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农村留守妇女再教育的对策

2012-08-15 00:49:04童秀梅
关键词:妇女农村文化

童秀梅

农村留守妇女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解决农村留守妇女的相关问题,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让农村留守妇女接受再教育,提高农村留守妇女自身的素质,对新农村建设有积极的作用。

一、农村留守妇女再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是促进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农民自身的素质关系着农村的发展。随着男性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妇女已经成为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提升其科技文化水平对农村的发展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二是促进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在丈夫缺位的农村,农村留守妇女独自承担着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职责,农村留守妇女自身的文化知识掌握情况、自身的言行举止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

三是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不仅仅是户籍制度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从农村走进城市的人有适应城市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户籍制度变化容易,而人的城市化过程很复杂。农村留守妇女较低的文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城市化的进程。

四是促进农村留守妇女自身的发展。农村留守妇女之所以留守在农村,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其自身文化素质的制约,因为她们在城市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她们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

二、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分析

(一)农村留守妇女思想观念落后

大多数农村留守妇女观念保守,她们仍旧存有依附丈夫生存的思想,唯长辈与丈夫的观念是从,其自我学习与发展的意识淡薄。调查发现,有69%的留守妇女仍然以“相夫教子”为荣[1]。她们在经济方面也依赖丈夫,主要靠丈夫寄钱回家的占60%。面对“丈夫在外打工有外遇”的假设,11%的留守妇女选择了“只要他按时寄钱回家就行”[1]。封建思想影响着农村留守妇女的自我发展,使得农村留守妇女消极保守。

(二)农村留守妇女科技文化素质偏低

农村留守妇女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总体来看,小学文化程度占44.5%;初中文化程度占29.3%;文盲占23.0%;高中或中专学历仅为2.8%;大专及以上所占的比例为0.5%[2]62。较低的文化程度,使得农村留守妇女无法通过书籍等方式自学先进的生产技能,她们的生产技能多是由父辈延传,难免落后。调查结果也显示,88.3%的农村留守妇女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2]363。

(三)学习时间少,学习氛围缺乏

农村留守妇女独自承担起生产生活的重担,她们的闲暇时间较少,8.5%[2]164的农村留守妇女没有任何闲暇时间,其中,58.3%[2]164的农村留守妇女在丈夫外出务工前是有闲暇时间的。即使拥有闲暇时间,农村留守妇女选择的娱乐方式是看电视(88.0%)、聊天串门或走亲戚(83.6%)、赶集(29.0%)、打麻将(24.6%)、打牌(21.3%)、读书看报(11.7%)或从事其他娱乐活动(9.6%)[2]166。 可见,农村留守妇女学习的氛围并不浓厚。

三、农村留守妇女再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

首先,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政府部门要联合大众媒介大力宣传国家关于男女平等等的相关政策,宣扬女性独立自主的精神。电视台可在固定的时段播放相关的知识宣传和事迹宣传;可印发专门的报纸杂志,免费发放给农村留守妇女。有条件的村镇可在早中晚饭时间通过广播宣传相关思想。其次,赢得家人的支持。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尤其重要。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的农村家庭形成了女性依附男性而存的事实,女性的事实弱势地位,使得她们不得不受制于丈夫与家庭长辈的种种约束。妇女如果要继续学习,必须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而在丈夫缺位的情况下,家庭的生产生活重担都压在农村留守妇女肩上,在这种压力下,农村留守妇女能否抽出时间和精力接受教育也是现实问题。如果家人不能给予及时的支持和理解,农村留守妇女很可能在受教育的道路中半途而废。最后,做留守妇女的思想工作,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社区和妇联应负起责任,加大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宣传,可以采取集体宣传和个人单独谈话等方式,使农村留守妇女能够接受继续教育。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相关部门应该充分重视农村留守妇女的再教育问题,并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有区别地安排。要注重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农村留守妇女的群体特征,在时间安排上要考虑到农村留守妇女的不同闲暇时间,在教育地点的选择上要考虑到多数人的方便性,根据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兴趣爱好等情况安排不同教师、不同学习内容、不同教学目的的教学。

