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燕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45)
2012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在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明显大于以往,出口增幅回落,投资、消费增速放缓,经济增长呈小幅下行态势。在全国经济增长下滑的情况下,长三角16个城市却实现了服务业增加值8859亿元,平均增速9.3%,快于GDP增速0.3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46.4%,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长三角服务业的发展是全国各城市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步伐的一个缩影。在当前我国转变经济结构、增长动力和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推动城市现代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这一经济增长新引擎作用的呼声愈来愈高。
现代服务业是信息技术应用、现代管理理念与服务业创新升级的结果,其不仅包括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后所形成的新型服务业,也包括直接因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高人力资本投入、高技术支撑、高产业融合、高服务附加值、高人文关怀、高带动效应、低资源依赖、低环境代价等特点。
在现代经济发展背景下,现代服务业由于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宽、服务方式的不断创新、向其他产业领域纵深的不断渗透,其发展与城市发展呈现出强相关关系,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文明进步程度和城市竞争力的标志,也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1.现代服务业能有效推动城市各产业融合发展,优化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整个城市经济发展效率。随着服务外包理念的推行和规模的扩大,很多新兴服务业应运而生,传统服务业也不断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逐步向三次产业的相关领域渗透,产业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产业融合发展的势头日益明显。尤其对我国绝大多数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而言,现代服务业通过产业关联互动机制来间接改造传统制造业,促进制造业效率的提高、生产交易成本的降低、结构的优化,有力带动、促进了制造业水平的提升。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相互间协调发展,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局面,共同推动经济总量的扩大。如果说制造业对城市发展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那么现代服务业正是通过对制造业的改造升级来加速城市发展进程。可以说,现代服务业是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2.现代服务业能有效缓解城市就业压力,改善生活环境。随着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兴服务业态不断涌现,其所能增加的工作岗位不容小觑。现代服务业不仅能解决部分社会新增人员的就业问题,同时也能吸纳大量从第一、第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极大地缓解了城市的就业压力。现代服务业能有效优化就业结构,传统服务业以“灰领”、“蓝领”为主,而新兴、新型服务业如金融服务、研发设计、信息技术等行业由于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知识要求、技术要求都较高,“白领”在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城市中的高收入职业也逐渐向现代服务业聚集。
3.现代服务业能有效提高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现代服务业的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得到不断补充、拓展和优化,居民收入随之增长。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其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呈现出差异化、多元化的特点,居民可选择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消费领域被不断带动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得以改善,消费质量、生活水平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快速提升。
城市是资本、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高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会加速这种要素集聚,深化社会分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产业发展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优势,推动城市形成比较优势,提升城市竞争力,还能通过服务的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不断彰显、补充和优化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功能,推动城市文明进步进程,实现城市现代化、管理科学化、发展可持续化。城市健全的政策体系、良好的产业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便捷的交通路网、发达的通讯网络、丰富的文化生活、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环境等还将有助于扩大城市影响力,助推发展要素的进一步集聚。
现代服务业渗透到城市建设发展的各个领域,几乎涵盖了创新体系的各个层面。一个城市现代服务业的细分程度、科技含量、业态模式、品牌影响力等都代表着这个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体现了这个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也决定了其创新发展的空间。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是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凝聚的过程,也是城市品位和形象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
1.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逐年攀升。2011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达203 260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3.1%,从2005年的40.3%到2011年的43.1%,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1.9%,快于GDP增速0.7个百分点。
2.吸纳劳动就业的能力不断提高。2011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口比例占35.7%,分别高于第一、第二产业0.9个百分点和6.2个百分点。2012年一季度,上海市社会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275.48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我国当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
3.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自2004年以来,包括电子商务、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等在内的我国新兴服务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新增就业岗位300余万个,法人单位数年均增长20%,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4.现代服务业升级发展、品质提升的内外条件初步具备。2011年我国城市化水平首超50%,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达55%,城市为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 810元,比上年增长8.4%,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为带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第三产业的投资持续增长,其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从1991年的37%增长至2011年的近56%,陆港航站建设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改善了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硬环境”;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以现代服务业来推动我国实现制造业强国的发展目标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现代服务业市场的开放和融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内部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中劳动密集型的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由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后所形成的新型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占主导地位,而高附加值、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如研发设计、信息传输、计算机及软件服务、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社会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的贡献份额总体规模较小,代表现代经济发展方向的现代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弱,现代服务业的规模难以进一步扩大。
