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心理学在我国的现状与未来方向探析

2012-08-15 00:54黄刚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学康复心理

黄刚

康复心理学在我国的现状与未来方向探析

黄刚

随着医疗制度的不断改革,在医疗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注重患者的心理变化以及患者心理变化的过程对所患疾病的转归的影响。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研究,学者们探讨出一门新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康复医学经过60多年的长期发展,从一门跨科性的学科逐渐发展成一门学科群,而康复心理学在这个学科群中逐渐成长为康复医学学科群中一个重要的学科[1]。康复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康复领域中有关心理问题的学科。它是康复医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它把心理学的系统知识应用于康复医学的各个方面,主要研究伤、病、残者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心理因素对残疾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作用等。康复心理学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康复心理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其发展过程越来越科学,越来越规范,提供相关康复心理咨询的人员均经过专门的科学化训练,由专业的心理学科人员来承担。康复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诸多坎坷,在它未来的发展方向上也越来越被要求与我国的医疗发展实际相适应、与康复治疗过程相匹配。本文将探讨康复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康复心理学在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预测,以期给我国的康复心理学发展提供相关借鉴。

康复心理学;发展现状;发展方向

康复心理学的发展

康复心理学是在康复医学和心理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康复心理学源于美国,1956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第22个分会--康复心理学分会,该分会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宣传以及参与残疾康复知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并且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康复机构,培养高素质的研究与临床工作者提供相关的临床服务以及教学管理等,这些措施使康复医学得到迅猛发展,促使康复心理学逐步从机构走向社区以及家庭[4]。从事康复心理治疗的相关人员大都是专业学习心理学人员,心理康复工作者在康复工作中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研究残疾人及其家属的行为、经历、态度、评定康复治疗的有效性,评估残疾人及其所处的环境、设计和实施康复方案,并控制整个实施过程。在临床康复心理实践中主要处理各种社会心理和实际问题,像诸如社会活动状态、情绪好坏、家庭关系、日常生活、就业和独立生活等。传统的医学理论认为在康复过程中的综合治疗以及康复心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我国传统的医学著作中就有相关记载,像《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就提出“故圣人杂合而治,各得其所宜”中就强调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5];《名医类案》中也提出理喻以及解释的理论,提出在治疗精神病过程中,结合静坐沉思来治疗会获取较好的疗效。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中,像气功、导引以及太极拳中都会对身心健康起着明显效果。我国康复心理学的产生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康复的目标也由只重视器官、肢体等生物功能方面向完整的人(心身并重)的整体功能的康复转变,并提出了由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构成的全方位体系[6]。

康复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康复心理学的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分别是患者行为与患者残疾之间的关系,康复心理治疗相关技术的使用在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的康复心理测验。

1.患者行为与残疾之间的关系。患者的行为与患病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患者行为对残疾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残疾对患者本身的心理行为造成的影响,同时还有患者自身的心理行为对病情的适应情况,例如在治疗过程中主要研究哪些心理情况,哪些社会行为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出现变化,如何改变患者的环境以及如何通过行为模式的改变来降低残疾的发生率。在研究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康复心理学良好的临床研究效果,康复心理学家引用适应的概念,所谓适应概念是指患者的心理变化经过否认-忧郁-解决或接受这样一个过程[7]。Kubler曾在1969年提出一种心理康复的阶段学说[8],主要内容是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会出现否认-愠怒-谈判-抑郁-承认或者接受的变化阶段。Kruegor曾在1984年提出一种新的理论[9],即心理变化会呈现出心理休克期-否认期-抑郁反应期-依赖反应期-适应期的变化过程。心理康复过程中并不是每个病人都要经过上述这种反应阶段的变化,但就康复治疗过程来讲,通过研究患者的心理变化来建立一种新的反应患者病情发展情况的体制,可以促使病人逐步恢复到最高功能。

2.康复心理治疗相关技术的使用在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康复心理学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借助相关的心理治疗技术,几乎所有的心理治疗技术都可以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使用,在所有的技术应用中,行为技术的应用相对来讲较为普遍。在整个康复机构中,心理问题的涉及范围较广,甚至可以扩展到人类行为的整个范围。在康复治疗起步发展初期,大多数认为康复治疗的主要工作是协助病人进行残疾的处理,但是通过近几年康复心理学的不断发展,普遍较为接受的观点是认为大多数病人在患有残疾前就已存在心理问题[10]。因此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心理康复的情况具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残疾前的问题,一种是残疾后的问题。所谓康复心理治疗,主要采用语言以及非语言的方式医治心理异常现象。在残疾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心理康复主要体现在解决患者因残疾问题而出现的问题以及因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残疾问题改变的情况。

