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晞
(常熟理工学院 教务处,江苏 常熟 215500)
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
张晞
(常熟理工学院 教务处,江苏 常熟 215500)
目前,我国新建本科院校(以下简称新本院校)数量发展迅速。课程考试管理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教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亟待进一步改革与创新。应树立现代化考试观念,形成多元、过程的考试评价方式,实行全程化的考试管理制度,构建学生参与的考试管理工作评价体系。
新建本科院校 考试改革 考试观念 考试管理评价制度
高校教学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然而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发展程度或者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状况不能通过教学自身给予定夺,而是需要特定的评价手段。课程考试是教育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本身对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常,课程标准下考试需要了解和确定的知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特别愿意关注的部分。这是考试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另外,阶段性的组织形成性考试,教师可以从考试后的信息中分析日常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教学活动;学生可以从课程考试中了解自身学习过程的不足,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课程考试所具有评价、反馈、激励、导向功能使其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学者认为,教学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具体操作手段,课程考试则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评价方式,这两者与人才培养目标共同构成了人才培养体系。教学工作必须接受课程考试的评价,才能促使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实现。[2]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建校时间不长,对本科院校的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实践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在考试管理上存在一些观念和制度上的问题。
(一)教学和考试关系认识不清,考试功能认识偏差。
现行新建本科院校中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和考试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将两者相分离,对考试目的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浅层表面。对教师而言,考试作为教学的收尾阶段,只是给自己所任课程下一个结论;对学生而言,学习只是纯粹为了通过课程考试,获取分数和学分。同时大部分师生过度夸大考试的评价功能,单纯以课程考试成绩评定学生的优劣、能力的有无、创造力的大小,或者评判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而考试所特有的对教学的反馈、激励、导向等功能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
(二)考试内容固化,考试的形式单一。
应用性本科院校要培养的是“应用型”、“复合型”、“一专多能”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些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具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应用技术能力;与高职高专学生相比,具有较系统的学科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创新和技术革新的能力。[3]新建本科院校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要求教学目标,课程考试评价的内容、形式也要相应变化。考试更应该转变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然而在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影响下,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过程通常以讲授法进行。讲授教学法因其大面积、高效率传授知识的特点在高等教学中起着不可否认的作用。但是过度依赖讲授的教学方式,忽略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式沟通,缺乏过程信息反馈。教师对教学的效果,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好坏不得而知。在教、考没有分离的情况下,老师教什么,考试考什么。考试的内容局限考查对书本知识或者教师所讲授内容的记忆,缺乏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考试形式以期末闭卷、笔试、终结性考试为主。而很少采用开卷、半开卷、口试、论文、研究报告及形成性考试形式。另一方面,高校教学中教师没有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升学的压力,普遍缺乏教学改革的动力。这种固化的考试内容,反映不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水平的高低。单一的考试形式增加考试的偶然性,不能确切反映教学质量,而且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忘笔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丧失了。
(三)考试管理的过程存在偏差。
考试管理活动具有一定的程序性,是一种过程化管理。包括考试计划确立、内容设计、考试施测、成绩评定、考后分析等一系列环节的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考试的功效。然而现行新本院校主要把考试管理重点放在考试施测和成绩管理上,考试计划、试卷命题、试卷分析等这些重要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体育+旅游”的融合是体育特色小镇构建的主要模式,也是一种新型的游玩模式。它符合社会学中所表示的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且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集合体。随着旅游业在各国中的快速发展,将体育中的特色项目融入到旅游环境中,不仅可以符合社会发展的时尚趋势,也能够符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1.考试计划没有提前告知学生。一门课程在实施教学之前,都有一个居于中心地位的课程培养目标,或者说学生学完课程后应该达到一定的学业标准。这一课程标准同样也是指导考试命题的关键。任课老师在教学开始之前就应该对课程的教学任务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同时,考试的基本内容,方式也大致确定。即考试计划可以而且应该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就被明确,而不是在教学结束之后才进行相应活动。在教学开始前,适当公布考试的大致内容,考试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可以更加主动地学习。然而,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在课程教学时还没有完全形成这样的意识。
2.教考合一。考试命题是考试实施的关键性环节。命题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考试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评定的效度。然而现行新建本科院校管理中,大部分课程考试仍由任课老师直接命题,教考不分,命题审核也大多流于形式。教考合一的情况下,教学,命题,批阅都由任课老师本人承担。这种考试模式缺乏对任课老师的监督和制约,在教学和命题中容易出现主观随意性。特别是高校学分制管理后,实行选课制,学生有选择任课老师的权利;部分高校实施考前学生给教师教学打分,评教制度,这些带给任课教师一定的压力,为了争取较多的选课学生,博取学生好感,个别教师故意降低考试难度,考前给学生“划重点”。考试成绩“负偏态”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情况下,考试信度、效度缺失,不能准确反映教学真实情况,容易挫伤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监考管理不足,学生舞弊现象屡禁不止。新本院校部分监考人员责任心不强,把监考看成例行公事。在考试时存在监考迟到,不到位现象。另外在考试过程中,即使发现学生有作弊行为,因后续处理程序繁琐,且会对学生单位产生负面影响,监考人员不愿意找麻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考试纪律没有得到应有的约束和规范。学生诚信受到质疑,考试信度、效度丢失,学习公平得不到维护。学生考试作弊有现行考试制度以及观念方面的原因。