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桦 卢兰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若不能得到及时的系统性治疗,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1]。中医的观点认为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胃痞的范畴,病机多是脾胃失宜,本虚标实,寒热错杂所致。今尝试对2011年1月到2012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到2012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68例,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61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1年。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2.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按《内科学》的诊断标准确诊[2];②无合并其他慢性系统性疾病;③接受治疗前1个月以内未接受其他系统治疗;④无食物药物过敏史;⑤能遵医嘱规律进行治疗并按时复诊者。
3.研究方法: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1g Bid、克拉霉素0.5mg bid二周,联合奥美拉唑20mg Bid、胶体果胶铋 l00mg Tid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四君子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给予的基本方为:黄芪20g,党参、茯苓各15g,白术10g,炙甘草6g,海螵蛸、法半夏各12g,干姜、黄芩各9g,黄连4g,木香7g,砂仁10g,大枣4枚。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内容。
4.疗效判定标准: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分为显效:症状消失,胃镜提示胃粘膜炎症消失;有效:症状减轻,胃镜提示胃粘膜病变范围减小50%;无效:症状较前无减轻,胃镜提示胃粘膜病变较前无变化或加重。
5.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 13.0版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例)
2.不良反应情况:治疗期间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患者在开始治疗1周内服药后腹部不适,患者表示可以耐受,故未作特殊处理,1周后症状消失。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大部分学者倾向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主要病因,主要是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可以突破并破坏胃粘膜屏障并在胃上壁细胞表面定居,从而对胃粘膜产生屋漏样效果;加之患者的辛辣刺激或过冷过热的饮食、吸烟、过于粗糙的食物反复作用于胃粘膜,也可使胃粘膜屏障受损,令粘膜充血或局部营养障碍加重该病;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也可以令含胆汁和胰液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令H+和胃蛋白酶反向弥散进入胃粘膜。以上因素均可破坏胃粘膜屏障,致使该病反复迁延不愈,西医治疗也基本针对这些病因进行治疗。
中医的观点认为该病多以外邪侵及脾土,日久伤及脾胃,导致脾胃虚弱,中虚不运,升降无力;而中虚又易招致实邪侵扰,可见痰湿阻滞或食滞中阻。两者互为因果,终至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是故出现胃脘疼痛,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嗳气反酸等。所以中医是以健脾益胃,调理气机为基本的治疗原则,而我们的方中黄芪、大枣合四君子汤健益脾气,化生气血;半夏、木香、砂仁理顺中焦气机,使脾升胃降,脾胃功能恢复正常;干姜散寒,黄芩、黄连泄热,辛开苦降,调理脾胃;辅以海螵蛸制酸。此方合用补中有行,升中有降,寒热并投,有通畅气机之效。同时我们联合西医常规的抗HP感染和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
从本研究中我们发现,采用四君子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方联合西医治疗的观察组在显效和总有效率上均优于仅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说明中西医联合治疗可能存在协同效应,且没有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该治疗方案是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案,适合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1 张卫东,白卫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7):83,96.
2 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82-386.
3 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等.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14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