3.相关康复心理测验。康复心理学除了要注意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应注意负责研究相关的康复心理评定工作,主要是指通过各种心理评定手段的使用,获得患者的相关心理行为变化以及心理特征[11]。研究该项目的主要作用是了解残疾人心理障碍的性质以及心理障碍可以表达的程度,通过了解的相关资料掌握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心理行为变化,研究病患的心理变化规律等。心理康复的专业人士还可以通过使用各种心理测评的方法来对病人进行康复情况进行检查,对病人做出相关较为准确的心理鉴定以及患者的病情恢复评价和诊断。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康复心理的测验方式有多种,比较常用的是智力测验、个别能力测验以及情绪评定[12]。所谓智力测验主要是应用于评估患者康复前后的智力水平变化,特别是检查与心理康复训练有关的智力,像学习智力水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患者的运动感知能力等都是可以测验的手段[13]。患者的个性能力测验主要是包括对患者注意力、记忆力以及患者思维能力进行的单项测验,个别测验的进行主要是了解受试者的需要、动机以及受试者的兴趣、爱好、气质等,通过对个性的测验以及与社会行为有关的相关特征,结合康复心理训练对病患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情绪的评定主要是对患者进行是否有焦虑症和抑郁症出现的情况[14]。患者的相关心理测验是一个可以给康复心理学专业人员提供可以参考的数据资料,以便估计患者出现的最高程度康复的心理趋向。

我国康复心理学的发展现状

我国最早有明确提出康复心理学概念的是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心理学家黄嘉音在精神科方面尝试运用心理学相关原理分析和解释患者的病因[15],该阶段内我国的康复心理治疗最主要的成就是进行了支持疗法的实践。建国后的心理学工作者创立的对有效治疗神经衰弱的"快速综合治疗方法"也逐渐被学术界所接受以及认可。而在此阶段内我国的康复心理学发展主要借鉴前苏联的发展方式,前苏联学术界的影响在我国心理学界的发展占统治地位,而此阶段内逐渐冷落西方发达国家的心理学相关理论。康复心理学在我国发展到1966~1976年,这十年间由于政治原因我国的康复心理学发展也受到极大影响,整个心理学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而1978年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康复医学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我国政府也不断认识到康复心理学在疾病康复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社会大众也不断加大对康复心理人员的需求,因此高等医学院等较为广泛的开设了医学心理学以及康复心理学等课程。而在全国各省部级医院以及康复中心或高等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也相继建立了心理康复病房,临床上也不断通过对心脑血管疾病、残疾人以及精神病等康复领域加大临床研究,特别是1994年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专门的康复心理学专业委员会[16],更加推动了我国的康复心理工作的发展。康复心理学经过近50年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康复心理学的发展也已掌握相对完善的发展体系。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际以及国内学术交流的增多,发达国家的心理治疗理论研究以及相关治疗技术,像系统脱敏法、交互作用分析法以及人本主义理论等都受到国际范围的好评,也是我国心理教育学家所推崇的治疗方式。我国的康复心理学虽然实现不断发展,但目前我国的康复心理学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整个国际大环境来讲,我国的康复心理学发展起步较晚,就医的大多数患者对心理产生的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患者自身缺乏求医的概念;而且目前我国的心理康复专业人员以及相关的专业机构较少,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百万人口有13.3个心理学工作者,而其中硕士学位的占不足19%,而早在1991年,美国的统计资料显示美国每百万人口大约有550个心理学工作者,其中87%的心理学从事人员具有心理学或者哲学博士学位[17]。在学术观念、机构设置以及从业人员的安排上我国的康复心理学发展都较国外发达国家发展缓慢,与发达国家的康复心理学发展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医患之间的观念认识较为陈旧,医护人员往往只重视挽救患者生命,重视生物因素而忽略了在康复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变化,患者自身也没有对康复过程中自身的心理变化引起足够重视,缺乏求医的基本意识;二是相关的心理康复从业人员以及相关机构较少,没有较为完善的康复心理专业教育从业标准以及相关的资格认证,康复心理学的职业化发展程度较弱;三是针对康复心理学的发展,大都借鉴前苏联或者美国的发展经验,而忽略了结合中国国情发展康复心理学,缺乏较为成熟的系统化本土化研究。

康复心理学未来发展方向探析

康复心理学的发展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实现,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过程,减少因心理问题造成的病情缓慢情况,实现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针对我国的国情特点以及我国相关的康复心理学发展情况,要实现康复心理学未来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我以为要做到如下几点:

