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弯曲江品清醇——张九龄诗歌刍议

2012-08-15 00:42陈娇龙
文教资料 2012年15期
关键词:张九龄曲江诗人

陈娇龙

(温州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诗如美酒贵在醇。于我中华大气恢弘的诗歌汪洋中,虽有多式风貌质格各领风骚,然醇诗一格,总有别样风采,吸引着历代读者为之沉醉陶然。值得一提的是,“岭海千年第一人”张九龄的诗歌就属于醇诗一格。

张九龄(公元678—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现存222首①,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若以成就论名,张九龄更应被称作张曲江。自唐以来,历代文人对张九龄诗作都有极高的评价,如诗圣杜甫诗有云:“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自我一家则,未阙只字警。”②意指九龄诗歌用语清丽,读罢耐人寻味,诗成一家;明人高棅《唐诗品汇》云:“张曲江《感遇》等作,雅正冲淡,体合风骚,骎骎乎盛唐矣。”③认为九龄诗淡丽典雅;而清人沈德潜的评赞更为得宜:“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风格未遒。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而诗品乃醇。”④如此等等。集合众家之言,不难发现,张九龄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就在于“清醇”二字,这确实算得上是极高的评价。张九龄的文学创作活动介于初盛唐间,是时文坛多带有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然张九龄却继随陈子昂的重“兴寄”、倡“风骨”的传统,笔下成诗虽因其在不同时期的际遇及心态的变化而呈现出细微的不同特点,然清醇之特质却始终贯注其中,往往是以清丽明净的语言,抒写深婉含蓄的情韵,呈现出淡然质朴的风格。具体品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简约清淡的诗笔之秀

若以诗之用笔决定诗貌,张九龄的诗作简约清淡。其诗体裁形式并不多样,约二百首诗篇,除少数几首四言、七言、杂言诗外,几乎全是五言诗体,可以说是一位专心致力于五言诗创作的诗人。五言诗体本就因字少句短而多用实字,故风格有时往往易偏于简约质实倾向,而张九龄的创作则更将五言诗体能表现的简约风格发挥得十分到位。尤其在张九龄吟赏风景的山水诗歌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如《浈阳峡》: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水暗先秋冷,山晴当昼阴。

重林间五色,对壁耸千寻。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

这首五言律诗疑是诗人长安二年赴广州应乡试时途中之作。此诗用字洗练,句句简洁明了,但一经品读则意境深远。首联交代诗人行舟穿越浈阳峡的场景。颔联写秋未至而水先寒,虽白昼而山阴沉的景色,“水暗”、“山晴”相对应,光线的明暗对比之间,一种“秋昼阴冷”的氛围蔓延开来,令人联想到浈阳峡的幽深清冷。颈联进一步表现浈阳峡的雄壮,千寻峡壁尽显凌天之势,阳光穿云过树,于重天密林间泛化开缤纷五彩。这是何等鲜见奇伟壮丽的极致美景。诗人于尾联叹惜如此美景竟地处偏远,问谁能知道造物主的心思的感慨,又何尝不是读者心中的共鸣?全诗虽只短短篇幅、寥寥数语,却以清淡笔墨将浈阳峡的山光水色写得如斯奇妙,更不失淡淡的清丽之秀美。

再如张九龄登临行旅之作《登乐游春望书怀》,诗中描写了美好春光下的盛唐气象,却没有夸张渲染,只“万壑精光满,千门喜气浮”一句十字,便将帝京盛景写到位了。不仅此类登临行旅、吟赏山水风景的诗歌,诸如其他或酬唱离情别绪,或咏物寄情抒怀,在张九龄笔下,都呈现出清淡简约的特质。曲江诗信手拈来,歌别离者如《送使广州》:“心逐书邮去,形随世网婴。”咏物态者如《折杨柳》:“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感际遇者如《照镜见白发》:“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用字简洁凝练,比比皆是。恰如明人胡震亨评曰:“张曲江五言以兴寄为主,而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承露,故当于尘外置赏。”⑤这段评价明确地指出九龄诗歌简约清淡的这一特点。正因为“结体简贵、选言清冷”,没有刻意追求词采的工丽和句式的纤巧流转,他才得以摒弃南朝以来浮艳繁缛的诗风之病,将诗歌写得简约而清澹。这样的笔墨清新入目,读者看在眼中也十分欢喜,朗朗诵读于口亦含情流畅,是以成就曲江诗歌之用笔钟灵神秀之貌,也使得他的诗歌于浓醇香韵之外,更流离着一股动人的清许。

二、含蓄蕴藉的诗韵之醇

若说曲江诗“清醇”的“清”一面重点表现于诗语之简约清丽,则其“醇”一面重点表现于其诗韵之深婉含蓄。说到张九龄诗歌之诗韵极醇者,首先要提的就是他的感遇诗,包括《感遇》十二首和《杂诗》五首。这些诗歌多创作于诗人晚年罢相之后,政治生活的挫折加深了曲江诗的思想内蕴,忧国、伤怀、嫉恶、归隐等复杂情绪交织其中。这些诗多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孤桐丹橘、香草美人等典型意象比兴寄托。如《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这首诗当推为张九龄《感遇》诗之首,诗人以兰桂自喻抒怀,寄寓遥深含蕴。诗以齐整的偶句开篇,以互文手法将春兰、秋桂对举,点出其散发生机无限和深具清雅高洁品质的特性。颔联则写生机欣然的兰桂不倚外物亦能自成良辰佳节,此处兰桂性洁孤高之意隐隐欲现。一个“自”字,为句末的抒怀埋下了伏笔。接着二字“谁知”自然地将那“林栖者”引了出来,隐居之士为兰桂之高雅倾怀,“闻风坐相悦”也成了顺其自然的事。然尾联笔锋突转,诗人不愿顺山中隐者之倾慕就笔而下,却道出“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独特想法,简单十字,耐人寻味。乍读之,这种超然的从容洒脱不免有点孤高自赏的意味,但只要联想到诗人晚年受奸人谗害而罢相被贬荆州的境遇,更容易让人接受的理解是,诗人正以此来表现贤人君子身处逆境却仍洁身自好、坚贞清高的气节。全诗看似写物,实则以草木比兴寄托,感际遇而抒情怀,含蓄深婉,莫怪乎能存于清蘅塘退士所编《唐诗三百首》之首而名扬至今。

