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刚 张小平 田鹏 杨方政 刘琦 李娟 杨雪莉 刘娟 尚彪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由于早产儿肺发育不成熟,是由于肺泡Ⅱ型细胞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缺乏而引起,多见于早产儿,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危重症[1]。临床主要表现是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困难并呈进行性加重。近年来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使其抢救成活率有了显著的提高。为此我院新生儿科通过对NRDS早期应用PS及联合机械通气治疗的疗效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2月至2012年7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NRDS患儿94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男48例,女46例。胎龄28-34周,平均胎龄为(31.2 ±2.2)周,出生体重 850 -2000g,平均体重为(1450±321)g,两组性别、出生体重、胎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 >0.05))。
2.研究方法 观察组早期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处理,对照组除不予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处理外,其他治疗与观察组相同。患儿取仰卧位,吸尽气道内分泌物,气管插管,将100 mg/KgPS混悬剂(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生产的固尔苏)从气管插管内注入,气囊加压通气2 min。一般6h内不作气管内吸引。用药后6h内不作拍背及气道内吸痰,拔管给予NCPAP治疗,并于用药后定期复查动脉血气分析(4h、8h、24h)。如用药后症状无改善,6-12h后可重复给药。
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剂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两组早产儿治疗前 pH值、PaCO2及PaO2/FiO2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早产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较前明显改善,治疗后6h、12h、24h的 pH值、PaO2及 PaO2/FiO较治疗前升高,PaCO2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各时点 PaO2及 PaO2/FiO较观察组低,PaCO2较观察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两组住院情况及治疗结局的比较 观察组氧疗天数、CPAP治疗天数、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观察组的机械通气率、呼吸相关肺炎发生率以及脑白质软化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NRDS主要发生于早产儿,因PS的缺乏导致进行性肺泡萎缩,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PS具有以下功能:(1)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稳定性等作用;(2)有利于尽早增大肺潮气量,提高肺功能残气量和肺顺应性,预防低氧血症和酸中毒的发生;(3)减少液体自毛细血管向肺泡渗出;(4)防御功能;(5)降低毛细支气管末端的表面张力。此外,PS中蛋白质具有抗氧化、抗感染、调节免疫反应、促进肺内异物颗粒排除及减轻弹性蛋白酶所致的肺损伤作用[2]。NRDS治疗的主要是防止进行性肺不张,因为NRDS早期肺泡未完全塌陷,尚有一部分肺泡存在氧合功能,在给予PS后由于n-CPAP持续正压作用可使药物快速、充分、均匀地分布到肺泡内,促进 PS更好地发挥作用,治疗后迅速改善NRDS患儿氧合功能和肺换气功能,提高PaO2,改善肺顺应性,n-CPAP还可以阻止肺泡毛细血管膜破坏,减少血浆蛋白渗入肺泡腔,减轻蛋白对PS的灭活[3],从而提高NRDS早产儿的治愈率。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通过气管插管给予PS后快速拔管立即给予以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是治疗NRDS的有效方式,PS与N-CPAP联合应用有利于维持肺泡表面面积,改善肺顺应性,其用氧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有显著降低,发生肺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总体死亡率均有显著下降,可以减少常规机械通气所引起的呼吸机导致的肺损伤和相关性肺炎的发生[4-6]。本组研究结果也提示PS联合NCPAP治疗组呼吸相关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NCPAP与PS联合使用,优势互补,能快速有效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和肺泡充气程度。本研究发现联合应用比单一应用NCPA治疗NRDS有更好的临床疗效。治疗24h后,观察组缺氧症状明显改善,提高了治愈率,方法简便、有效,值得推广。
1 GhodrtM.Lung surfactant[J].Am JHealth Syst Pharm,2006,63(16):1 504-1 521.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21 -427.
3 张小华,江元宜.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性使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9,29(6):482 -483.
4 郭德康.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56 -57.
5 柳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新生儿杂志,2007,22(3):139 -141.
6 陈超.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2007,22(2):86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