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国勇 沈宇桓 刘华
坐骨神经痛属中医“痹症”范畴。病名折髀。作者自2010~2012年采用自拟三乌定痛治疗坐骨神经痛39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39例病人中,男性32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19岁。病程短者数月,长者达11年之久。
2.体征与症状:左侧或右侧从腰部或臀部,沿大腿后侧下至足跟部,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的针刺样疼痛,久坐久立或行走时疼痛加剧。遇寒痛甚,得温痛稍减,重者呈跛行。舌质淡,苔白,脉弦紧。
3.治疗方法
(1)治则与方药:祛风活血,温经止痛。方自拟三乌定痛液。药物用杵乌梅、炙川乌、炙草乌各15g,桂枝、威灵仙、川芎各20g;白糖300g,白酒750m l。
(2)方解与疗程:方中乌梅酸平入肝,为虚实并治之药。《本经》曰:“上气……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炙川乌、炙草乌以散寒止痛,桂枝温经通阳以治寒湿痹痛;威灵川、川芎以祛风除湿,活血行气,通络止痛。而川芎一味又具有善于散并有行气作用,为血中之气药。白糖代白蜜之功又解川草乌之大毒,白酒以加强诸药活血止痛之功效。21天为一疗程。
(3)方法与用量:把药放入器皿中,密封浸泡两周,取汁备用。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15mg,重者可适量多饮,但以口唇不发麻为度。
(4)治疗效果:以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的工作和劳动者为痊愈。以自觉症状和患侧活动比治疗前好转为显效。症状无改善为无效。通过治疗后,痊愈者37例,显效者1例,无效者1例。
(5)典型病例:郁某,男,62岁,退休干部。初诊2010年8月10日。主诉:1987年开始左侧大腿痛,从臀部沿大腿后侧,下至足跟部,酸麻刺痛。冬重夏轻,1999年开始疼痛加剧,经口服中药汤剂20余剂症状缓解数月,但半年后,症状复发如初,近两月来疼痛加剧,行走困难,久坐久立和活动则如针刺样疼痛;遇寒痛甚,得温痛稍减。检查:患者体质一般,呈痛苦面容,跛行,患肢不敢重落,屈伸不利,坐时健侧着重。关节无红肿,舌质淡,苔白,脉弦紧。诊断:坐骨神经痛。治则:祛风活血,温经止痛。方药:三乌定痛液。一疗程症减大半,原方再用一疗程痊愈。随访至今未发。
坐骨神经痛属中医的"痹症"范畴。病名折髀,髀,即股部。指股部疼痛如折的症状。它是以寒C偏甚为主要表现的。早在《内经》中就记载:《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又指出:“寒气胜者,为痹痛”。邪气闭阻肢体经络,则导致肢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临床上应根据风、寒、湿的偏倚来决定治则和方药的正确运用。同时,又要考虑气和血的关系。掌握患者的差异、年龄、居住条件和四时用药的特点及规律。以合理配方,使之互济为用,从而达到治愈坐骨神经痛的良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