1.按不同文化程度进行区别性教学。农村留守妇女所受的文化教育程度不一样,在对农村留守妇女进行继续培训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她们分为不同的文化水平层次,因材施教。对于文化知识欠缺的农村留守妇女,应该先从补充基本的文化知识开始教育,而对于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村留守妇女来说,则应给她们教授专业技能和更多的理论知识。

2.划分年龄阶段进行教学。将农村留守妇女划分为不同的年龄阶段,对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农村留守妇女给予不同的教育培训。比如划分为30岁以下、30-50岁、50岁以上。给予30岁以下的年轻农村留守妇女,应该多鼓励她们继续深造,并提供继续深造的信息,给予相关的复习备考指导。对于30-45岁的农村留守妇女,应重点教授的生产技能。对50岁以上的农村留守妇女,应侧重于用于生活交际知识的基本知识,如基本汉字的识别,健康知识,关系处理及心态培养等方面。

3.关注兴趣爱好教学。对于有某些兴趣爱好的农村留守妇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支持其保持兴趣并帮助其发展兴趣。如果她们在某些兴趣爱好方面的水平已经凸显,应该给予专业指导,帮助她们寻找合适的展示舞台。

4.辅助性教学。除了科学文化知识与生产技能的学习以外,还应该加强农村留守妇女的生理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并安排适当的时间通过各种可行的途径给予教育和引导,帮助农村留守妇女赢得健康的身心,为其的生活与发展做好铺垫。

(三)成立帮扶小组

首先,组合农村留守妇女自身的力量。根据农村留守妇女自身的特点,成立专业性的小组,负责专项工作。比如,性格温和、具有耐心的农村留守妇女可组合为照顾老人的小组,知识文化水平较高者可组合为管教小孩小组,农业技能掌握较好的可组合为农业生产指导小组。其次,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应该注重挖掘社会力量,以获得帮助和支持。如联系志愿队入乡进村,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学习生活给予帮助和鼓励,带来外部世界的新的信息和知识,点燃农村留守妇女学习的热情和进步的愿望。最后,利用当地人才的力量。当地培养出的大学生或者从当地走出去的成功人士——尤其是女性,政府、妇联都应积极联络,并邀请他们积极投入到帮扶农村留守妇女的工作当中来。如在闲暇时节,可以安排讲座,请他们分享自身成功的经验以及给予农村留守妇女合理的建议与鼓励。在农忙时节,也可根据农村留守妇女各户不同的情况,有选择性的安排入户帮助,特别是对于思想观念陈旧、心理压力较大、境遇不佳的农村留守妇女,更应该增加入户帮扶的频率,鼓励她们以健康的心态奋发向上。

(四)构建服务体系

首先,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建立专门的信息咨询服务部门,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有关学习方面的信息,如成人高考、自考、函授等学习方式的有关学校、报考程序、资费等相关信息,并根据个体农村留守妇女的具体情况助其找到适合的学习途径和合适的学校。其次,建立村镇图书馆、图书角。政府应该拿出专项资金在村镇建立图书馆,藏书应包括科学文化知识类、农业生产技能类、生理卫生类、励志类等等。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等因素,规定合理的借阅时间。鼓励农村留守妇女对自己所阅读的书籍进行概述评论和推荐,并将此形成文字张贴在图书馆内,以供交流。对于家中有藏书的农村留守妇女,鼓励其捐献出来在图书馆内或者另行建立图书角,供大家共享知识资源。

[1]南方网.农村留守妇女急需解放思想[EB/OL].http://finance.southcn.com/f/2009-11/24/content_6462049.htm

[2]叶敬忠,慧芳.阡陌独舞中国农村留守妇女[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屈小莉,肖岁利.农村留守妇女再教育介入初探[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

[4]童秀梅.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素质的途径: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猜你喜欢
妇女农村文化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谁远谁近?
当代妇女的工作
视野(2017年4期)2017-02-15 19:33:28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海峡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09:57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
赞农村“五老”
中国火炬(2011年5期)2011-07-25 10: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