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贞与李春芳之交谊考

2012-08-15 00:43张树俊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泰州

张树俊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 泰州 225300)

韩贞(1509—1585),明代兴化韩家窑人,字以中。韩贞是泰州学派王学思想的直接继承者,是老百姓欢迎的平民教育家。韩贞出身贫寒,世代窑工。成年后,师从王襞,成为泰州学派最杰出的平民弟子。学人对韩贞这样一个有影响的地方名人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近年来,韩贞的后裔和一些地方学者也对韩贞的生平事迹进行了初步挖掘和整理,但少有人研究他与李春芳的交往经历。事实上,韩贞虽然与他的老师一样“不列衣冠”,终身不仕,且与官吏们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与身在他乡为官的李春芳却有不少来往。

李春芳(1511—1585)是兴化昭阳人,嘉靖十年(1531)的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廷试鼎甲第一,高中状元,授翰林学士。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加赠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拜相。隆庆二年(1568),继徐阶致仕后接任首辅,史称“状元宰相”。后经六次升迁,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为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拜相,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状元宰相。李春芳早年曾与韩贞一同求学于王艮。《理学韩乐吾先生行略》记述说:“先生于李文定公未及第时,同游王心斋先生门。[1]207“先生”指韩贞,李文定就是李春芳。

兴化有个老教师陈钟石曾经写过一首诗,诗曰:“为民请命济寒门,四请抚台粮赈分。规劝春芳贤宰相,残膏剩有润苍生。”前两句说的是一年冬天,恰逢三年连续灾害,乡民无法生存,韩贞见状,直奔县城四次请求抚台加赈求民的事;后两句说的是李春芳造访韩贞时,韩贞劝李春芳关心家乡百姓生活的事件。明隆庆二年(1568),李春芳当上宰相后,有时回家休假。不时听到韩贞贤事义举,深为感叹,亦为自豪,并乘船从昭阳出发到韩家窑看望韩贞。当李春芳造访韩贞时,韩贞献给李春芳一首诗,诗曰:“纷纷车马簇江城,上相初旋画锦旌。麟凤实关天下望,鹪鹩虚负海边名。山林廊庙心非远,明德新民业已成。剩有残膏携满袖,愿分梓里润苍生。”[1]172

韩贞常常借与家乡在外的官员交往之际进行劝戒。唐兴杰、陈忠石在《韩乐吾》一书中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李春芳老母八十大寿,韩乐吾闻讯,就找了两个酒坛子,撑着小船西行,在得胜湖里,他舀了满满两坛子清清的湖水,然后用红纸将坛口一封。李春芳闻讯,派人到东门大码头到韩贞船上去抬这两个酒坛子。一个侍从报告李春芳说:“韩乐吾小看宰相,仅仅弄了两个酒坛子,而别人家总是隆重厚礼,您说韩乐吾该当何罪?”李春芳听后一笑说:“他这两坛子不是酒,是两坛子得胜湖水”。“这是真正的隆重厚礼,意即君子之交淡如水。他是要求我久久记住为官要像得胜湖水一样清廉!”[2]104

韩贞一有机会也去拜访李春芳,并借探访问之机共同探讨王学思想。《理学韩乐吾先生行略》记述说:李春芳在家里休假的日子里,李春芳曾经到韩贞家里拜访韩贞。韩贞对李春芳说:“公以书生中状元,书生知遇之极也;以状元为宰相,人臣知遇之极也。山林、廊庙岂两事耶?愿公与人为善,使匹夫匹妇化为尧舜之民,则今日状元宰相,当岁万世状元宰相,可谓不负知遇之极矣。”这段话前面讲的是李春芳获得了难得的机遇,后面则是对李春芳的暗示,要李春芳当了大官与人为善,不要忘记底层百姓,以免负了皇上的知遇之恩和希望。听了韩贞的话以后,李春芳深为叹服,他说:“予在京阳,先生讲学邑中,不意所造竞如此,予实有愧矣。”[1]207李春芳这段话在不同的版本、不同的文章里记述不同,但意思差不多,都是对韩贞的赞赏和肯定。在后来的休假期间,李春芳都要去拜访韩贞,对此耿定向在《陶人传》中亦有记载:“李元宰时休沐在里,数招见之,互谈契洽。李公益重其人。 ”[1]188