考试成绩直接与学生奖学金、毕业证、人才选拔等学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这些造成学生主观上考试作弊的动机;部分教师考前给学生划重点,监考管理过程不严给学生作弊带来外部便利条件;另外,现行考试内容和形式缺乏科学合理性,高校考试诚信教育缺失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考后管理缺失。目前新建本科院校中存在这样认识误区:学校组织考试,教师批阅试卷,成绩记录在档,整个教学过程就算结束。任课教师很少对考试成绩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考题和答案并不向学生公布。造成隐藏在考试成绩背后的丰富的教学价值流失。试卷分析是指考试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对命题质量,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师后续教学能力。应该说,任何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都是建立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反思过程中的,对日常教学的行为、决策及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深入有效的教学反思会带给教师一次教学认识上的升华,提升教师业务水平。考后试卷分析提供给教师一个总结反思的良好平台。对试卷的信度,效度,区分度进行分析;检查考试成绩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深入分析考试成绩非正态分布的原因等。通过考后试卷分析带动教师不断进行日常教学反思,营造出良好集体反思的氛围。另外,推行考试试题和解题思路、典型错误等在一定范围内向学生公开的制度有利于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弥补和改善。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和导向作用。同时满足学生的知情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这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相符合的。
(一)树立现代化考试观念。
教育改革,理念先行。任何教育的改革,首先是教育观念上的改革,要确立以课程考试改革推动教学改革的理念。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要认识到课程考试绝不是教学工作的附属品,而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学生能力发展进行判断的重要评价手段。课程考试具有对教学进行评估、诊断、反馈、激励等功能,是教学管理中重要环节,对教学质量具有推动作用。广大教学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考试的重要性,凭借课程考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要以服务学生素质、能力的发展,满足社会实践应用,创新人才需求的高度思考课程考试改革,破除传统考试方式的弊端。广大学生应该站在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角度思考考试分数,摈弃唯分数论,不要被考试牵着鼻子走,因为社会最终对人才的判断标准绝不是考试分数,而且解决实际问题的真正能力。
(二)实行考试多元、过程评价体系,营造出“做中考”的良好氛围。
首先,课程考试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合理、多样的考试形式。改变以往期末闭卷终结性考试一统天下的局面。采取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笔试和动手实践相结合以及口试、分组讨论、小论文等多种形式的考试方式。100多年前美国实用主义创始人杜威提出“做中学”的教学理论,提倡“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主张从经验中累积知识、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学习。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是行业中专门以“师”字号的改造世界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些学生要求具有较宽的专业口径,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考试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考察。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与业界的联系,让学生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践创新比赛,参与到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课题中,让学生亲自接触具体事物,自己动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情景中使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亲自解决问题。为保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制定相应政策,允许学生用比赛名次及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效果给予课程成绩一定加分甚至免修课程,营造出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实现“做中考”的良好氛围。
其次,考试内容要从知识记忆为主转变到知识的理解应用,培养创新能力上去,要更加注重考核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核创造性思维能力。减少名词解释、简答题等客观试题所占比重,增加开放性讨论题、应用题主观试题的比重。
最后,高校教师应注重过程形成性考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课堂提问、作业、分组讨论、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取过程信息反馈,指导后续教学开展。这些过程考核方式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来源,并且通过增加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的比重使学生更加注重过程的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改进管理方式,注重全程管理,建立学生参与的考试管理工作评价制度。
考试改革要立足于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增强竞争力。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试管理体系核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为此要加强考试工作的全程管理。首先,任课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就应该进行教学任务分析,制定考试计划,将考试方式,考试基本内容告知学生,让学生明确目标,主动学习。其次,在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命题环节上,努力实行教考分离制度,使课程的教学与试卷的命题,评阅相分离。分阶段逐步推进试卷库建设工作,建立试卷库内容适时更新机制;采用统一阅卷制,以分题流水作业的方法进行阅卷。再次,任课教师要做好考后试卷分析工作,对命题质量进行评价,对考试分数和各题目的解答情况进行分析统计。最后对先前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后续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形成日常教学反思意识,提升教学业务水平。另外,推行考后试卷和答案公开制度,让学生了解自身薄弱环节。
为了让更多的人重视考试,使考试管理工作更趋规范、科学、合理,发挥好考试的功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新本院校中建立课程考试管理工作评价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对考试的计划制定,命题,施测,成绩批改,考后分析等一系列考试重要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形成校、院两级的考试管理工作评价体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督导,学院,教师,学生等共同组成考试管理工作评价主体。学校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教学督导采取重点抽查方式对二级学院进行考评;二级学院组成评价小组对本单位教师进行自评;学生通过网络或者问卷等途径对考试管理过程中考试计划公布的及时性、命题的合理性、监考的规范性、成绩公布的及时性等问题进行评价。考试管理工作评价结果与学院、教师的考核挂钩,及时发现并纠正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规范考试管理。
我们应该看到新建本科院校理想的考试管理的模式应该是科学合理的,鼓励创新和富有活力的,这样才能造就高素质、强能力,创新型的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moe_634/201106/xxgk_120640.html.
[2]刘海燕.关于考试观念改革的反思[J].江苏高教,2005,(2):134-135.
[3]郑阳,丁丹丹.独立学院考试管理分析与建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增刊):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