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洪芳
所谓围绝经期,就是指女性从出现卵巢功能衰退征兆到绝经期一年之间的时期,其是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或者发生波动而导致以植物神经系统等紊乱合并神经心理症状为核心的综合症状[1]。而围绝经期供血的临床症状是子宫异常出血、月经紊乱、休克、贫血等。这种疾病的存在不仅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而且严重时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
1.一般资料:本组所研究的5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她们的年龄在30-54岁之间。随机将这些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25例患者。这50例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是月经周期缩短、月经淋漓不尽、月经量过多、子宫异常出血等。这些患者中排除子宫内膜出现癌变的症状,均进行刮宫手术。
2.方法: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安宫黄体酮药物的治疗,在刮宫手术结束后的第十五天开始服用10毫克安宫黄体酮,每10天为一个周期,需要连续服用六个周期。而对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米非司酮药物的治疗,在刮宫手术之后需要口服10毫克的米非司酮药物,每天三次,在止血成功之后的第三天要坚持口服10毫克/天,需要连续口服六个月。两组患者在接受刮宫手术之前需要进行血常规、B超、CT、以及肝功能的检查,排除子宫肌瘤、全身性感染疾病以及卵巢肿瘤等疾病。对两组患者在服药期间与停止服药之后子宫内膜的厚度、阴道流血的状况以及性激素分泌状况的变化进行对比性分析与研究,每个月要定期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检查。
3.评判标准[2]:本组研究疗效的评判标准包括:一是无效,即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出血时间与出血量没有明显变化;二是有效,即患者多的月经周期、月经量逐步恢复正常。
利用统计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对米非司酮与安宫黄体酮在治疗女性围绝经期出现的功血疗效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两组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缓解,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好于对照组患者,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疗效见表1。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逐步变薄,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变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的变化
女性围绝经期出现的功血症状是当前妇科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是由于下丘脑、卵巢以及垂体系统的神经内分泌出现紊乱症状而引发的疾病,是卵巢功能衰退的重要反应。这种疾病的存在不仅影响女性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而且严重时可能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3-4]。在临床的诊治过程中经常采取月经后半周期合并孕激素来有效对抗单一的雌激素对患者子宫内膜的增生效果,进而有效改变患者子宫内膜的分泌期而有效治疗女性围绝经期中供血疾病。但这种方法存在治疗过程突破性出血症状的问题。而米非司酮作为当前人工合成的一种药物,在抗孕酮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不仅可以对患者的下丘脑产生效果,而且可以对患者的垂体起到直接的作用进而有效抑制LH、FSH的分泌,在卵巢中可以与其中的孕激素受体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抑制雌激素的分泌与卵巢卵泡发育。而安宫黄体酮属于醋酸甲羟孕酮片的一种,在功能性闭经、痛经、先兆性流产、子宫内膜异位以及晚期乳腺癌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5-6]。在本组所研究的5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中,服用米非司酮药物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好于服用安宫黄体酮药物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在服用米非司酮药物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变薄的程度较高。
另外,米非司酮药物对于患者子宫内膜中的孕激素受体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具有干扰子宫内膜生理功能与部分血管生存的作用,从而起到抑制子宫内膜增生的作用。在服药期间对两者患者的肝功能进行定期检查,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在实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科学控制米非司酮药物的给药剂量,不仅有助于提升女性围绝经期功血症状的治疗效果,而且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活质量。
1 王颖.米非司酮与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性功血的疗效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02):139 - 141.
2 张建鸿,罗国英.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7例临床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02):134-136.
3 许丽华,车小群.安宫黄体酮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4):315-316.
4 李耀红.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35):423 -425.
5 古赤秀.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血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1):534-535.
6 林晓冰.2种药物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比较[J].中国药房,2008(17):720 -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