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

2012-08-15 00:42伍世平
文教资料 2012年22期
关键词:孔乙己创造性创新能力

伍世平

(信阳市第三实验小学,河南 信阳 464000)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所以,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活动,要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必须对传统教育进行系统的综合的改革,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到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高度来认识,放到学校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自觉树立唯有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唯有创新人才才有望成为民族振兴的脊梁的意识。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呢?

一、树立创新意识和培养初步的创新能力

1.爱护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起点。“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如:小鸟会哭吗?天有多高?等等。这种“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科学家的发明创造的成功不但与他的素质有关,还与他强烈的好奇心是分不开的。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儿童进行教学的“再创造”活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让智慧负载着情感,让想象张开翅膀,是培养创新能力的特殊“法宝”。“创新”能力当然要有一定知识和智慧做基础,但是不可低估情感知识智慧的作用。一个人的成功除了他的天赋、机遇外,情感的运用与控制是很重要的。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如果情商很低吃不起苦,没有克服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最后他就不能取得什么成就,如果一个人智商一般而情商很高就能“勤以补拙”,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并能很好地与别人合作,也能取得卓越成就。

二、思维能力是语文的核心。

章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要注意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开发人的潜能的需要,是使语文教学融入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育现代化的正确办法。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1.诱发学习动机。思维规则告诉我们,大脑思考必须有动机,没有动机思维只能是本能的再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以激发求知兴趣为前提的。在语文教学中,妙设导语便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打开学生思维门扉的好办法。如:《宇宙里有些什么》这篇说明文,没有动人的情节和形象的描绘,很难引人入胜,如果一上课就较多地介绍背景、名词、概念,那么学生听起来一定会感到乏味。为此,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一开始上课就说:“宇宙里有些什么?让我们打开知识的窗户,来看看宇宙中的奥秘吧!”一个抒情式的悬念一下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上来。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钻研课文,寻找答案。当然,诱发学生思维动机并不一定都是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而是要贯彻教学的全过程,即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把学生导入创造性思维王国。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所谓创设情境,就是利用一切条件,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有所感动的境界,激发学生主动探讨、启迪智慧、解决问题。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迫切愿望,寓教于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特殊的作用。如:在教《美丽的公鸡》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根据课文的插图自制教具,把图扩大,便于学生细致观察认真体会,与此同时,我找部分学生扮演公鸡、啄木鸟、蜜蜂、青蛙、老马等角色进行表演,为学生创设情境,以激发其兴趣。在学与乐、教与学活动中引起学生的联想、想象,提高他们感知和欣赏的能力。这样,本课采取表演、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指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开拓思维,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明白“人们美不美不光看外表,得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这一道理。

3.合理安排时间,设疑问难,让质疑落到实处。创造性思维是把各种已有的知识、信息,借助想象与联想,通过科学的思考方法,进行更新组合与综合,从而形成新知识、新信息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由发散性思维与辅合性思维共同组成,发散性思维是思维者依据提供的信息不依常规,寻求变化获得多种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发散性思维在思维创造性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思维。辅合性思维是思维者积累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进行重新组织与推理,最终得出问题解决的正确答案或最佳的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式。问题解决的终点在于获得一个最合理或最佳的结论,这就需要不断地综合归纳和验证,从而找到问题的实质,这一过程就要靠辅合性思维来完成。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往往不运用这些指导自己的教学,而总是在课快结束时提问:“你们还有那些不明白,你们谁还有问题,你们学了这些有什么想法?”这些质疑的问题很难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尽管作为讲课教师这些环节必备了,但却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在走花架子。“质疑”既要有充足的时间作保证,又要有科学的内容作保证。如:我讲完《孔乙己》一文,为了进一步突出文章主题,向学生发问孔乙己叫什么名字?同学们一听,先愣,然后争论起来,最后便弄清楚孔乙己是没有名字的。“为什么一个人活在世界上连姓名都没有呢?”教师又一追问,学生终于了解主人公个人悲剧的深刻含义,这样有意制造悬念,引起学生注意,比直接阐明文章主题,效果要好得多。设疑问难时还可以抓住文中关键性语句,因为这也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孔乙己》一文的教学中,就可以抓住“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关键性的句子,就“站着喝酒”、“穿长衫”、“唯一”几个关键性的词语设疑,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孔乙己的经济状况,思想意识,畸形性格。不过“设疑问难”应注意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否则,问题解决不了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记》所载“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某节目”是很有见地的。另外,还要善于以问题为“诱饵”诱导其质疑,启发他们无疑中生疑,达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目的,不断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转变观念,认识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性。以前,虽然我们在教学中一直强调要使学生活泼、主动地发展,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基本未变。这种状况很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提高认识,弄清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而认识到,只有创新,我们的国家才会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

5.明确教学目标,注重构成创造力培养的三个方面教育。(1)突出合作创新型人格的培养。合作创新型人格是创造力的一个基本因素。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和学会生存。(2)突出创造性智能培养的教育。创造性职能主要包括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要培养学生大胆开拓及敢于否定自身内在的超越意识和创新能力。(3)突出创造性心理素质培养的教育。创造性心理素质包括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心因性行为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应通过对心理素质各方面及各要素的全面、系统的培养与辅导,实现性格品质的优化,心理能力的强化和心理动力的激发,达到维护心理健康、防治心理问题及行为问题的目的,顺利实现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江泽民总书记这一段精辟的论述,阐明了培养创新人才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关键,也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呢?第一,创设和谐友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创新意识。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创建一个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才能使小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情感活跃起来,丰富起来。所以,要培养创新意识首先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名学生,自始至终微笑面对他们,用那和风细雨的话启迪他们、引导他们、点拨他们。让他们在平等、民主、安全、自由的环境中去读、去想、去说、去问、去议、去答。第二,优化课堂教学,激活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教师不仅是学生心灵的探索者,还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辛勤开发者,利用教材本身的创新因素,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思考质疑,学会联想、想象,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才能有创新的可能。

四、创新意识的锻炼。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大重要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必须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与锻炼,创新教育的实施、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意志的锻炼和培养,只有教育学生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才能培养创新精神,思维活跃,才能使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能创造是人类的重要特征之一。当然,能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勇于探索,针对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才能培养出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

猜你喜欢
孔乙己创造性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孔乙己(下)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