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龙
(池州学院 外语系,安徽 池州 247000)
近些年来,高校女生入学比例逐年增加,文科专业女生人数呈快速递增趋势,外语专业女生报考人数居高不下,男生报考人数持续走低。高校外语教育中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引起了媒体、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据作者调查统计,安徽池州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各年级男女生性别比分别是07级1:1.37;08级1:1.76;09级1:7.3;10级1:11.2;11级1:8。其它各高校也存在类似情况。2011年11月21日新浪网引用金羊网-羊城晚报一篇名为“高校为何像‘女儿国’”的文章报道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近年来新建教学楼男女厕所的比例为1:2,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外语专业由于女生人数激增造成的“阴盛阳衰”现象。应小丽等(2002)对浙江师范大学1996年到2001年外语专业男女生的比例做过统计,发现它们分别为1:5.3,1:4.6,1:1.5,1:4.7,1:6.7和1:9.6,男女比例严重失衡[1]。贺义廉(2011)研究发现“师范院校上世纪80年代班级男女生比例是10:1,80年代末是4:1,进入90年代中期却变成了1:5,最近男女生比例竟是1:18,在外语班级里,男生被戏称为‘大熊猫’和‘边缘人’”[2]。外语教育男女学生比例的严重失衡引起了教育界的担忧,引发了专家和学者的思考和探索,使之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造成高师外语教育男女性别失衡的因素有很多,不仅有生理、性格因素,还有性别角色因素,就业观念和职业期待因素,也有社会、环境因素。
(1)生理和性格差异。男女生之间的生理和性格差异早已成为生理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的研究焦点,并且有了一些研究发现。2005年9月19日美国《新闻周刊》刊登了泰尔·佩格(Tyre Peg)的一篇报道,称大脑研究人员发现男女大脑加工信息的方式存在差异,女孩在语言方面比男孩成熟更早,与同龄的男孩相比,女孩在语言学习方面更具优势[3]。俄罗斯科学院进化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现,男女思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大脑左右半球的发育程度有关,在童年时代,女孩通常比男孩拥有更好的记忆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通常表现出较强的联想和思维能力。2008年9月10日楚天金报报道,英国《新科学家》周刊刊载了一篇文章,该文章作者认为男女行为方式有别,原因在于男女大脑存在生理学差异。神经心理学家发现,男女有各具优势的大脑两半球,认知活动存在两性差异。女性的语言中枢平均分布在左右半球的趋势较明显,女性大脑皮质的功能组织似乎不像男性那么侧化。女生往往重记忆,轻理解和推理,而男生则相反,擅长推理和抽象思维[4]。因此,女生在语言学习方面有优势,而男生在数理化的学习上大多强于女生。基于以上生理差异,女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容易出成绩,产生成就感,因而对外语学习更容易产生兴趣,更加热爱外语学习。加上目前学校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核评价方式,使女生的优势更容易发挥[5]。因此,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许多女生偏向于把外语专业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此外,男女性格差异也是影响专业选择的因素之一。女生性格往往温柔、细腻、乖巧听话,做事细心,耐心。外语学习是一种耗时费力、繁琐、机械的活动,需要恒心、细心和耐心,因此比较适合女生。而男生性格往往粗犷、豪爽,同时也比较粗心,做事缺乏恒心和毅力,因此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很适合学习外语。
(2)语言观的影响。除了生理和性格差异,语言观对学生专业的选择也有重要影响。很多学生认为,语言是一门交际工具,不适合作为专业来学习。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学了外语并没有多少机会和外国人交流,中国人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考试,或用来阅读外文资料,获得其它专业所需的知识或信息。研究语言没有前途。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许多男生在报考时就不愿意报考外语专业。
(3)性别角色、价值取向和职业期待的影响。性别角色、价值取向和职业期待对专业的选择不容忽视。性别角色是指他人期望和社会规范所要求于男女的行为模式。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对男女性别形成了刻板印象。一般来说,社会要求男性刚毅、果断、勇敢、豪放、机智、幽默、敢于冒险和挑战;希望女性温顺、柔和、仁慈、怜悯、体贴、细心和善解人意。“壮男耕作于田园,女子周转于锅台;勇士挥戈于战场,秀女纺织于闺房;男人凭一颗头,女人凭一颗心;男人发号施令,女人俯首听命;此乃纲常所致,违之天地难容”[6]。受“男性主导,女性从属”思想的影响,男人往往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和冒险的职业,去外面干大事,挣大钱,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中寻求生存和发展,选择教师职业缺乏成就感和社会认同感[7]。虽然学外语也能到一些充满挑战的外资企业、外事部门或外贸公司工作,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学了外语只能当教师。而女人则重视家庭、情感和人际关系,期待选择一份稳定的、挑战性小的职业,既能挣钱谋生,又能相夫教子。当教师正符合女性的心理需求和职业期待。