1.医护人员转变自身观念 抓住康复心理学的发展机遇,实现康复心理学的大发展。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社会大众都在面临者新的社会问题,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新的选择以及更大的心理压力,现代社会中普通大众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因而心理咨询以及相关的心理治疗需求会有极大的市场前景[18]。医护人员要抓住这个社会大环境下导致的发展契机,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咨询工作的展开,切实开展有效心理咨询、治疗以及相关的康复工作,实现我国康复心理学的大发展。首先医护人员要从意识上改变对康复心理学的认识,转变陈旧的对心理学的认识,推动从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19],树立起挽救患者生命与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并重的意识,提高生物模式与社会心理并重的观念,加大对康复心理学的宣传,加深医护人员对康复心理学的医疗作用以及医疗意义的认识,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

2.政府提高对康复心理学在患者康复过程中重要作用的认识通过扩大医疗投入等形式推进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治疗、心理康复的职业化进程。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心理服务领域也在实现不断扩展,目前心理治疗的领域已广泛扩充到商业、家庭、就业以及职业发展、军事领域等社会各个方面,目前市场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导致心理咨询活动以及心理康复活动等进入职业化的发展进程中。心理康复治疗的实现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只有政府重视,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到心理康复运作中,我国的心理咨询活动以及心理康复的发展前景才能相对乐观,才能对我国的心理咨询以及康复治疗发展前景提供强有力的规划、指导以及资助,而且这也将是推动康复心理学实现职业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康复心理学的立法保护,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以及资金上的资助,像制定相关的心理咨询规范、康复心理学从业人员资格证认证制度以及相关康复心理学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标准等,促进康复心理学的职业化运作过程。

3.医疗体系管理中加强对医疗人员的管理 不断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提高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治疗、心理康复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对医疗队伍的管理,不断完善相关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及心理康复资格认证制度、职业道德标准以及相关监督体系,保证医疗队伍的从业意识严肃性,促使心理康复从业人员的服务状况逐渐向规范化以及专业化方向发展[20]。通过定期培训或组织外出学习等形式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准。充分发挥中国康复医学会等学术机构的作用,加强与发达国家有关康复心理机构的联系,不断借鉴与学习发达国家康复心理咨询的先进经验。在高校医学院中设置相关的康复心理学课程,条件充分的高校可以提供专门的研究生培养点机会。同时也可以提供相关优秀专业人才出国留学或出国交流等机会,不断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以及过硬技术能力的骨干人才,带动医疗队伍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不断结合我国的国情,针对我国的社会制度以及相关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特点,加强对康复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丰富以及完善我国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治疗、康复的相关理论以及相关技术,并利用该理论以及相关技术,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更好的实现社会认同。

4.社会支持 康复心理学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利用积极心理因素实现病人的康复,利用积极的心理因素主要是指要培养患者的积极情绪,通过心理上以及社会的支持,加上医护人员提供的指导措施,在病患康复过程中不断鼓励病患培养乐观、自信以及顽强的心理状态,通过引导患者的积极心理因素,促进患者机体的抗病能力以及充分发挥患者肢体的器官代偿功能。所谓肢体器官代偿功能主要是指通过运动的形式让患者感受到来自集体的力量或者来自外界对自身的肯定,像可以组织残疾人参加残疾人运动会或者相关文艺工作等,组织病患进行登山运动或者某种集体活动,让患者充分体会到通过集体战胜困难后的那种力量,充分发挥患者的乐观情绪。在利用患者积极心理因素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动员患者的心理代偿功能来实现。所谓心理代偿功能是指人类的心理活动功能存在很大的潜力,当人们因某种不幸丧失了某种心理功能之后,人体的其他心理功能会代偿失去的某种心理功能[21],像在现实生活中,盲人因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听觉以及触觉功能从而很好的维持了对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情况,并能实现与他人很好的交往。甚至有的断臂人在经过长期锻炼后,可以实现用脚穿针引线,实现生活自理。利用患者的积极心理因素还可以通过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活动,建立正确的求医行为来实现。