再如《感遇》其七,看似此诗为物咏叹,表面感叹丹橘傲寒而立、可荐嘉宾,却无奈深受阻隔而不得以荐嘉宾,实则是诗人无奈的自我写照。诗人满腹才用,却遭运命之阻、奸人之谗,唯有借诗发出“徒然树桃李,此木岂无阴”的喟叹,其心灰意寒可见一斑。可以说,自然风物在张九龄的笔下具有极为生动的意义,而不仅仅是一种点缀或陪衬。稍一咀嚼,便可品出诗人心中的那百般难言的滋味,心有戚戚焉时,更觉韵味长远。正如杜甫评价其“诗罢地有余”,说的就是曲江诗歌的诗韵隽永,象外余意,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空间以驰骋想象,令人回味无穷。曲江诗不止感遇诗多醇味,其他山水行旅、咏物吟史者,皆或深或浅地带了张诗典型的醇美,在此不一一举证。

三、意切情真的诗情之挚

对曲江诗清醇的品评,单论诗笔简约清澹之秀,诗韵蕴藉含蓄之醇,似乎就错过了曲江清醇的重要一酿。诗之最叩人心扉处在于其情也动人,作诗者虽不能亲自现身于读者面前,却能于诗作中融入自身的真情实意,亦可以诗动人。我笔写我心,所谓“诗如其人,人如其诗”就是如此。那些在诗中自我形象特别强烈的作品,给读者的印象也更为深刻。窃以为,张九龄诗中的自我形象就属于较为突出的一类,其诗中处处皆有“我”之存在。从张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重情重义、心怀柔情的唐代大诗人的形象。援引《望月怀远》一诗为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是张九龄望月怀思的佳作,诗歌语言简约,于优美之中蕴含炽烈感情。开篇首句展开一幅海上明月、天涯此时的美妙画卷,将读者引入富有诗意的情境中。而后由景入情,触景伤情的有情人开始埋怨这漫漫长夜尽是相思愁。诗人爱此良月,灭烛而出,却不知披衣静赏了多少个时辰,夜寒露重已然将衣衿濡湿。这月下怀人的静默,是怎样深重的一种思念?或许唯有夜露知晓。诗人终于意识到,再美的月色也无法掬来一手赠与心中人,不如快快回去睡觉,兴许还能在梦中享受美好的欢聚时光。全诗不见伤怀之悲凄,却自有一番沉默的缠绵悠思轻荡其中,颈联一个“怜”字将诗人身为伟岸男子却心怀万千柔情的深情形象勾勒无遗,显得格外意味深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亦成千古名句,勾引出无数有情人的竟夕相思意。

再如《送苏主簿赴偃师》之“羡君行者乐,从此拜庭闱”,《别乡人南还》之“吾亦江乡子,思归梦寐深”,《初入湘中有喜》之“却计从来忆,翻疑梦里游”,等等,曲江诸多诗歌里都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看得出诗人是一位热爱故乡、深爱亲友的人,纵然生活于无情宦海中,却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心中有情,自流露于笔端,融入诗中,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便是这样一份情真意切的诗情,如此真挚诗情隐隐现于字里行间,怎不会触动读者内心,引发读者共鸣。这一“情”之动人,自然也为其诗之清醇美添上了最后的一着酝酿。

综上是细品曲江诗之清醇美学的重要三品。曲江诗正是以这种语淡、情真、韵醇的风格,在初盛唐的诗话上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的千古风流。这位从偏远荒地岭南走出的文臣名相,决然摒弃当时文坛残留的浮艳雕饰的齐梁遗风和绮错婉媚的上官诗风,追随陈子昂“兴寄”、“风骨”的复古革新主张,将 “幽素宜相重,雕华岂所任”(《答陈拾遗赠竹簪》)的主张融入他的诗歌创作之中,奠定了清淡典雅、古朴沉郁的美学风格,“开启了盛唐一代醇正的诗风,也由此确立了他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⑥

注释:

①⑥顾建国.张九龄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7:143,176.

②杜甫.杨伦笺注.杜诗镜栓[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③高棅.唐诗品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M].中华书局,1975.

⑤胡震亨.唐音癸签[M].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1.

[1]顾建国.张九龄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张九龄.曲江集[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

[3]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4]彭定求.全唐诗[M].吉林: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

[5]丁放.论张九龄的诗品与人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5).

[6]钱志鹏.浅论张九龄诗歌的孤独意识[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

猜你喜欢
张九龄曲江诗人
那拉提
张九龄借棋劝谏
曲江春晓
晒娃还要看诗人
张九龄智谏唐明皇
诗人猫
张九龄与禅宗
曲江花生分段收获试验成功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