(4)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性质。教师的工作环境儒雅清静,环境优美,渗透着人文气息,受到女性的青睐。教育对象的不成熟性、教育的长期性需要情感丰富、耐心细致的人,正符合女性的性格特点,因此,女生更乐意选择当教师。但男生认为教师工作重复、单调、呆板、和缺乏挑战性,往往是宿舍、教室两点一线,让很多男生觉得没意思,当老师对他们来说没有吸引力。
(5)教师当前的社会和经济地位。虽然教师法的颁布使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其它国家同样的职业相比,教师的经济地位相对较低。据北晨网(2012年5月10)报道,美国芝加哥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教授飞利浦·阿特巴赫曾经调查了全球教师的工资“家底”。阿特巴赫和同事对比了28个国家大学教师的工资以及福利等,主要统计大学教师新聘时的初级工资、最高工资以及平均工资。在全球28个国家的教师中,中国几乎垫底儿。在中国,刚入行的大学教师收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为每月259美元,是全球“最低价”,而中国大学教师的平均工资也仅为720美元[8]。中国农村地区的教师收入水平可能更低,有些偏僻的山区教师的工资还经常被拖欠。
(6)报考人数少。受以上因素的影响,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时报考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都是女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外语专业对男生的录取,从而导致了男女生的录取比例失衡。
高师外语教育的性别失衡无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还是对学生性格的培养以及基础教育教师性别的比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不利于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的开展。俗话说得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男生和女生由于性格上的差异,在学习活动或课外活动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如男生偏向视觉型,比较主动,爱动脑筋,敢于冒险,爱做小动作,爱讲话;女生偏向听觉型,比较文静,乖巧听话等。不同性格的男女生在比例相当的情况下能达到刚柔相济,心理互补的效果,使学习活动充满愉快感,激发学生的竞争和创造力。反之,男女生比例失衡将影响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使课堂活动失去活力和竞争力,不利于维持和谐的班级气氛。比如,有些外语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过少的男生参与会使活动气氛逊色不少,达不到期待的效果。同理,男女比例的失衡也将影响课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2)不利于学生性格的培养,造成男生弱势现象。目前,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状况是女生占绝大多数,男生占少数。这种状况把男生置于“女儿国”之中,不利于男生性格的发展和培养。长期处在这样一个柔弱、温顺的环境中,受女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男生易产生“柔化”,逐渐失去阳刚之气,创造力和竞争力降低,不利于男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胜。今年4月12日国研网(教育版)《基础教育》刊登了一篇源自《浙江日报》题为“关注女强男弱现象:男孩缘何缺少阳刚之气”的文章。作者吕玥写到“学校,‘女强男弱’现象越来越明显;高考,‘状元郎’越来越少,‘状元花’越来越多,高校获得奖学金的女生数量也远超男生;就业,女性应聘表现更优秀……于是,‘男孩危机’开始引起公众的关注,甚至在上海出现办‘男子中学’的应对设想,还有人提出现在应大声疾呼——‘男人也顶半边天’”[9]。
(3)造成基础教育外语教师男女性别的失衡。高师外语教育男女生性别失衡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师的性别失衡。以下是笔者走访和电话随机调查获得的英语教师男女数据,安徽石牌高中男3,女10;安徽舒城一中男7,女11;安徽凤台第二中学男3,女12;安徽慧德高中男5,女13;江西信丰中学男15女35;江西信丰三中男8,女17。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我国中学英语教师“阴盛阳衰”的状况,这种状况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于高校英语专业男女生比例失衡所造成的。这种状况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产生负面影响,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女性教师占大多数的情况下,长此以往女性教师的性别角色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性格形成、人格培养及对自身价值判断方面必然产生特定的‘异化’和‘失衡’,比如不利于学生性别角色的形成,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勇气和胆量,特别是让男生少了‘阳刚之气’,甚至造成个别学生的心理缺陷”[7]。
