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兰
对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确切的神经生物发作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所以在治疗上一直是一个棘手问题。除了氯氮平等精神药物控制外,目前报道[1]有称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于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效果明显且无明显的副作用。本研究就是运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主要是观察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以便为临床的报道提供依据。
1.临床资料:选取2002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治疗10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例为研究对象,男46例,女54 例;年龄(21 ~73)岁,平均(33.1 ±4.3)岁;病程平均(10.1±3.3)年。入选的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2]: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符合Kane提出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③排除严重的躯体、器质性器官损害以及药物滥用者。所有治疗均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字。
2.方法:在服用氯氮平50-400mg/d的情况下运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治疗前先予以麻醉,先静脉推注利多卡因0.5mg,然后再推注丙泊酚2-4mg/kg,以患者眼睫毛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为标准,最后推注0.2%氯化琥珀酰胆碱50-80mg,在推注的同时予以面罩给氧,以患者四肢肌束震颤结束再予以通电治疗。本次研究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器采用的是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多功能电痉挛治疗监测仪。
3.疗效评定:参考有关的文献[3]结合PANSS进行评定。
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且以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从表1中发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的1、4、12周在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一般精神病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情况比较(±s)
表1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情况比较(±s)
PANSS 治疗前 治疗1周 治疗4周 治疗12周总分 89.34 ±27.31 76.82 ±23.17 64.41 ±18.6 62.63 ±14.2阴性症状 27.83 ±22.54 21.62 ±18.63 16.63 ±15.21 15.99 ±13.29阳性症状 23.78 ±16.42 20.31 ±14.21 14.58 ±12.45 13.85 ±12.31一般精神病理 40.49 ±18.71 32.72 ±13.17 26.32 ±10.32 25.79 ±9.73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一直是临床上的疑难杂症,目前大部分的观点认为约有三成的精神分裂症属于此类型,氯氮平是目前主要的控制药物之一,但是其随着服用的时间变长,耐药性增高,副作用变高,疗效往往不尽人意。但是从本次的研究中看出,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显著,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疗效并未降低,可见其治疗效果是满意的。
无抽搐电休克目前属于精神科常用的一种现代物理治疗方法,其作用机制是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发患者意识丧失,皮层广泛性脑电发放和全身性抽搐,最终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4]。且患者是在麻醉下进行的,无痛苦体验,患者的依从性较好。
本次的研究重点是关于其临床效果方面,另外从治疗12周的副作用看,治疗前后的副作用相当(主要是记忆的下降),并无出现其他的并发症,且在治疗停止1周后则恢复正常,这说明此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好。但是有临床报道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发病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以及婚姻状况等有密切关系,故我们在治疗同时要依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分别予以对症治疗,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临床效果。
1 黄隆光,吕亚华,徐文耀,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5):2248 -2250.
2 黄海锋,杜宝国,张传福,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1):97 -98.
3 张红旗,马晓娟,赵琳琳,等.音乐治疗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32):212-213.
4 丁玲,马燕娟.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100例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1):82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