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龙,施 勇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信息化中心,江苏 无锡 214153)
在教材多元化、资源数字化、教学网络化、学习自主化、管理智能化的教育信息化大环境下,新技术和新知识不断涌现,更新速度加快,更新周期变短。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成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之一[1]。如何理解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并针对其现状采用何种模式或路径来培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值得关注和思考。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交互、协作、共享,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方式科技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育传播现代化。
教育技术能力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以各种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指的是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即在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地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2]。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态度与意识。即从教学角度认识到教育技术的价值和重要性。既要形成一种将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结合的态度与意识,又要形成一种持续学习的技术和方法,还要有促进专业和个人发展的态度与意识;(2)技能与知识。即理解掌握教育技术理论和观念、教学设计方法、教学应用结构与模式、评价教学的方法等基本技能与知识;(3)应用与创新。即能够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的设计或管理,能应用技术与教育相关人员就教学、科研等多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4)社会责任。即能从社会责任角度促进学生在利用技术、资源方面能够全面、公平、健康、安全、规范地成长[3]。
本文中作为研究对象的“青年教师”,主要指高职院校40周岁以内(含40周岁),多为70后和80后出生的教师。目前他们占高职院校整个师资比例越来越高,他们学历层次高、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和参与意识较强,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自己,有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同时因为年纪相对较轻,容易受外界各种思潮和自身情绪波动的影响。
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青年教师们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如何?我们于2011年12月针对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部分青年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青年教师的基本信息、教育技术能力现状、教育技术培训需求情况等。此次调查涉及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9个二级学院(部),包括会计、电子、信息、机电、经贸、旅游、艺术、外语学院和基础部,在每个学院(部)以随机的方法选取青年教师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52份,回收率为 87%,有效问卷52份,回收有效率为100%。
从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来看,60%的青年教师对教育技术相关理论已有所了解和掌握,曾经尝试做过教育技术的整合应用。整体上青年教师教育技术态度和意识很强,具有主动应用教育技术获取教学资源的意识,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必要组成部分,认为教育技术相关理论与技术对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缺乏相应的鼓励和推动政策,青年教师现阶段具备的教育技术理论与技能稍显不足,信息化教学软件资源比较匮乏,信息化教学硬件设备的投入不够等是制约青年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主要困难因素。
对高职院校而言,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技术实际应用能力,使青年教师能够在教学和科研中自觉运用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是培训的主要目的。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要从青年教师教学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特点与需求,加强时效性和针对性,把教育技术技能培训与教育技术理论教学和专业教学研究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要能够解决青年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高职院校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通过组织教育技术示范公开课,教育技术成果展示会,教育技术等级培训,专家专题讲座,本校青年教师到外校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校本培训。传统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主要以现场面对面集中授课为主,这种培训模式能够使教师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系统的知识,技能得到某种程度的更新,但这些教师在培训结束后的教学上却往往并没有明显和持久的改进[4]。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站、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平台、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等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作为集中授课学习模式的补充。在培训过程中,要尝试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示范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远程教学等。
以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建立一个基于教育技术的合作共同体——“专家在线平台”,及时解决青年教师在应用教育技术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交流处理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分享合作的心得体会,促进共同提高。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通过积极参加各省、市教育技术(电教)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等行业协会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的教育技术培训与交流,可拓宽视野并了解到最新的教育技术行业发展信息,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
学校领导是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者和组织者,他们的观念将决定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制度的建立。实施培训需要一定的经费、时间和场地,这离不开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另外,培训要想达到理想效果,需要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如人事处、教务处、教育技术中心的通力合作[5]。
建立一个好的培训制度是保证培训得以顺利进行,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高职院校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管理规范》等一系列培训规章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鼓励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应用教育技术,对教育技术成果予以认可,将培训工作作为学校师资培养和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将青年教师是否参加并通过培训作为教师上岗、教学评优和职称评定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6]。
通过开展各种教学资源开发应用活动的评比奖励工作,树立榜样,奖励先进,调动青年教师参与培训和应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促进青年教师提高教育技术能力。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评价是培训工作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要采用全新的评价理念与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人为本,以评促学,注重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技术性评价。可采取传统评价和应用信息化工具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受训青年教师既能学到知识和技能,又尽量减少考核压力,确保培训评价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采用问卷调查、电话回访、沙龙座谈、QQ群和博客答疑交流等多种形式,设法了解接受培训的青年教师参与培训后的感悟和体会,获取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效果和问题等反馈,以便今后进一步改进培训的内容与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中的薄弱环节,促进青年教师提升教育技术能力。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内容、模式和方法产生了强大冲击,具有深远的意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身上肩负着传承文化、引导文化、批评文化、创新文化的历史使命。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仅具有教育理论素养和本学科教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手段。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学科知识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之中,这样才能提高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只有不断培养和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7]。
[1]李红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8(6):506-508.
[2]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20-21.
[3]教育部.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丁卫泽,吴延慧.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需求分析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0(35):63-66.
[5]丁卫泽,吴延慧.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9):64-69.
[6]周红春.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10(6):139-143.
[7]杨小红.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构建[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8(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