基于高师外语教育存在的男女性别失衡问题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有必要探索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阻止这种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使其逐步回归到正常比例,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1)基础教育阶段应激发男生外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女生在语言学习方面虽然有优势,但是只要正确引导和鼓励,男生也能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男生活泼好动,英语教师应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男生积极参加各种英语课堂活动,使其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多肯定男生的优点,让他们建立自信,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此外,男生擅长推理,英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针对男生特点的课堂活动,使其乐在其中,增强其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只要他们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和成就,就会保持学习的热情。
(2)加强职业教育,改变传统的职业观和性别角色观。上文提到,人们对待男女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影响职业的选择,人们错误地认为教师职业适合温柔善良、乖巧听话、细心文静的女性,总是期待男的从事富有挑战性的事业。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对此,我们应在全社会树立性别平等的观念,消除社会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增强社会对男性教师的认同感;其次,我们应该对学生加强职业教育,让学生走出认识的误区,使其明白教师是一种富有挑战性的事业,不仅需要耐心和细心,更需要智慧。只有用心去做,才能成为优秀教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制定招生政策,适当降低男生录取“门槛”,增加男生比例。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师性别失衡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降低男生的录取门槛,让更多男生进入高校学习英语专业。上海师范大学率先对招生方案进行改革,规定从2004年开始师范各专业男生的录取比例不低于招生计划的40%,新疆师范大学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以确保男女生性别比例的平衡[10]。
(4)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中国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和过去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和其它职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异,和其它国家的教师相比差距就更大。因此,提高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是吸引更多人从事教师工作的最为主要的途径之一。教师的地位不仅体现在薪酬方面,还要体现在全社会尊师重教的理念上,让大家感到教师是一种神圣的职业,教师的劳动和价值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因此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确保教师的社会待遇和经济地位有不断地提高,吸引更多人投身于教师职业。
[1]应小丽,蒋国勇.对高师院校男女性别比失衡的思考[J].青年研究,2002(3):28.
[2]贺义廉.师范生女性化对基础教育教师群体的影响[J].教育评论,2011(3):23.
[3]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安妮.莫伊尔,戴维.杰塞尔.脑内乾坤:男女有别之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5]唐阿涛,黄辛隐.简析基础教育中的男生弱势现象[J].教育科学论坛,2007(12):53.
[6]谈性别角色与女性的性别差异.[EB/OL].[2009-06-16].http://wenku.baidu.com/view/e58c47fb941ea76e58fa047d.html
[7]周建伟.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失衡成因及其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6):28-29.
[8]调查称中国教师月薪全球最低 仅为加拿大1/22.[EB/OL].[2012-04-14].http://www.morningpost.com.cn/zhoukan/mrzk/2012-04-14/327727.shtml
[9]国研网.“关注女强男弱现象:男孩缘何缺少阳刚之气”[EB/OL].[2012-04-12].http://edu.drcnet.com.cn/eDRCnet.common.web/DocSummary.aspx?version=EDU&docid=2858103&leafid=3166&chnid=1042.
[10]李星.教师男女比例失调造成的负面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