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位结构理论观照下的英汉互译

2012-08-15 00:45:22万莹莹
关键词:主位英汉主语

万莹莹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语言反映了说话人的思维过程,具有线性特点,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动态排列。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会对语言进行有意识地选择,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语言所传达的意义会因排列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在句子层面,各语言单位的排列会对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会决定交际目的的实现与否。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的排列和语篇组织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会给译者带来困扰。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的三大元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中,篇章功能更是为理解句子结构和篇章脉络提供了有利的帮助。本文从篇章功能之主位结构理论出发,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主位结构上的差异,探讨在英汉翻译中处理主位结构的几种方式,指出译者应从原文的主位结构出发,分析作者的篇章布局,重现原文中实现交际和修辞目的的主位结构;在必要的时候,也需对原文的主位结构进行转换,以适应译语语言的规范,在译语文本中再现原文的衔接和连贯。

一、主位结构理论

布拉格学派的马泰休斯(Mathesius)最早提出了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的概念。从语言实现交际功能的角度出发,每个句子都可被看作是由主位和述位两个部分构成。这一观点随后被韩礼德(Halliday)接受并发展,从功能的视角对主位和述位进行界定,拓展了其内涵。

汤普森(Thompson)认为,从交际功能出发,任何句子或话语都可视为包含主位和述位两部分。[1]根据韩礼德的观点,“主位是小句信息的出发点,是小句所关心的对象;述位则是对主位的陈述,是围绕主位而展开的内容”。[2]主位和述位构成主位结构,其基本单位是小句。此外,韩礼德对于主位的分类也是多样的。依据主位与主语的重合程度,主位可被划分为无标记主位(unmarked theme)和有标记主位(marked theme);又可“根据主位结构本身的复杂程度分成单项主位(simple theme)、复项主位(multiple theme)和句项主位(clause theme)”。[3]另外,主位结构还可与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相结合,被分为概念主位(ideational theme)、人际主位(interpersonal theme)和语篇主位(textual theme)。对主位结构的选择和安排,让说话者可以从交际意图出发对所要陈述的信息进行组织和调整。

同时韩礼德认为,就英语等语言而言,句首和句尾是值得予以关注的焦点所在。在不同语言中,它们几乎都起到了以下功能:句首是一个句子的开端,决定了句子的内容和展开方式;句末则包含了整句话所要表达的新信息。简而言之,“主位一般为已知信息(given information),述位为未知信息(new information)”。[4]因此,主位理论的作用并不仅限于对句子结构的分析。研究语篇的主位和述位不仅有助于对句子结构的分析,也可推动对句子所传达的信息的把握。弄清文章的信息分布情况,理清句子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有助于对语篇的内容分析,把握篇章的组织结构。主位的安排以及它们彼此间产生的衔接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存在于整个语篇和情景中的复杂关系。因此,理清这种关系对于译者理解原文的组织结构、发展过程和作者意图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英汉主位结构比较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分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英语被认为是一种主语突显型(subject-prominent)的语言,而汉语则被认为是一种话题突显型(topic-prominent)的语言。

话题突显,是指主语的重要性相对较低,而得到广泛使用的是话题。主语和谓语不一定就代表动作的发出者和动作,两者间的语法关系不如在英语中那么严格分明。此外,在汉语中可置于主位的句法成分要更加丰富。如:“我吃完了饭。”在此句中,“我”是主语,“我”与“吃”之间是动作的发出者和动作的关系。但在“饭我吃完了”这句话中,“饭”成为了句子的话题,而不是主语。它和“吃”之间也不是动作的发出者和动作的关系。在汉语中,话题主位出现在句首的情况更加普遍。与汉语不同,在英语这种主语突显型的语言中,主语有着更为重要的地位,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与主位是相吻合的。因此,英语是主语主位,主述位和主谓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密切。主位与述位的区别近似于传统语法中主语和谓语的区别。

英汉主位结构的差异还表现在对主语的省略,即英语的主语不可随意省略,而汉语中主语的省略则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在英语中,若是不能明确表达施动者和受事者,或出于平衡句子结构的需要,会使用一个形式主语it。如:It is hot today.而汉语的主语并不是不可缺少的成分。在许多句子中被省略或没有明确表达,更是没有与英语中的形式主语相对应的语法成分。

