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斌,陈玉强
军校文化建设的隐性育人效果
朱斌,陈玉强
军校文化作为军事院校内在的教育力量,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可以替代部分直接教育,达到隐性育人的效果。阐述了军校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探讨了当前军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军校文化建设的设想。
军校文化;军营文化;人才培养;隐性育人
校园文化作为院校内在的教育力量,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把具有灌输性特征的教育转化为内含教育意图的校园文化,可以替代部分直接教育,达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起到隐性育人的效果。而且,这种潜移默化的自然教化影响,比直接灌输更强烈更持久。军事院校作为军队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的主要基地,担负着为部队培养各级指挥军官与技术人才的任务。加强军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各具特色且个性鲜明的军校文化,强化军校文化的隐性育人效果,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
军校文化作为军事院校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的凝聚与集中体现,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又具有鲜明的军营文化特征。
校园文化是指院校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及其它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涉及校园物态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相互渗透、影响、融合而成校园文化。其中,物态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层次与物质载体;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间层次,是物态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与灵魂,集中体现院校的本质和个性特征,统领着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方向。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校园文化是物质和精神二者的和谐统一,其中精神是其核心与实质。由于物质在表现上的显性特征,精神在表现上的隐性特征,因此校园文化又是显性与隐性的辨证统一。
军营文化是在军队长期培育、蕴蓄、积累和传承下来的具有军营特色的精神与物质文化成果的总和,包括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政治信念、发展目标,军人哲学思想、治军理念和优良传统,以及反映这些文化特质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和物质实体。一般可分为军营政治文化、军营制度文化、军营道德文化、军营精神文化、军营环境文化、军营生活文化等六个方面。军营文化服务于军队建设,而政治工作是军队建设的生命线,所以,在军营文化六个方面中政治文化与制度文化是根本,道德文化与精神文化是核心,环境文化与生活文化是物化载体。
军校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与军营文化的统一体,具有两方面的属性和特征。它作为军事院校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汲取军事文化、社会主流文化和其他亚文化的精华而发展、进化和完善起来的一种军事与大学文化,是一种特殊的军队文化与社会文化,是军校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与社会、时代、战争密切相关的,具有鲜明军校特点的物质与精神的融合、显性与隐性的统一。
军校文化在展示院校特色、塑造院校品牌、提升院校核心竞争力、提高院校管理质量和水平等方面都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而在培养合格军事人才这一军校根本任务上,军校文化的作用尤其明显,上述其他方面的作用都直接或者间接通过人才培养过程或人才培养效果得以体现。总体而言,先进军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具有熏陶性、导向性、规范性、凝聚性、激励性、辐射性等六大属性,并且这六大属性总是综合在一起,发挥隐性的育人作用。
(一)熏陶性
先进军校文化通过物态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系统化构建,将其核心思想与理念物化于建筑、景观、宣传栏中,固化于制度章程、管理规定、组织机构中,内化于校训、校歌、校风与管理模式中,形成一种以精神为核心的良好育人氛围,一种强大的磁场效应。无需过多说教,即可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位个体自然而然地受到影响和熏陶,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应。
(二)导向性
军校人才培养的首要要求是政治合格,先进的军校文化能够将正确的政治信念和人生观物化为物态、固化为制度、内化为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个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行为,形成有利于师生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导向,培育革命军人坚定的政治理想、正确的价值追求和向善向美的生活情趣,从而塑造正确的政治信念和人生观。
(三)规范性
先进军校文化通过其各项纪律、制度、规定和校风、教风、学风的影响,以及教员、管理者身体力行的示范作用,强化“游戏”规则,约束学员的言行举止,规范学员的价值取向,锤炼学员的思维方式,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令行禁止的军人素养,从而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四)凝聚性
先进军校文化会给每一位曾经身处其中或正在身处其中的个体都打上鲜明的学校烙印,在学校建设的历程中,通过其精神文化强大而隐性的感召作用,使每一位个体都自觉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事业中来,形成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等为代表的集体理念与团队精神,形成推动学校发展的巨大合力,从而增强集体责任感与团队精神
(五)激励性
先进军校文化通过对历史伟人、文化名人、革命先烈、战斗英雄、模范教员事迹的显性宣扬与隐性阐述,适当组织健康进取的团体文化活动,表彰先进典型,引入竞争与激励机制,使校园始终处于浓厚的争先创优气氛之中,形成强大的荣誉氛围,激励学校师生的斗志,激发革命军人的战斗精神,从而激发荣誉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六)辐射性
先进军校文化不仅可以直接服务于人才培养,更重要的是产生文化辐射,对学员整体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政治信念和人生观的坚定、文化品位的提升、特色军校文化烙印的形成,为学员提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文化基础,能对学员的思想进步和人格塑造产生积极的影响,全面提升学员的整体素质。同时,先进军校文化的辐射性还体现在为其衍生成为社会主流文化提供路径,发挥推动和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核心作用,有利于带动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
长期以来,各军事院校都极其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面临新形势下教育训练转型的要求,军校文化建设的实践层面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军味文化不够浓
虽然各军校都很重视师生的日常养成与军体素质,各方面要求也很严格,但总体上,与培养一名合格军人的校园文化氛围要求距离尚远,尤其是技术类军事院校。不少军校没有太多战争史实、军事伟人、战斗英雄的物化展示,没有战争理念与军事思想的凝练表达,没有军事体能训练的背景烘托。使得培养的学员普遍缺乏对军事的热爱与崇拜,缺乏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缺乏敢拼爱赢的决心志气。