李春芳在京为官期间,也时常给韩贞去信。有一次李春芳给韩贞信中写道:“遥闻讲学邑中,邑中之人皆信从,兴起诚能动物,非声音笑貌者比也。儿辈相接,当赐教迪,尤感。余不能悉。”[1]196信中的内容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说,韩贞以诚讲学。韩贞的以诚讲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争“本份钱“。韩贞在《樵歌》中说:“老去渔樵不愧天,虚灵一点绝尘缘。能谋富贵寰中客,会领烟霞物外仙。且饮三杯欢喜酒,不争一个皱眉钱。尧功舜业浮云过,底事人生不自然。”[1]181“不争一个皱眉钱”所讲的就是一种“本分钱”。韩贞讲学不以赚钱为目的,对很穷的孩子,他不要钱。另一方面,他讲学不说空话、假话、套话或陈旧的话,而以“百姓日用”教导学生。这表明了韩贞教育的诚实性。之所以有上千人从学于这个学问并算太高的学者,就是因为他为人很“诚实”,讲学很“诚心”。“诚能动物”,因而“人皆信从”。 “远近来学者数百人,庭履常满”。[3]25

另一层意思是说的是李春芳的长子从学于韩贞的事。李春芳共有八子,大儿子叫李茂年,当时跟从韩贞学习。二○○八年,兴化合陈镇李家舍有户李姓人家,拿出了祖上传下来的一道明代嘉庆年间的圣旨。圣旨就是特授大学士李春芳之子李茂年的。圣旨中说李茂年“‘性资温厚,器识醇明’,‘嗜学缉文,善体过庭之训;谨言慎行。茂宣嗣美之称。’”这和李春芳对他长子的评价基本一致。李春芳对长子李茂年的评价是:“赋性孝友,与人和易”。咸丰重修的兴化县志里有李茂年的一段小传:“李茂年,字伯高,荫授中书舍人,进尚宝丞,恬退不骄,常从韩贞游,以讲学化俗为务,奉删封藩,却馈不受。岁大浸,力请台使疏乞蠲赈,免养马诸差,邑人感之。”因为能够为民请命,邑人将其祀为乡贤。[4]

明代嘉靖、隆庆年间,内阁争斗是非常激烈,非常残酷的。最初使李春芳萌生退意是因为他被卷入了徐阶、高拱之间的斗争漩涡中。高拱一党的监察御史齐康,弹劾首辅徐阶及次辅李春芳在内阁中狼狈为奸弄乱朝政。当年,李春芳以父母年高,自己年龄也大,精力衰减为由,两次提出退休回家的请求,但皇帝不允所辞。两年之后,李春芳继任首辅,他再次上疏乞休,皇上仍然不允所求。到了隆庆五年,正好南京的给事中王祯上书指责李春芳,李春芳借这个由头,要求皇上将他放归田里,但仍然未得批准,于是李春芳连续上了四封奏疏,弄得皇上没办法,只得下了一道 《赐大学士李春芳归田敕》。

李春芳当了首辅之后求退归野,有人说,他是深谙“贵不如安”的为官之道,其实主要是受了泰州王学明哲保身与韩贞等人出处思想的影响。如王艮认为,尊身与尊道是统一的。尊道就要尊身,只有尊身才能尊道。就为官而言,他认为身比官重要,如果身不能保,还不如不做官的好。所以他不做官,也要他的儿子们不要做官。韩贞认为,从保身的角度出发,人应该做到能进也能退,他曾这样说过:“偷个闲时取个欢,莫将愁事锁眉端。进前担子千斤重,退后阶梯老大宽。”[1]180他甚至认为进不如退好。据《乐吾韩先生遗事》记载,李春芳巡校泰州时,谒王艮祠(即崇儒祠),韩贞也在场。李春芳触景生情,谈到“位极人臣”之“不得意”,情绪有点“失常”。[1]194韩贞在旁边听了以后,不觉狂笑,感叹地说:“你怎能怎么认识呢?”并暗示李春芳,既然官场险恶,这官还是不做的好。当时在场的耿定向听后笑着对韩贞说 “世固有大行不加者,能不加,即不损;穷居而意气有加,亦损也。”[1]188-189“加”就是“进”,“能不加,即不损”“穷居而意气有加”这是李春芳受了韩贞启发后的一种心里之悟。

