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

2012-08-15 00:45:22李于雄黄宇媚陈月霄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李于雄,黄宇媚,陈月霄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福州,3500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不可避免地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直接的冲击,一些同学产生心理冲突和困惑,甚至心理病患[1-3],这些心理疾患严重危及到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正确认识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4-8]。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大学阶段正处于人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和最具可塑性的时期,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心理障碍、心理矛盾时有发生。为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变化,认识他们身上发生的心理问题,探求问题的根本,笔者通过发放问卷、预约谈话和网络交流等多种形式,对福建农林大学学生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内容涉及学习、生活、人格、交际、人生与爱情以及择业观等,调查对象涵盖大学本专科各个年级。从调查中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

(一)新环境适应障碍

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转折的重要时期,大学生们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占96.8%),长辈的过度呵护、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使他们在心理上呈现“依赖性、理想化、盲目自信、以自我为中心”等特征。有将近一半的同学进校后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出现多种适应性心理问题,如生活自理、学习自觉等问题。每天单调的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生活,以及大学学习上自主性强、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扩延的特点,易使一些大学生感到茫然无措,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等反应。还有一些同学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觉得大学并不像自己想象的一样,是一个“人间天堂”。

(二)人际关系障碍

大学生们大多是独生子女,进入大学,离开父母的羽翼后,73%的同学有强烈的交往需要,渴望更多的人能理解自己,成为自己的好朋友。然而,有27%的同学由于种种原因,如自卑、交际能力欠缺、语言障碍等,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但另一方面,他们又迫切希望与人交往,表现自我,突出自己的重要性和与众不同。这种双重人格,很容易导致孤独感、抑郁症和自卑感的产生。网络化进程的加快,进一步加深这种心理问题,“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述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

(三)生活挫折

一些偶然的因素,如老师的批评、失恋、与好朋友争吵、经济困难等都可以使大学生情绪波动,使他们心理不平衡,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大学生中绝大多数是在家长和教师的双重保护下一帆风顺地成长起来的,缺乏抗挫的心理能力。同时他们又是敏感的,周围人随便一句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造成他们焦虑、烦恼、自卑、苦闷、嫉妒、失望、逆反、报复等不良心理。

(四)择业就业的难题

激烈的职场求职竞争,使得有62%的学生存在着就业心理障碍。部分毕业生自身的素质、性别、专业以及社会关系等制约着择业的自主权,“毕业可能就意味着失业”(占4%)。这对心理适应力弱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知识储备、能力储备等自我储备的缺乏,对就业质量的期待,成了毕业生最大的心病,由此使他们情绪上产生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二、大学生心理困惑原因分析

(一)社会的影响

网络时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从而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当,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一大诱因。大学生的任性、自私、不善交际往往源于从小就备受家人的溺爱,缺乏集体合作精神,行为习惯不良,而这些习性则成为诱发心理疾病的原因,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同时单亲家庭、下岗家庭的存在,使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性格暴躁、心理压抑、孤独、自卑。

(三)学校因素

1.中学时代的全方位的包办环境和由此延伸的高度依赖性、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同大学时代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强的新环境和由此产生的新角色之间的差异,引发了心理不适应、发展不平衡。

2.人际氛围的影响。良好的集体氛围,可使大学生们心情舒畅,生活愉快,而冷漠、疏远的人际氛围有损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时还产生敌对、憎恶的态度,甚至导致攻击性行为。

3.心理课程和必要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的缺乏,使大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后缺乏帮助的渠道,得不到正常的释放和疏导,从而引发心理疾病[1]。

(四)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是产生心理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对任何事物而言,外因只是事物变化的外部条件,内因才是根本的决定因素。其主要包括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确地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生理的成熟带来性心理的变化;虚荣心强,情绪不稳定等等。

三、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构建多元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工作体系必须确立多元参与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校的主导、家庭的助推以及社区的强化作用,建立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多元整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为依托、以社会为辅助、以个人为关键,各方面通力合作,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强调整体和综合以及重视社会环境的特点和趋向,营造人文和健康的氛围。家庭和社会的心理教育是学校心理教育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多渠道、多种社会资源优化社会环境,净化社会空气,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步开展,形成教育的合力。树立人本教育的观念,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坚持个性化和发展性原则,围绕学生开展教育,把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教育的根本要义,为学生的价值体现提供施展的空间平台。

(二)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体平台

第一,构建多维理论教育平台。通过课堂教学,课外讲座,网络、校报等多种载体,努力构建多维理论教育平台。适当增加、完善心理学课程,如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人际关系心理学”等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生的心理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调适”、“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指导”等专题讲座,举办大型的“心理咨询游园活动”,“大学生心理宣传周”,使大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明确方向,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缩短心理适应期,以及时调整心态,适应大学环境,适应大学生活,优化性格,增强心理抗挫能力。

第二,构筑心理咨询平台。开办心理咨询室、配置咨询电话、设立咨询信箱,通过咨询平台,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解决个别同学的问题,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各方面问题或心理障碍时能及时得到咨询老师的帮助,避免心理困扰的产生或心理障碍的加重[4]。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心理教育,如在校园网中设立心理聊天室,由资深的心理咨询老师主持,或在此安置一些心理游戏软件,让咨询者在娱乐的同时获得心理的帮助[2]。

第三,丰富校园文化平台。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尊重、友善、宽容的育人环境,以利于大学生养成坚定执著、勇敢刚毅、自爱自尊及宽容豁达的心理品质。积极美化学校环境,利用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以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提高学生对外界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学生社团在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校园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为广大学生提供高雅、健康、多样的精神食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四,充实社会实践平台。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会阅历浅、社会经验少、社会适应能力差等不足,配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勤工俭学等,让大学生主动接触社会,在与社会接触之中不断调整自我意识、行为及态度,以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形成多管齐下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强化作用和各部门的助推作用,坚持多管齐下,全员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5]。注重发挥思想政治辅导员和学生工作队伍的作用,采取集中培训、工作交流等形式,加强思想政治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素养,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从而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丰富教育内涵。

[1] 秦维红.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成因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10):49-50.

[2] 宁艳,刘志强.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及其实施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2002(11):75-77.

[3] 陶 蓉.构建多元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5):92-97.

[4] 张淑华.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4):59-61.

[5] 都文霞,卢莉,糜静,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5):548-550.

[6] 李四军.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立体支持系统[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7):197-198.

[7] 李爱国,林一雄.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104-106.

[8] 姚江林,张延华,崔凤华.农业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教育对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0(9):93-95.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