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2012-08-15 00:42李万莲林传红胡利军
文教资料 2012年22期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旅游

李万莲 林传红 胡利军

(安徽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系,安徽 蚌埠 233030)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应用型大学是当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全国本科高校总数中有近30%的新建本科院校是以应用型作为办学定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所谓应用型人才,就是指相对于高精尖理论型、学术型人才而言,掌握直接应用型知识和具有更具体实践能力人才的人,以培养这样的人才为使命的教育体系,就是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纪宝成,2006)。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存在一些问题,如因循传统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模糊、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针对性差、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等,致使毕业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旅游业大发展的机遇期,伴随着各种旅游新业态的出现,旅游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也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旅游本科人才的培养急需摒弃传统的“研究性”、“精英型”培养的路径,转向综合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

一、国内旅游人才数量及结构现状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十一五”时期,我国旅游从业总人数达7600万,其中,直接从业人数达到1350万,间接从业人数达到6250万;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旅游人才272万,占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数总量的20.1%。从人才培养层次来看,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设旅游相关院(系)或旅游相关专业的院校)共计2208所,其中高等院校1115所,中等职业学校1093所,2011年全国旅游院校旅游相关专业在校生共计108.33万人,其中高等院校在校生数为59.98万人;旅游管理专业的在校生数为31.19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52%,其中研究生占1.39%,本科生占39.73%,专科生占58.88%(国家旅游局人事司,2011)。来自《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的预测显示,到2015年,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将达到1.149亿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为1650万人,每年新增旅游就业6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为9750万人,年均增速8.65%,到2015年,大专及以上学历旅游人才将达到347万人,中高级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进一步提高(国家旅游局,2011),旅游人才培养目标与结构的优化迫在眉睫。

二、旅游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评析

旅游产业鲜明的实务性和操作性决定了其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很强的适应产业发展特点的应用型从业特质,越来越多的旅游院校开始思考、重视并积极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一)国外的经验。

国外旅游人才培养特别注重理论与实务的结合,同时,旅游高等教育与业界的合作关系密切。当前全球旅游教育最成功的培育模式有美国的“康奈尔”模式、瑞士的“洛桑”教学模式和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

1.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学院

强调学生科学、人文素质的培养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心理学、会计、金融等方面理论基础的夯实,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除了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外,学院还在第三学年的暑假及第七学期安排集中毕业实习,为期6个月。校内酒店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实习机会,学生既可以在饭店不同的部门转换,又可以在同一部门由基层做到主管职位。所有学生都必须在酒店的某一相关部门工作满800小时(黄建伟,2009)。

2.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

侧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和专业技能的训练的模式,店校合一或者学校建在饭店中是其主要的办学特色,学院课程设置包括三期专业课和三期带薪实习。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楼就是一家酒店,学生每天都置身在一个酒店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职业习惯,培养职业气质。另外每年6至9个月的带薪实习,实习在瑞士酒店或餐厅进行,学生有机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习过程中,在学习的同时培养实践操作规程能力,按照理论—实践—理论的原则,深化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在时间分配上,其实习占整个教学时间的60%,教师现场指导,把理论贯穿到实习中去(刘伏英,2008)。

3.澳大利亚国际旅馆学校

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饭店管理专业的学习为三年,分九个学期,其中三个学期让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实习分为校内见习和校外实习,校内见习是指第三学期学生在校全面运作校内酒店业务,实习期为十几周,以此获得专业经验。学生必须在饭店的各部门各岗位进行轮岗实习,以获得更多的饭店经营知识,实习课程成绩和理论课程成绩一样评估。校外实习包括经营性实习和管理性实习两部分,经营性实习在第四学期进行,学生必须在社会服务行业工作520个小时,由学生挑选自行适宜的岗位实习;管理性实习在第七学期进行,学生同样实习520小时,在实习岗位参与管理性工作,实习后再完成研究论文(郑柳青,2010)。

