药剂不能兼治霜疫霉病,也不宜与其他药剂混合使用,在挂果期使用较少。防治霜疫霉病的某些药剂如72%锰锌·霜脲、三乙膦酸铝等对炭疽病无效,需与多菌灵混合使用。

2 荔枝龙眼霜疫霉病

2.1 症状

以嫩叶较易感病,初期叶面产生退绿小斑,后扩展形成黄绿色至褐色不规则斑块,病健交界不明显。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病部正、背面都长有白色霜霉。老叶发病通常多在中脉处断裂变黑,沿中脉出现少量褐色病斑,扩展后病部呈现不规则的淡褐色的病斑;果柄及结果小枝发病后产生褐色病斑,病健部分交界不明显,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白色霜状霉层。花穗受害初期,可见少量花朵或花梗变褐,后扩展到整个花穗变成褐色,干枯死亡。果实受害多从果蒂处开始发病,初期先在果皮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褐色病斑,病健交界不明显,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直至全果变为暗褐色至褐色,果肉糜烂,且具有强烈的酒味或者酸味,并在褐色汁液流出,在发病中后期病部表面布满白色霜状霉层。

2.2 病原菌及传播

病原菌为荔枝霜疫霉(P.litchi Chen et Ko et al.)属于卵菌门、霜疫霉属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在病果、病枝、病叶及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病害初侵染来源,在次年春末夏初温、湿度适宜即产生孢子囊,由风雨、雾、露水传播到果实、果柄、小枝及叶片上,主要萌发形成游动孢子,或直接萌发形成芽管,侵入后一般经1-3 d的潜伏期即引起发病,病部产生孢子囊,辗转传播为害。在田间完好的被侵染果实,往往在贮运的过程中通过接触传染造成大量果实腐烂。湿度是影响该病发生流行的最主要因素。在高湿条件下,温度为11~30℃均可侵入,在温度为18℃左右只需5 min病原菌便可侵入。病菌侵染后,即使温度适宜,而无持续的高湿度,也不能发病。在4-6月,荔枝龙眼从开花至果实成熟,如果4-5 d连续阴雨,或久雨不晴的梅雨季节,发病更严重。

2.3 防治措施

由于该病侵染过程极短,在有利的发病条件下,再侵染十分频繁,所以防治该病主要是清洁果园,减少侵染来源为基础,加强栽培管理,在感病的生育期施用农药等防治措施。

2.3.1 降低初始菌量,减少侵染来源

清洁果园,果实采收后,结合修剪,清除树上枯枝和地面的病果、烂果,集中烧毁,然后用1%硫酸铜溶液喷洒树冠下面的土壤,用30%氧氯化铜悬浮液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树冠1次。

2.3.2 控制果园湿度,改善果园环境

新建果园应选择土壤疏松,便于排水和向阳的园地。现有果园应通过深耕培土和施用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并搞好果园的排水系统。由于在荔枝龙眼开花期常常遇到低温阴雨,湿度大,且花朵上有蜜露,易感染霜疫霉病,加上长花穗上吸附着水分多,不易干爽,易加重病害的发生,所以应及时短截长花穗,减少花量。

2.3.3 药剂防治

在花蕾发育期、始花期各喷施药剂1次,如遇上阴雨天气,病情继续发展,7 d后再喷施1次;果期应从幼果开始喷药至转色时为止,10-15 d 1次,共4次。病情严重时应抢先在雨停间隙喷药,喷后遇雨还应及时补喷。可选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或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安可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72%可露可湿性粉剂700陪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69%锰锌·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果实采收后,应剔除病果和次果,立刻用0.1%特克多或特克多+普力克(1∶1)2 000倍液浸果10 min,稍沥干后按要求进行包装。

[1]梁改进,陈加福,魏雪英.荔枝霜疫霉病的发生及防治[J].福建果树,2001(3):42-43

[2]陈绍平,姚彩媚.广东地区荔枝主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J].广东农业科学,2001(4):37-39

[3]兰雪琼,谢茂昌,张小燕.钦州市荔枝霜疫霉病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J].广西植保,2002,15(4):31-32

[4]陶听燕,何凡,范鸿雁,等.荔枝霜疫每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10(3):44-46

[5]赖汉龙,陈盛文,余秀蓉.荔枝、龙眼炭疽病症状识别、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J].中国植保导刊,2004(5):27-28

[6]刘爱媛,陈维信,李欣允.荔枝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3,33(4):313-316

[7]谷会,陈维信,刘爱媛,等.防治荔枝炭疽病药效试验[J].中国南方果树,2006,35(4):44-46

猜你喜欢
霉病褐色龙眼
为什么对患水霉病的水产动物用药越多死亡量越大?
龙眼鸡
你的手充满时辰
Conversation in a house
防治水霉病的几点关键问题
Red Panda小熊猫
买龙眼
6月龙眼市场监测分析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
临海市2015年柑橘疫霉病大发生调查及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