(二)文化底蕴不够厚实
大多数技术类院校军校文化所体现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技术的层次,文化底蕴不够厚实。既缺乏军事文化的鼓舞,又缺乏社会文化的鉴赏;既缺乏传统文化的熏陶,又缺乏现代文化的感染;既缺乏中华文化的濡染,又缺乏西方文化的思考。难见文化之美。其后果是学员知识的广度与思维的深度都有欠缺,无法形成厚重的人格,难以支撑长远的发展。
(三)历史积淀不够厚重
不少军校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大拆大建,使得校园环境、教学设施、服务保障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但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些拆建中,军校的历史被一点点抹去,具有厚重历史气息的建筑已经难寻踪迹,而建立起来的是一栋栋没有历史、缺乏特点、也很难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现代建筑。没有历史的熏陶,使命感与自豪感的建立就没有了根基。
(四)政治思想工作的熏陶性较缺乏
在核心价值观、保持党员先进性、党的精神宣讲等主题教育以及日常政治思想工作上对受众的心理缺乏研究,容易陷于照本宣科的简单说教,不能结合生动鲜明的事例,缺乏动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感召力,更缺乏润物无声的熏陶感,不利于促进思想建设,而且容易使学员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
(五)文化活动缺乏深度与持续性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深层次的军校文化模式及文化精神研究与实践,军校文化关注的大多是表层的文化活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将军校文化活动与学员文体活动简单地等同起来,军校精神作为军校文化的核心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不够宽广开阔,活动堆砌、形式重复、缺乏创意、内容浅薄等现象较为普遍。且一定程度上存在为活动而活动、搞文化“突击”的现象,文化没有深入到每天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去。
(六)文化建设的系统性不强
军校文化建设被部分人理解为课堂知识传授之外的一种可有可无的补充,或者是一种“锦上添花”。造成军校文化建设某种程度上自身内在分裂,在“教学”、“科研”、“政工”以及“学员队”等不同领域分割成一个个“文化孤岛”,军校的整体文化氛围和深层的文化精神更多地被局部的、表面的文化活动所取代。而且,这些“文化孤岛”之间还不时存在相互扯皮甚至打架互斥的现象,整个军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统筹。
军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物质、制度、精神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需要保持指导思想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在明确的目标下以系统的观点和方法进行有序的实践和探索。
首先,物质文化是基础。在物质设施基础上,凝聚着全体师生员工的文化思考和价值观念,最直观表征着院校的文化内涵,也是培养学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基本途径。
其次,制度文化是关键。军校制度文化具有强烈的规范性、组织性、秩序性,不仅能促进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更能凝结为一种无形的精神文化传统。当前,面临社会日新月异的进步与发展,以及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必然需求,部分军校现行的部分规章制度已显陈旧落后,成为制约军校发展、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巨大阻碍。
最后,精神文化是目的。军校精神文化建设包括了军事素质、意志品质、信息化素养、人文精神等多方面培养的内容,为未来成长为融军事指挥艺术、信息化素养、传统文化底蕴及人文关怀为一体的复合型指挥官奠定基础。
具体讲,针对目前军校文化建设的不足,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建设:
(一)强化军事背景,加浓军味
以军事传统精神为根基,精选战争片段与军事伟人、战斗英雄的事迹,进行物化展示;以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联合作战为背景,凝练先进战争理念与军事思想进行物化表达;鼓励学员到部队去、到基层去锤炼自己、建功立业;强化军人荣誉感,烘托爱军习武、争先创优、敢打必胜的浓厚氛围。
(二)增厚文化底蕴,加强历史积淀
优化各院校的图书布局,增加先进军事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西方文化的藏书量;优选文化理念、人生格言,物化到人文景观,逐渐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重视历史的积淀,收集整理院校建设发展的历史证物,以橱窗、雕塑等形式进行展示,增加历史的厚重感,以培养学员厚重的人格。
(三)加强主题教育、政治思想工作的熏陶性
将主题教育、日常政治思想工作作为一个个课题进行系统研究,同时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理论联系实际,将枯燥的文字简单化、生动化、具体化,以鲜明的事例说服人,以生动的文字感染人,以真切的情感打动人,以内化的力量熏陶人,使师生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培育坚定的革命信念、政治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追求。
(四)加强文化活动的深度与持续性
加强深层次大学文化模式及文化精神的研究与实践,以传统文体活动为基础,结合现代媒介与技术手段,不断创新军校文化活动,并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持续深化,使各项活动既有连贯性,又有新颖性,并使文化渗透到日常的工作与生活,深入到每个个体的灵魂深处,成为师生共有的文化印记。
(五)加强文化建设系统性
加强物态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系统性建设,加强各项文化活动、文化建设的统筹,使文化建设各个方面协调一致,形成巨大的文化合力,形成强大的影响力、渗透性、感染力,促进院校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促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并通过军校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品牌效应,提升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与生命力。
总之,面临新形势下军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需求,各校要群策群力,统筹规划文化建设,系统设计、整体推进、持续创新,必将建设成各具特色、风格鲜明的军校文化,打造出一个个生机盎然的文化校园,培养出一批批符合当前与未来军事需要、具有鲜明军校文化印记的新型军事人才。
[1]眭依凡.大学与大学文化[J].求是,2004(8).
[2]李怀亮.浅议校园文化的概念及其功能作用[J].职业,2011(11).
[3]王子坤.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三个维度及其整合[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3).
[4]贾随刚.正确把握军营文化的本质内涵[J].政工导刊,2011(3).
[5]曾繁升.军营文化认同与新时期军营文化建设[J].学习月刊,2011(6).
[6]焦新平.浅析军校文化的特点和建设途径[J].考试周刊,2009(33).
G641
A
1673-1999(2012)09-0154-03
朱斌(1973-),男,湖北天门人,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 100072)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导航、制导与控制;陈玉强(1968-),男,河南南阳人,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 100072)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控制科学与工程。
201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