英汉在主位结构上的这些差异,在某些类型的语篇内可能会体现得更加明显。进行英汉互译时,对主位结构的处理会直接影响到原文意义的传达以及交际和审美意图的实现。

三、英汉互译中主位结构的处理

翻译时,在两种语言之间所进行的转换通常会发生在小句层面。研究主位结构有助于对原文句子的分析、转换和构建,以实现语篇的衔接和连贯。在翻译过程中将主位结构作为翻译单位具一定的可操作性。

通过分析主位结构,译者可以把握新旧信息在源语语篇中的分布情况和所发挥的作用,然后以此为基础构建译语语篇。在此过程中,主位的配置不仅会影响到该句的结构,还可能影响到全文连贯性的实现与否。而英汉两种语言在主位结构上存有差异,因此在英汉互译时对主位结构的处理则显得尤为关键。互译时能保留原文的主位结构固然很好。然而,两种语言间的差异和各自具有的特点使完全保留原文主位结构变得很困难。译者应尊重译语语言的规范,进行适当的主位结构转换,以期在译语文本中再现原文的衔接和连贯。总体来说,英汉互译时对主位结构的处理可以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保留原文的主位结构

1.原文结构简单

英汉在主位结构上存在差别,但也有共通之处,这一点尤其表现在一些以SVO结构排列的简单句上。英汉所具有的线性顺序大体相同,当英汉语篇可以用对等的主位结构表达时,采用对译的方法,或者说保留原文的主位结构不会造成意义上的偏差。如:

原文:那个人是我的老师。

译文:That man is my teacher.

2.突出新旧信息

上面已经谈到过,主位结构传递了已知信息和新信息。因此,改变主位结构,有时会造成新旧信息的转变,说话人所要强调的重点发生变化,其交际意图难以得到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保留原文的主位结构是正确的选择。

原文:

Jane:we should finish our reports with the equipment in the lab.

Tom:But the one in the lab are always occupied.

译文:

简:我们应使用实验室的设备来完成报告。

汤姆:但一直有人占着那些设备。

汤姆所说的“but the one in the lab”是句子的主位,“the one”指代前面提到的已知信息,即简所说的“equipment”。述位中的信息点是“always occupied”。而在译文“但一直有人占着那些设备”中,主位是“一直有人”,述位是“占着那些设备”。这与原文主位和述位的顺序恰好相反,把“设备”这个已知信息放在句尾,令所要强调的焦点信息发生了改变。因此,汤姆的话应被译成“但实验室的设备一直有人占着”。

3.原文的主位结构体现了独特的修辞效果

原文的主位结构有时还体现了特定情景下独特的修辞效果,对表达说话者的交际意图起到推动的作用。原文中这种实现交际和修辞目的主位结构应当在译文中得以保留,否则则会使译文丧失原文的修辞色彩,影响对说话人交际意图的传递。如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有如下一段话:

原文:

(1)For us,they packed up their few worldly possessions and traveled across oceans in search of a new life.

(2)For us,they toiled in sweatshops and settled the West;endured the lash of the whip and plowed the hard earth.

(3)For us,they fought and died,in places like Concord and Gettysburg;Normandy and Khe Sanh.

译文:

(1)为了我们,他们收拾起仅有的财产,飘洋过海寻找新生命。

(2)为了我们,他们在血汗工厂辛勤工作,在西部安顿下来,忍受鞭打,开垦恶土。

(3)为了我们,他们战斗死亡,在康科德和葛底斯堡,在诺曼底和溪山。

原文每段都以带有“for us”的标记主位开始,语义相关、形式相同的结构连续出现。这种排比结构在演讲语篇中经常出现,增添了演讲的节奏感和感染力,富有号召性。演讲者利用标记主位结构来吸引听众,以实现自己的交际意图。在这种情况下,译文最好保持原文的主位结构,否则会打破原文通过排比结构所建构起的连贯通顺,损害了原文的修辞意图。

(二)转换原文的主位结构

对英汉主位结构的处理,进行结构上的转化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由英汉主位结构各自的特点和彼此间的差异所决定的。英语主语主位和汉语话题主位的转化是英汉互译中常见的问题。译者可以利用目的语中已有的结构替换源语结构,使译文达到相同的效果,实现原作者的交际意图。

