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作用

2012-08-15 00:54:01张玉娟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23期
关键词:肢体医护人员障碍

张玉娟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一种人体突然因为脑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疾病,所以还可以称之为脑血管意外[1]。脑卒中如果不能及时和正确的得到治疗,通常会造成患者出现肢体残障,或者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严重的身心损害[2]。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开展和完善,对于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应用的可能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许多文献指出应用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都有着较好的效果[3]。优质护理还要跟随患者的需要,有效的提高服务质量,要为患者提供一个优质、低耗、满意和放心的医疗服务。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12月间在某医院进行治疗的患有脑卒中的患者共500例,其中有男性患者310例,女性患者190例,年龄均在45~80岁之间。这500例患者中,有325例为脑梗死,有175例为脑出血,所有患者都是经过MRI和头颅CT检查确诊,都为第一次发病。有261例患者为运动障碍,有376例为运动障碍伴随语言障碍,有80例患者为感觉障碍,有162例为脑卒中抑郁。这里要针对不同临床情况的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使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和恢复。

2.方法

(1)和语言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沟通:这种脑卒中患者的语言功能有障碍,所以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要,就会造成他们情绪波动、烦躁以及自卑。医护人员应该耐心讲解患者不能说话或者是吐字不清的缘由,体贴、鼓励患者通过其它任何方式向医护人员和家人表达自己的需求,采用笔、本子、图片、手势和表情来简单有效的沟通。和感觉性失语的患者进行沟通时,要尽量减少外来干扰,除了要去掉患者周边分散其注意力的物品(如电视),还要和患者单独谈话。对于运动性失语的患者沟通应该尽力提出简单易懂的问题,可以使患者通过"是"和"否"或者是点头和摇头来进行回答。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沟通时态度应该诚恳,患者由于病征的原因,回答和反应问题的时间都会比较长,应该给予足够的时间让患者作出反应,若是患者的听力有一定障碍,还可以通过图片的方式来进行沟通,对于文化水平比较高的患者,还可以通过书写沟通的方法来表达其意愿。

(2)和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沟通:有抑郁现象的患者经常是因为担忧自己的肢体功能和形象而产生的,患者会出现退缩的情绪,有的患者还会产生易怒、暴躁等情绪,还可能会提出一些过分和无理要求,更可能产生攻击行为,除了以上暴躁的行为以外,还会产生脆弱哭泣的情绪。医护人员应该和患者更加贴近,亲切的进行交流,巧妙的运用倾听和移情的方式来贴近患者,使患者和医护人员建立起比较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能够更加信任医护人员。这样可以更好的引导出患者的内心痛苦,通过沟通交流来释放压力,去除抑郁的情绪。医护人员最后需要向患者讲解通过锻炼可以建立起代偿的神经通路,使瘫痪的肢体重新获得意识,促使肢体神经能够再生。

(3)和意识清晰运动障碍的患者沟通:这样的患者意识是清楚的,不过会因为肢体功能的丧失而导致心情焦虑、烦躁和不愿意面对现实情况。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和疾病相关的信息,告诉他们这样的病情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来达到中枢神经系统重建的目的。医护人员关心、尊重、鼓励患者,可以给他们带来信心,克服焦虑恐惧的情绪。患者可以通过医护人员了解到康复训练的目的,让患者知道这样的锻炼可以早日康复,对肢体有很好的作用。

(4)和感觉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沟通:这样的患者对于各种各样刺激的感觉和感知都在消退,常常会因为感觉障碍而导致缺乏正确的判断以及产生紧张情绪和恐怖心理,这样会严重影响患者康复的心情[4]。医护人员应该关心和体贴患者,取得其信任,通过沟通使患者积极主动的去配合治疗和锻炼。要防止患者被床上异物、热水袋或者是冰袋弄伤。医护人员需要告诉患者防护措施,协助患者进行感觉训练,告诉他们训练的内容和意义,从而提高中枢神经的感知能力以及促进感觉功能的改善。

结 果

这500例患者,依据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沟通,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不光了解了脑卒中的相关知识,还达到了积极配合治疗的效果,有效的降低了致残率,也减轻了社会和家庭负担。这些患者中有一部分通过治疗后回到社会中,这样的积极配合治疗,其成效不可小视。

讨 论

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以被治疗的疾病,我国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存在着明显三高现象,分别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5]。脑中风给人体健康和生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给患者及其家属也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家庭和社会负担进而加重。所以,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提高脑中风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脑中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和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临床症状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等;出血性中风,其临床症状有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患者患了中风后,一部分中枢神经细胞坏死,使得脑、脊髓等神经损伤和病变总是造成患者的终身残疾。有文献指出,脑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神经功能的恢复重组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基础,也是康复治疗的主要理念,在早期应用以运动学习为主的康复运动疗法再加上正确的训练措施能够帮助患者的神经通路重建,减轻病灶影响,充分发挥中枢神经的代偿功能,有效的促进大脑皮层的活化和重组,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运动模式和运动功能[6]。通过本文的探讨研究得以证实,有效沟通的运用使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患者的康复率也得到了提升,此种针对不同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沟通的方法,是值得被推广使用。

1 张新农,王海合.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功能恢复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2):67.

2 李艳梅.急重症脑卒中并发症预防的护理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4):243.

3 张桂琴.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急性重症脑卒中的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2):239.

4 王淑敏,刘淑君,韩艳华,等.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09,31(5):545-546.

5 张久亮,李英姿,杨海英,等.脑卒中的中医传统病机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1):107 -110.

6 于名超,韦玲玲.浅谈临床中大面积脑梗死的处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9):139 -140.

猜你喜欢
肢体医护人员障碍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 06:32:02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肢体语言
第一财经(2019年6期)2019-06-25 19:26:10
肢体写作漫谈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4
跨越障碍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34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