隆庆五年(1571)五月,当韩贞听说李春芳离开那危机四伏、险象丛生的昏暗朝廷,退隐回乡时,立即和吴承恩去看望李春芳,几人交谈十分投机。后来韩贞还以诗记述了这一次见面的情景:“上相南归绿野堂,下贤初举李膺觞。名园碧水依鱼藻,礼座清叶俨凤章。海甸苍生涵化育,天朝礼乐籍施张。东山暂喜留安石,野服无妨一揖长。”[1]172诗中表达的感情很丰富,既描述了相聚的情景,也表达了对李春芳归隐的高兴和尊敬。

李春芳退隐后,除奉亲养老、关心民事外,主要就是交友论道。也就是“从里中鸿生巨儒及诸后生讲论道艺”,与一些老朋友“欢续旧游”。李春芳的《贻安堂集》里有很多文章和诗歌反映出这样的交往。李春芳学识渊博,官位显赫,他性格恭谨,治谕平恕,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他的这些性格与品质固然是他勤于修身的结果,但也受到了泰州学派王学思想以及韩贞等乡贤的思想影响,所以他是历史上为世人称道的大官、好官。

万历十三年 (1585)[也有学者研究认为是万历十二年(1584)]四月十八日,李春芳去世,赐葬于扬州城西二十里句城塘(1966年冬坟茔被毁),赠“太师”,谥“文定”,祀乡贤祠。兴化城中四牌楼上有“九世一品”之匾额,就是为旌表明清两朝的李秀、李旭、李镗、李春芳、李茂材、李思诚、李长祺、李 清、李楠等九人位列一品高官而立。就在同年八月初九日,七十七岁的韩贞因病去世。为了纪念这位一心以教化民,克己为人的乡贤,兴化建神祠,这个祠就是韩公祠。“祠内塑贤像以春秋祀之善”。[3]4有记载说“相国李文定公特为先生建祠”。[1]207李春芳还为韩公祠赠门匾曰:“韩善士祠”。[1]197其实不实,李春芳先于韩贞近四个月辞世,他不可能为韩贞建祠,更不可能送匾。

韩公祠在兴化城中东岳庙东侧,是将原先祀奉屈原的竞渡庙改建而成的。《兴化县志》载曰:“先生以理学崇祀乡贤,特建专祠,春秋官祭,祝文云:维昔先贤,崛起海滨,绍兴绝学,剖朱陆之同异能自得,师化远近之愚顽诱人以善。诗特其余事。”[1]209春秋二祭是官祭并作为定例固定下来。当然,后来发生了一些变化,人们只知祠谒李文定公,而“韩乐吾先生不与焉”。雍正十年(1732年)邑侯汪芳藻认为,韩贞乃理学大儒,其功不在不在范仲淹之下,于是“亦循旧例”恢复春秋二祭。“凡新莅任暨元旦、长至令节并春秋二丁礼,邑令必躬亲诣谒祭,不得转委丞尉,用昭诚敬焉。”[1]208-209现今的兴化只有韩公祠巷,不见韩公祠。

万历二十年(1592年),韩贞的弟子们会同于韩家窑韩贞故居,“复检遗稿,得诗若干篇,综辑雕刻印成《韩乐吾先生集》广传海内。”李春芳十世孙后学李宝瑜为其作《序》,《序》称韩贞精通理学,道德楷模。“刻印遗集全部,上体天心,下顺人情,千古不朽,百代留芳”。[3]120-121并题诗两首:“圣门奇傑士,往往出衡茅,述性轻仙佛,逃名笑许巢,一方惊崛起,四境感身教,乡饮大宾位,推崇胜序胶。”“诞埴寻常术,型偏悟自陶,姚江延性学,东海颂贤豪(邑中四牌坊有东海贤人额为先生表也)相业规先世(先文定相业多有受其规者)儒学示我曹。后生观大集,仰止过山高。”[3]120

[1]韩贞.韩贞集[C].黄宣民,重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2]唐兴杰,陈忠石,韩乐吾[M].石家庄:大众文艺出版,2005.

[3]韩德粹.韩乐吾先生遗集[C].誊印本,1994.

[4]余延瑞.从李家一道圣旨说起[N].泰州日报.2008-12-12(03).

猜你喜欢
泰州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作品精选
泰州海陵区刚柔相济 深抓中小企业责任落实
幸福水天堂——泰州
泰州姜堰区 实行“三检查、两确认、两注意”
泰州港—重庆港集装箱直航航线正式开启
泰州古韵
Communication error prevention model 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泰州大桥信息化规划研究浅析
泰州引江河口门区淤积成因及防淤减淤措施
泰州出土的两方北宋木地券 栖身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