5.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力度 康复心理学的发展还应注意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而人才队伍的建设应主要依靠康复心理学相关教学措施的开展来实现。医疗模式的不断改革,促使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已经逐渐从单一的器官或肢体的康复向身心功能的全面完善方向转变,为适应康复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康复心理的正确认识以及正确指导,通过不断改善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等来实现康复心理学人才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康复心理学的相关特点来实现教材的建设以及教学的相关安排。康复心理学的授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怎样通过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来排解患者出现的康复障碍,帮助患者逐渐认清自身所患疾病,并通过相关理论知识或操作技能来帮助患者适应现实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临床实验及学生的实习、见习课时,通过在实践工作中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以及科学思维。康复心理学学科不仅仅是一门理论知识很强的学科,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其操作能力的实现,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是康复心理治疗师的基本素质。思维能力是人们对实践对象的主观能动反映,心理治疗师思维或者思维方式的品质对认识实践对象有着重要意义,良好的思维品质习惯,能够提高心理治疗师对实践对象认识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正确思维的引导以及培训,加强学生对本学科知识难点及重点的掌握,同时也培养学生面对患者存在心理问题时能够有自己科学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同时要注意加强学生实验课以及实习课的课时,在实验课中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例如训练学生的徒手心理测试能力以及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估[22];模仿患者的特点或者深入到患者队伍中去,亲身体验患者的生存环境,与患者进行切身交流,加深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充分了解。在实习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敢于接触患者,敢于实践,对实践课中出现的病例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为康复心理学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

1 于锡香,刘在治.康复心理学发展与展望[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1,2(3):58-60.

2 Laurence P.Behavioral psychology i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clinical applications[M].Baltimore/London:Williams& Wilkins Co.,1980:436.

3 Sameniene J,Krisciūnas A,Endzelyte E.The evaluation of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s on cognitive dysfunction and changes in psychomotor reactions in stroke patients[J].Medicina(Kaunas).2008;44(11):860-870.

4 岳文浩.心理康复在现代疾病康复中的地位及各学派的心理康复方法[J].现代康复,1997,1(5):324.

5 卢长国.康复心理学及其服务功能[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0(30):26.

6 南登昆,黄晓琳.实用康复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5-16.

7 孙瑞台.生物反馈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J].康复与疗养,1990,4(20):40.

8 于锡香,刘在治.康复心理学发展与展望[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0,2(3):58-60.

9 吴菁,刘晓虹.创伤急性期伤者心理评估现状与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8):761-762.

10 Sanderson K,Andrews G.Prevalence and severity of mental health-related dis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to diagnosis[J].Psychiatr Serv.2002;53(1):80-86.

11 Palmer S,Wegener ST.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Overview and key concepts[J].Md Med.2003;4(4):20-22.

12 Lee MH,李庆文.物理医学与康复作为一门学科在美国的发展以及美中的关系[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2):100-101.

13 Yohannes AM,Connolly MJ.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s in the UK:a national representative survey [J].Clin Rehabil,2004,18(4):444-449.

14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Statement on home care for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disorders[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5;171(12):1443-1464.

15 Stucki G,Reinhardt JD,Imamura M,et al.Developing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ISPRM):following through[J].J Rehabil Med.2011;43(1):1-7.

16 Langhammer B.New concepts and evidence based practice in physiotherapy:examples from stroke rehabilitation[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1):6-11.

17 张雷,David C.The future of psychology: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scientific psychology[J].心理学报,2007,39(3):381-382.

18 Bjorklund DF,Pellegrini AD.The origins of human nature:Evolutionary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M].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3:144-147.

19 Geary DC.The origin of mind:Evolution of brain,cognition,and general intelligence[M].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6:205-206.

20 Li HY,Yang LQ.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in a cross-culture perspective[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3):235-240.

21 Glisky EL.Changes in Cognitive Function in Human Aging[M].In:Riddle DR,editor.Brain Aging:Models,Methods,and Mechanisms.Boca Raton(FL):CRC Press;2007.Chapter 1.

22 Ward JA,Akers G,Ward DG,et al.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a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 in a community hospital setting[J].Br J Gen Pract.2002;52(480):539-542.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

康复心理学是指研究残疾人以及病人在康复过程中的心理规律,通过对患者心理规律的研究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并按照这一心理变化规律[2],在治疗过程中克服病人的消极心理因素,激发起引导病人的积极因素唤起病人的乐观情绪,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患者机体的代偿能力,促使病患因患病丧失的相关功能获得恢复或者改变,使患者的心理创伤能得到愈合,恢复其社会适应能力且享受到作为正常人应该享受到的相关权利。康复心理学主要是康复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康复心理学主要的探讨内容是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应用到病患康复治疗过程中,研究伤、残、病患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特别是患者的心理变化对患者治疗过程的影响[3]。通过对疾病康复者心理规律的变化研究,总结心理因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发生、发展及变化作用,探讨如何使患者相关身体功能康复。

猜你喜欢
心理学康复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