(二)国内好的做法。

近年来,国内旅游院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部分高等旅游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一些鲜明的特色,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1.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采用“嵌入式”订单办学模式。学院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把酒店的实际工作项目嵌入教学过程中,通过工学结合的形式,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引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主动构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自我反思、总结—再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校企双方投入精力,清晰界定各方的贡献。合作模式正从学校的被动响应式服务,现在已成功转型为企业积极主动地为专业教学提供更多服务支持,学院与企业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双需双赢”的原则,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接受职业训练,提前规划职业生涯发展,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职业素质明显提高,真正形成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多赢局面(班若川等,2011)。

2.福建武夷学院

全方位的旅游实训和实践教育模式。分学年设置不同的实践教育计划,大一学生以参观旅游企业的方式进行专业见习式实践教育;大二通过观察和分析实训案例及训练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来进行课程实践教育,系统提高对理论的领悟质量;大三进行课程教育与专业技能考证相结合的时间教育教学;大四进行带研究性的独立行业实践教育,(周作明,朱平安等,2008)。

3.沈阳绿岛酒店管理学院

采用“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校内实训依托原绿岛酒店的完善设施并加以整合,建成集餐饮、前厅、客房等为一体的全景教学酒店,学生入校后完全在真实的五星级酒店环境中接受体验教学的训练;校外实践,学院与多家五星级酒店达成合作意向,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五星级酒店餐饮部、前厅部、客房部的部门经理岗位能力。同时,学校还将学生作为企业员工,通过职位顶岗、案例研讨、班组总结会等形式有机地将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植入到学生的实践中去,将科学知识、人文教育与学生实践相互渗透,方便学生领会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班若川等,2011)。

(三)比较分析。

1.人才培养理念与培养模式存在差异

国内外在旅游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这不仅与各国旅游产业发展历程和发展阶段有关,还与各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密切相关。如英国的CBE(能力本位教育)模式被加拿大、澳大利亚及美国和西欧许多国家广泛运用于旅游教育中,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立、学习和运用,以使受教育者达到某种职业的从业能力要求为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基础。国内高层次人才培养多数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以高层次管理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的行业就业归属感、实践操作技能及情境应变能力训练不足。

2.实践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各方的参与度存在差异

国外旅游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是一种深层次双向合作,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美国的希尔顿饭店集团公司就与休斯敦大学合作,投资创办了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把公司的管理模式作为专业教学的系统内容,为本公司培养人才。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同时承担对企业经营战略性研究的任务,如制订企业战略规划方案,考察其实施的可行性。教师可以在对企业的实际研究中为企业谋实惠,让企业感受到与学校合作的优势;企业也自觉承担着帮助学校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使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使大学减轻设施设备上的负担,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获得就业的技能和经费,推进旅游教育的发展。

国内旅游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的形式多样,以企业为主的如订单式、工学结合(陈钢华等,2008;申思,2011)及委培样式合作为主,教学内容安排要么以学校为主导,要么以企业为主导,深度双向协同合作不足,仅有为数不多的院校采取企业和学校共同商定培养目标的途径,对于培养学生能力和学生就业渠道的通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外,国内大多数旅游院校的校企合作主动方是学校,合作内容往往局限于学生实习时间长短、实习岗位的安排等浅层次上。实习企业一般只是把实习生作为高素质的廉价劳动力或增加企业知名度的策略之一,学生实习期间换岗轮岗几率低,解决实际问题的管理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难以得到全面锻炼。

三、旅游本科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改善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实践性教育不足的现状,不仅需要充分吸取国内外不同院校在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好的做法和理念,而且重在落实。宏观上来说,政府要力争协调好各方利益,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并鼓励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具体来说,高校宜紧随行业发展态势,设计构建新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选择适宜的教学改革路径,切实重视并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需要全面考虑校内(课堂、实训点、实训场)与校外(实习企业、合作企业)的有机衔接,切实推进高校与用人单位,特别是旅游企业在高层次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一)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需适时调整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要。