1.英语主语主位转换成汉语话题主位

原文:He must go forth into the country;he must sojourn in villages and hamlets;he must visit castles,villas,farm-housed,cottages;he must wander through parks and gardens;along hedges and green lanes…(Rural Life in England,Irving)

译文:他必须走入农村,在大村小庄住一个时期;古堡、别墅、田舍、茅屋他都应该去看一看;园林之胜,他应该去漫游一番;矮篱绿径,他应该去走走……(夏济安译)

原文语篇是以“he”为无标记主位组织而成,主位由主语充当,而在译文中则被转换成话题主位结构。进行这种转换的原因是:如果译文是按照原文的主位结构进行翻译,那译文的叙事手法会让人觉得累赘,不简洁。在英译汉时,主语主位向话题主位的转换是经常使用的手段。转换后的译文更加灵活生动,既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又很好地传递了原文的内容。

2.汉语话题主位转换成英语主语主位

在汉译英时,将汉语的话题主位转换成英语的主语主位是经常使用的手段,目的是为了使译文符合译语的句法结构和表达习惯。汉语的语段通常是由话题引领,其后的内容围绕此话题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令译文结构分明,层层递进。调整小句的主位以符合译语的结构在所难免,有时甚至还需对整个段落的句子顺序进行重构。

原文:但我的来做小说,也并非自以为有做小说的才能,只因为那时是住在北京的会馆里的,要做论文罢,没有参考书,要翻译罢,没有底本,就只好做一点小说模样的东西塞责,这就是《狂人日记》。

译文:I want to add here only that I came to write short stories not because I thought I was talented,but because I could only write something like a short story in order to perform a perfunctory duty...[5]

原文的话题是“但我的来做小说”,后面是对这个话题所展开的陈述。译文则是由主谓结构构建,取代了原先的话题主位。不管是句子层面上的互译,还是语篇层面上的互译,这种对原文主题结构的处理是汉译英时的常用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在有些情况下,对原文主位结构的保留和转化都是可取的方式。且随着中外交往的不断加强,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已被双方的读者所接受。译者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和结构,甚至是个人的行文风格进行选择。

(三)主语的增补或删减

英汉在主位结构上的差异还体现在主语的省略与否,这一点在上文中已经提及。针对这一差异,译者在英汉互译处理主位结构时,还要注意对主语的增补或删减。

在英译汉时,许多句子中的主语或是物主代词都需省略。如:He stood there,arms folded and shook his head.——他站在那,抱着胳膊,然后摇了摇头。而汉语是意合的语言,句子的重点在于语义的传达。在不影响语义传达的情况下,主语省略很常见。如在《老残游记》的第二回有这样一段话:“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一位姑娘。年纪十八九岁,装束和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这段话是对姑娘外貌的描写。虽然句中没有主语,但却表达了完整的意思,读者一看便知描写的对象是谁。但在翻译时为了防止句法结构不顺或损害意义的传达,则需补上主语“Amidst the feverish bustling,there appeared on the stage a girl about eighteen or nineteen years old,dressed up just like the former.Her face was shaped like melon-seed. Her beauty was above the average woman— charming but not coquettish,and a clarity of complexion but not coldness.”[6]

主位结构在句子的构成和语言的信息传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构建也起到很大的影响。由于英汉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在主位结构上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对主位结构的处理会直接影响到译文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作者交际意图的实现与否。本文从主位结构理论出发,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主位结构的不同,探讨了在英汉互译中对主位结构的处理方式,以期能够对英汉互译产生积极的帮助。

[1] Thompson,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119.

[2]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ed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37-38,38,334.

[3]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136.

[4]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Edward Arnold,1985:37.

[5] 单其昌.汉英翻译讲评[M].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9:89.

[6] 王治奎.大学汉英翻译教程[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5.

猜你喜欢
主位英汉主语
谈谈引导主语从句的连接词的用法
巧用无灵主语,让续写更灵动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特征研究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智富时代(2018年6期)2018-08-06 19:35:08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基于句法位置和主位推进模式的代词回指偏误考察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盘点高考中的特殊句式(二)
青苹果(2014年2期)2014-04-29 20:31:27
英语中的虚主语“it”和汉语中的虚主语“他”异同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