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微炎症状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2012-08-15 00:54黄彩霞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20期
关键词:磷酸化病理胰岛素

黄彩霞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其生物效应降低(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的以高血糖为基本病理生理改变的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综合征。这些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就导致肥胖人群增加。

近些年来,由于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肥胖人群不断增加,因此糖尿病人不断增加,发病率为5%,其发病率在世界上排位已经仅次于印度,排名第二位。

近年来,积累的证据提示糖尿病及其常见并发病变的发生、发展与微炎症状态密切相关[1]。在糖尿病的易感个体,随着老龄化和营养过剩等环境因素的作用,先天性免疫系统被激活,巨噬细胞、脂肪细胞等前哨细胞分泌多种炎症因子,炎症因子使得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胰岛素抵抗(IR)。在人体生理功能影响下,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胰岛素受体磷酸化使得胰岛素受体底物(IRS)的酪氨酸磷酸化,之后激活其下游底物,将胰岛素信号转发到效应器,炎症因子激活的激酶会导致IRS的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对正常的酪氨酸磷酸化产生了抑制作用,减弱了胰岛素信号转导,引起IR。炎症作用的关键部位是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其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后会使得IRS-2的降解速度变快,促使胰岛β细胞的衰亡。另外,炎症触发氧化应激,也可导致胰岛β细胞凋亡。血清炎症因子与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有着重大影响。同时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及纤溶系统功能不正常,很容易促使血管内血栓的产生,引发神经营养不良,使得神经内组织血液供应不足,氧气缺乏,这样最终使得神经细胞缺乏足够的营养而坏死。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关的炎症因子主要有CRP、TNF -α、白介素系列、PAI-1、脂肪因子和其他如唾液酸、内皮黏附分子等。

近来的研究显示,CRP可作为糖尿病、冠心病、心血管病的预测因子。有关研究显示基线血CRP水平上升可以作为老年人中2型糖尿病的先导信号。CRP是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有着免疫识别特征及免疫调节的功能,是进行亚临床系统感染识别的重要指标。微炎症状态,尤其是CRP水平的持续性轻度升高不仅和胰岛素抵抗关联,同时和全身血管病变的风险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IL-1活性主要由IL-1β介导,其在局部起免疫调节作用,能诱导肿瘤坏死因子(TNF)分泌。而TNF则对少突胶质细胞有毒性作用,能引起脱髓鞘改变,并能刺激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分泌IL-1等炎性因子,以放大或间接增强其本身效应。高血糖增高以及白介素水平增高都会使得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提升,这样更加容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表明,白介素升高可预测糖尿病的发生。

血管内皮损失时,可以以细胞间黏附分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作为参考标志,这个黏附分子对于识别糖尿病血管内皮及血管病变有重要作用。其中ICAM-1被大家广泛认为是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重要标志。ICAM-1广泛分布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外,是一种基质的糖蛋白,会使得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发生黏附,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行。相关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粘附分子高于健康对照者,粘附分子参与了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补体属于血浆酶系统,是其一个分支,所具有的功能主要有介导炎症反应,调节抗原颗粒(包括微生物),还有导致病原体细胞膜的破坏等。近年来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清中C3水平升高,组织中补体及补体激活物广泛沉积在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组织中提示补体系统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外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减低者C3升高。

很多研究证实,微炎症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在业内成为众多研究学者的关注热点。对其进行研究,研究出新的研究成果,对于治疗和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将会有较大的帮助作用,为监测、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提供新策略。

中医将本病归属于"消渴"范畴。消渴病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气阴两虚。消渴日久,伤阴、耗气,阴虚、津亏、液竭、痰饮、瘀血内阻。病性属本虚标实。在"本虚"方面,偏重气虚。王丽英等[2]认为,炎症因子的产生是机体免疫、脂肪内分泌及凝血纤溶系统相互作用与联系失调的产物,这些生理功能在中医理论中归属于气的卫外、气化、固摄和推动作用,故提出气虚是微炎症发生的重要条件。张红敏等[3]从传统中医理论角度、血管内皮损伤的微观角度以及临床表现方面探讨微炎症的中医病理,认为痰饮、瘀血是微炎症的主要病理产物。从中医的认识看,糖尿病的病理特点与微炎症发病学之间具有相当的认同性。通过对炎症标志物不断进行跟踪观察,可以从多个角度对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解和掌握。如对于糖耐量在正常状态下向糖耐量降低以及糖尿病转化过程中,有着较好的预测作用;对于血管病变有推进作用;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与其它疾病和危险因素相关性的提高等。上述主要从中医角度进行了研究,当然要看患者的气阴亏虚,燥热内存的等症状,通过早、中、晚不同时期患者在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程度进行对症治疗,进行相关的气机调节,治疗气血蕴滞,血液粘稠度的增高、血行泣迟甚或血瘀、痰饮内阻等特有的病理态势,颇能反映出该病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

中医药在防治本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证候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的研究往往局限,需予以解决。有待进行正规的、完整的临床试验研究,对中医药治疗的效果给予全面的评测,给研制新的中药提供

进行系统性的、科学性的临床试验研究,并对中医药疗效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会给我国中药新药的开发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

1 Duncan BB,Schmidt MI,Pankow JS,et al.Low - Grade 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ype 2 Diabetes: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J].Diabetes,2003,52(7):1799-1805.

2 王丽英,张红敏,谢春光,等.中医释义动脉粥样硬化及2型糖尿病低度炎症的发生条件[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7):662-663.

3 张红敏,谢春光,陈世伟.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等疾病发病学说中低度炎症的中医病理探讨[J].中医杂志,2005,46(2):83-85.

猜你喜欢
磷酸化病理胰岛素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ITSN1蛋白磷酸化的研究进展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进展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MAPK抑制因子对HSC中Smad2/3磷酸化及Smad4核转位的影响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组蛋白磷酸化修饰与精子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