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少军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头515041)
新形势下对青年学生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理性思考
郑少军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头515041)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项关系全局的大事。本文从当前我国的实际出发,着重论述了“八荣八耻”的意义、科学涵义,并根据当前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对新形势下加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新形势青年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胡锦涛总书记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为“八荣八耻”,要求我们自觉做到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为荣,以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为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对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建设文明民主国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那么,新形势下,如何才能对青年学生开展切实有效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呢?笔者认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这为全体人民提出了共同努力的道德方向。正如张帆委员所说:“八个为荣”是对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品德的坚持和体现;“八个为耻”则是中华民族道德准则所摒弃的。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相适应的,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是相协调的,它的提出,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思想道德领域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总体态势。大量的事实昭示着社会道德的进步,无论是“最美司机”吴斌在肝脏粉碎的情况下,强忍疼痛平稳停车保证了24名乘客的安全;还是“最美老师”张丽莉在危急时刻为救学生奋不顾身而被汽车轧断双腿,都在向我们诠释着道德良知,展示着文明风尚,反映着社会文明程度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悄然提升。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大量呈现,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演变,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和消极因素也反映到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社会出现道德失范、荣辱不辨的倾向,有的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扭曲。这使学校的德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年来,我们也痛心地看到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的事实,这也从某个方面说明这一倾向的严重性。2011年一段监控视频深深刺痛了人们的心:广东佛山,两岁女孩小悦悦,被两辆汽车先后碾轧,18个路人经过却都未施以援手,令人倍感世态炎凉、人情冷漠。确实,社会道德秩序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与矛盾,迫切需要解决。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重提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意义更是重大。因为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民族的希望,而青年时期又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如果能够给予他们正确的荣辱观引导和教育,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不同时代、不同阶级,有不同的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吸收、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有着丰富的内涵。中华民族历来是高度重视道德修养的民族,在历史上积淀了丰厚的道德思想,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荣辱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以孔子、孟子等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就已提出以“仁”、“义”为标准的荣辱观;此后,古人又提出了很多有关荣辱的格言,例如“立大志者,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等。先哲们认为,知荣辱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感。可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荣辱思想的精华;同时它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我们党一贯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并且总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地加以推进。2001年,党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任务、途径和方法,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继承了我们党对社个问题的认识成果。同时我们也客观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生活方式和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多元化,加上各种腐朽思想的沉渣泛起,有一些人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体现了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方面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指出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切实需要加强的方方面面,用新思想、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与时俱进。
从内容来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现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的需要出发,概括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的价值标准、规范和行为准则,贯穿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的关系。
其中,“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对咱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义,爱国是每一个公民应当遵循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对为人民服务崇高理想的继承和弘扬,凸显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核心,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是对科学精神的弘扬,对科学发展理念的正确总结。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崇尚科学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借助科学的力量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对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的概括。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辛勤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否热爱劳动,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尺度。上述“四荣四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原则的集中概括。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是对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揭示。核心在于大力倡扬“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每一个公民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都应当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目前,中国正在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社会的道德支柱,只有人人讲诚信,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奠定基础。“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是提高我国公民遵纪守法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指针。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依法治国是我们基本的治国方略,遵纪守法是公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条件,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此“三荣三耻”体现的是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中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我党的优良作风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也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
可见,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中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为广大青年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指明了方向。只有让青年学生真正明白何为荣,何为辱,才能明德知礼,当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才会感到内疚,让学生学会“自律”,才是真正有魅力的教育。
1.学校必须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尤其是走进学生课堂。
正确的荣辱观不可能自发地树立起来,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把荣辱观教育摆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把荣辱观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并且要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体现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根据各门学科的特点,深入浅出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使青年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
那么,社会主义荣辱观该以何种方式进入学生课堂呢?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可以采用研讨的方式进入课堂,其优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谈体会、谈感悟,这往往比教师单纯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这应该是一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学的较好策略。另外,也可以情境式进入课堂,荣辱观教育应该避免空洞说教,教学内容应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可以创设一定的荣辱情境,让学生“置身局中”,诱发其中的荣辱体验。例如可以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观点转化为小故事、案例分析、读后感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金钱、婚恋、义利、诚信、法纪等,以促使个体产生内在的需要和情感上的共鸣,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青年学生中入耳、入脑、入心。
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共青团组织、辅导员或班主任老师更应自觉地把“八荣八耻”的教育要求纳入班级管理之中,将其日常表现与评先评优等挂钩,促使学生在提高自身素质时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推动者,使美好的思想道德在校园中蔚然成风。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
2.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师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师德建设水平,通过教师示范作用引领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治学态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将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教师队伍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教师素质核心部分就是师德。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模范作用往往会使学生“不令而从”,自觉地按照“八荣”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地远离“八耻”。所以学校应该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师德讨论、学习,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师德建设浓厚氛围,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教师在思想上认同荣辱观,在教育中传播荣辱观,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组建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3.拓宽教育形式,加大力度抓好养成教育。
知荣明耻,重在实践。一种道德规范,只有内化为人们的道德修养,转化为道德实践,才能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从而改变社会风气。做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否则荣辱观教育很难有实效,所以我们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青年学生思想成长的新特点,加大力度抓好养成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工作走了不少弯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将道德行为片面归因于道德认知,而忽视人的道德行为的养成。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所以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常抓不懈。尤其要把学生课堂与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以实现双赢。虽然课堂教学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往难以顾及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而社团活动刚好弥补了这一点,其活动的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加之社团活动往往是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愿参与的,所以往往能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它对于学生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有着传统课堂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社团开展各种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让学生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思想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
4.抓好环境育人,营造弘扬正气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青年学生由于涉世未深,更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从而混淆是非。这就要求我们发动各方面的社会力量,通过各种载体,进行系统宣传,净化社会环境,使之成为人人皆知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同时,净社会道德风气,既要靠良知、靠教育,又要靠制度来“保驾护航”,通过完善法制、强化监督、惩治败德等一系列制度手段,来创建健康的道德环境。
可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褒荣贬辱的新风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大家积极参与、共同践行,相信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也必将激励我们奔向新的精神高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1]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求是,2006,9.
[2]刘川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北京师范大学共青团网,2006,3.
[3]范印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求是,2006,19.
[4]苏荣.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求是,2006,9.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
[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辩证看,务实办.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