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文全
认知功能属于大脑皮质高级活动范畴,是人们了解外界事物的活动,是人们适应周围环境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表现之一[1]。对认知功能障碍的积极干预,将促进患者神经及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作者应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认知功能障碍,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到如下:
1.临床资料 全部患者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至2011年6月收治的经CT或MRI确诊的脑梗塞患者,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了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3例,女47例;年龄39~79岁,平均59.2岁;文化程度:文盲10例,小学29例,中学53例,大专及以上18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2.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及1996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脑卒中常规方法处理及常规运动康复训练,认知障碍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针灸疗法,取双侧内关,百会,四神聪,水沟,头部选28号1.5寸毫针,采用平刺,体针选30号1.5~2寸毫针直刺,得气后留针30min,每十分钟捻转一次,频率200次每分持续一分钟,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12周。
4.疗效评价评价指标及时间:选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Blessed-Roth行为量表作为评价指标,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进行评价。统计方法:使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两组治疗前后评分采用t检验。
针刺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BBS评分比较,见表1。
通过上表可知,两组患者在入组时MMSE和BB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过12周治疗后MMSE和BBS评分较入组时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认知能力、行为能力无明显变化(P>0.05);针刺组治疗12周后,认知能力、行为能力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认知功能障碍是脑梗塞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据报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1周时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为61%,6个月时仍有37%的患者遗留认知缺损认知障碍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和肢体功能的恢复,还成为阻碍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回归社会的主要原因。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在中医历代文献中无专门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见于“健忘”、“呆痴”、“郁证”等病症中。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以脏腑虚衰为本,瘀血、痰浊阻滞为标。由此可见,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具有一致性。
百会穴属督脉,直接络脑,具有醒脑开窍、平肝熄风、安神定志等功效,《针灸大成》云:“百会主头风中风,言语蹇涩,口噤不开”。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刺百会穴局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修复神经元,增强记忆力,抗抑郁等作用。内关属心包经络穴,同时为八脉交会穴之一,虽不直接入脑,但与血液循环密切相关,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针刺内关穴可增加脑血氧供应,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减少自由基生成,保护脑细胞线粒体膜免受攻击,减少线粒体DNA损伤和突变,从而实现脑保护作用[2]。四神聪为经外奇穴,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一寸处,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等神志病证,《太平圣惠方》载“神聪四穴,理头风目眩,狂乱疯痫,针入三分”,四神聪与百会具有协同作用[3]。
综上,针刺特定穴位可以明显改善脑部循环及脑组织能量代谢。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必要对针灸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介入时机、治疗方法、作用机制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1 何洪波,杨成明,段绪伟,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障碍与动态血压的关系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3):332 -334.
2 易玮,汪帼斌,佘世锋,等.针刺百会、大椎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6):439 -442.
3 郭闫萍.醒脑开窍针刺法对针灸治疗中风的贡献[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1):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