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
腹腔镜治疗胃癌的手术是近些年以来我国开展的新技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有着术后并发症少、腹壁切口小、疼痛轻以及微创不明显等突出优势,广泛的受到了广大胃癌患者的欢迎。本文对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所进行的106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现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研究中的胃癌患者共有106例,其中女性患者48例,男性患者58例,患者的年龄介于35周岁至77周岁之间,平均年龄65周岁。手术进行之间,所有的患者全部采取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其中20例患者为胃底部胃癌,24例患者为胃体部胃癌,62例患者为胃窦部胃癌。手术完成后病理切片充分的证明:本研究中的106例胃癌患者当中,高中分化管状腺癌有68例,低分化腺癌有22例,印戒细胞癌有14例,粘液腺2例。本研究的106例胃癌患者全部根据JRSGCTNM进行分期,其中14例IA期,18例IB期,36例II期,18例IIIA期,16例IIIB期,4例IV期。全部胃癌患者手术之前均进行了极为完善的术前检查。选择病例标准:(1)胃癌患者并不存在任何比较严重的内科疾病,综合评估均能够忍受腹腔镜手术;(2)以《腹腔镜胃癌手术操作指南》作为手术禁忌症以及手术适应症的参照标准;(3)手术进行之前CT检查和腹部超声均未发现癌细胞侵犯结肠、脾、胰、胆、肝等远处转移及胃周组织器官;(4)并不存在淋巴转移灶包绕并融合肿瘤、周围组织器官及重要血管等侵润者,腹主动脉周围未发现重大淋巴结。
2.方法根据常规性的开腹手术将术前准备工作做好。对胃癌的腹腔镜治疗患者采取气管插管全麻,取仰卧位。将直径为10毫米的Trocar插入患者脐孔下缘,对CO2气腹加以穿刺建立,调节患者的腹内压力大约为12mmHg。将腹腔镜植入,以确认大网膜和肝脏是否存在转移,最终确定手术方式。置12毫米的切口于患者的脐与左锁骨中线肋缘下之间,以其作为主操作孔,分别在右肋缘和脐左下腋前线以及右锁骨中线平脐等部位做约5毫米的切口,辅助操作孔为戳空,必要时可适当的调整戳孔的位置。对胃底癌的20例患者进行近端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手术;对胃体癌及胃窦癌的86例患者进行远端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手术;全部的胃癌患者都按照手术中的具体情况进行较为彻底的淋巴结清扫术。106例胃癌患者全部使用吻合器进行残胃空肠吻合或者残胃食管吻合,对腹腔引流管进行常规性的放置,手术完成以后要对引流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
本研究中的106例胃癌患者全部将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成功完成,并没有发生中转开腹,手术过程全部非常顺利。手术中120毫升的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用时为250分钟,没有出现手术中输血的情况。手术完成后,平均引流管的引流量为93毫升,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33小时,全部胃癌患者都在手术第二天后进行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手术完成的七天以后患者均回复流质饮食。106例患者中共有4例患者有吻合口瘘的发生,通过保守治疗后患者痊愈,本研究中没有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吻合口梗阻以及吻合口出血等不良状况,并且也不存在手术死亡病例。手术以后全部未失访,2个月至48个月的随访,8例术后患者在17个月左右大量转移而死亡,术后21个月至28个月10例患者出现肺转移带瘤生存,其余的患者均未出现肿瘤转移或者肿瘤复发。
我国相关学者研究发现对胃癌患者进行D2淋巴结清扫术并行胃癌腹腔镜根治术是可行且安全的手术治疗手段,可以实现相似于开腹手术的临床治疗成效,而且手术完成以后极少出现并发症,远期疗效显著且与开腹手术效果相当。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应当注重无瘤技术与根治原则,将病灶周围的正常组织及病灶彻底的清除,对脂肪组织和各站淋巴结进行清扫,最大限度的防止挤压肿瘤组织,避免发生肿瘤转移。手术过程当中应当注意的有[1]:(1)对于大面积浆膜层受胃癌侵犯的胃癌患者,应当谨慎的采用腹腔镜手术;(2)在避免意外脱落套管的同时,还应当尽可能对切口进行有效的保护,将标本取出时,应当使用塑料套对切口加以保护,手术结束以后应当使用蒸馏水或者5-氟尿嘧啶对切口和腹腔进行浸泡;(3)尽可能靠近胃左、右动静脉以及胃壁缝扎网膜左、右动静脉,以便于防止因挤压或者牵拉而造成的癌细胞血行播散;(4)手术过程当中,应当防止将肿瘤直接切开,以尽量的减少由于手术器械受到肿瘤细胞的污染而造成肿瘤细胞的转移。
总而言之,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是可靠及安全的,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远期及近期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探索[2-3]。所以,医务人员应当在临床治疗中总结经验和不断探索。
1 余佩武,唐波.腹腔镜胃癌手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华外科杂志,2009(17).
2 余佩武.胃癌腹腔镜手术现状[J].临床外科杂志,2008(10).
3 朱倩林,郑民华.早期胃癌腹腔镜治疗的应用现状[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