伴随我国旅游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及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旅游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培养目标的制定方面,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整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培养方案上,可采用“分阶段”式培养模式,即学科基础培养阶段和专业方向培养阶段,使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一个完整的“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专业知识应用训练—专业实践能力锻炼”的教学训练过程,并能够自己动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未来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二)优化教学模式,合理设置实习实践培养环节。

在教学模式上,应遵循“素质教育(人文、科学等)与专业教育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以案例教学、实地实践教学、活动教学和情境教学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李因等,2009)。通过贯彻产学合作、校企结合、双向参与的原则,实施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定岗实践的办法,达到提高学生的管理意识,全面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现代化旅游企业对服务管理型人才的需要的目的。

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将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前至从大一和大二,有针对性地利用相关课程的实习安排,组织学生实地观摩、开展小规模的游客问卷调查、客流量统计等作业,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沟通能力,完成对旅游基本现象的认知性学习。在大二下和大三学年,重点开展专业技能性实习和提高性实习的教学组织,鼓励结合第二课堂、讲座、参加校内外的各类学科专业技能竞赛、申报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强化各主要知识点在实际问题分析过程中的应用。大四学年是全面开展职业化能力训练阶段,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喜好选择调研性实习方向,并尽可能与毕业设计衔接,利用集中实习深入到具体的业务部门,承接具体工作任务,熟悉本领域内工作内容、规范和运作过程,提高社会公关和应变能力,为以后进入企业工作打下业务和心理适应基础,缩短入职后的适应期。

(三)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高校可通过制订科学的“双师型”师资培养计划,从企业或相关行业技术部门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管理人员充实到教学一线,鼓励专业教师定期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美国能在著名的旅游管理学院任教的都是业界权威人士,不仅具有博士学位,而且均在知名旅游企业有过很丰富的工作经历,通过精心设置的培训专案与教育资源整合,全面提高旅游教育的专业水平(黄建伟,2009)。

(四)构建实践能力培养环节的评估机制。

实践教学的效果如何需要通过专门的评估来检验。现行的评估机制主要针对理论教学而设,以定性评价为主,很少依赖量化的指标,评价的主观随意性强,因此建立符合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评估机制必不可少。学校应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对实践教学效果教学考评,如建立教师实践教学绩效考核制度和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制度。教师方面,需鼓励其进行旅游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学生方面,从自我考评、企业考评、教师考评、实习作业、毕业设计、专业资格考试等方面对其实习实践表现进行考核,综合评估其实践成绩,进而提高学生实践课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四、结语

要实现我国旅游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就要在借鉴国际成熟的职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高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的重视,发挥高校的主观能动性,有效运用“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等途径,发挥高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的优势,将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运营能力、服务意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大旅游本科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

[1]班若川,徐万佳.旅游院校人才:学旅游为何不干旅游[EB/OL].http://www.toptour.cn/detail/info29813.htm,2011-08-24/2012-08-01.

[2]陈钢华,黄远水.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9(1):154-158.

[3]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a1f089c158f5f61fb7366625.html,2011-07/2012-08-01.

[4]国家旅游局人事司.2011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基本情况[EB/OL].http://www.cnta.gov.cn/html/2012-7/2012-7-9-13-56-84217.html.2012-07-09/2012-08-01.

[5]黄建伟.旅游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中外比较研究——以康奈尔大学酒店学院与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9,24(2):87-91.

[6]纪宝成.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EB/OL].http://tech.163.com/06/0623/11/2KA35L4G00091VAN.html,2006-06-23/2012-08-01

[7]李因,汪艳丽,梁磊,洪宇.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J].旅游学刊,2009,24(7):84-89.

[8]刘伏英.中外旅游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差异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7):89-90.

[9]申思.“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可行性探索——以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旅游论坛,2011,4(6):113-117.

[10]郑柳青.澳洲旅游实训教学对我国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0,27(1):32-35.

[11]周作明,朱平安等著.旅游管理学科教学创新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旅游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