2.市场开放程度低。在我国现代服务业的诸多领域存在着市场准入限制,垄断现象依然存在,社会资本难以进入,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消费需求难以满足。此外,由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改革不彻底,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滞后,致使许多本可以产业化经营、商业化运作的服务领域,却被当作公益性、福利性的社会事业来办,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市场机制在现代服务业资源的配置中难以发挥基础性作用,严重制约着现代服务业改革开放的进程。
3.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制度环境的依赖性很强,良好的市场规范和有效的市场监管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我国对现代服务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速度,政府对现代服务业的监管力度还不足,市场秩序混乱,不少服务性企业诚信缺失,乱收费现象屡屡发生,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和公共利益,抑制了部分消费需求,也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4.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国现代服务业缺乏自有核心技术,又缺乏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所能提供的产品和信息服务难以突破在产业链低端徘徊的尴尬局面,服务企业经济效益很低,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也极弱。
5.服务企业规模小,品牌意识差。虽然近些年我国现代服务企业承接外包业务的能力有所增强,但总体规模都较小,打造服务品牌的意识不强,这与西方发达国家服务外包企业在规模和经营管理理念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也影响到了服务企业的业务拓展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6.高端服务人才严重短缺。虽然我国服务业从业人员逐年递增,但高端服务人才培养跟不上,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外流现象严重,人才梯队结构性问题严重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除了继续完善城市交通路网、人居环境、商务设施、信息网络、特色产业集聚区等硬环境建设之外,政府更要注重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市场制度、政策法规、监管制度、信用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人才支撑等方面的软环境建设,为现代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营造公开、平等、开放的外部环境。
1.推进现代服务业市场化改革。一要打破市场分割、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规范准入机制,合理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范围,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电信、铁路、民航、港口、公用事业、广播电视等垄断性领域,鼓励其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形成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市场公平竞争,推动其服务质量的改善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效率的提高。二要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社会化,引入服务外包竞争机制,促进专业化分工,将后勤服务内设机构与原单位剥离,使原先的自我服务向社会化服务转变。
2.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环境。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各城市政府固然要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现代服务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更要在营造现代服务业公开、透明、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上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比如:通过制定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发挥好政府对现代服务企业发展的导向作用;通过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联合行业协会、同业组织对服务企业经营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发挥好政府对现代服务企业市场竞争行为的规范作用;通过制定现代服务业及从业人员相关资格标准认证制度,规范企业行为,理顺服务生产,发挥好政府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市场资源的协调作用,保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排除现代服务业在发展中的制度性障碍,积极参与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产品和品牌企业,扩大城市现代服务业的承载能力。
3.积极培育和引进现代服务业人才。高人力资本含量是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专业化的服务供给和服务创新能力也是构筑城市服务经济发展的动力源。结合我国各城市当前专业化、高知识、高技能的服务人才短缺现象,各城市必须采取人才兴业战略,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注重人才培育和使用的制度建设。一要构筑分层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机制,做好专业人才储备,具体包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现代服务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深化高等教育,促进高等院校积极参与现代服务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扩大社区教育,强化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二要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激励机制,加强招才引才载体建设,畅通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加快吸引更多国内外的优秀的现代服务业人才集聚;三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建设一批国家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若干重要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四是推行职业制和证书制度,完善人才考评体系,在竞争中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
1.优化现代服务业结构。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企业服务活动外置趋势的发展,国际国内制造业竞争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因此,我国在努力达成世界制造业强国的目标的过程中,要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着力推进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等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增加生产性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内部构成中的比重,实现我国现代服务业从已经发展较充分和成熟的消费性服务业“一条腿走路”向和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生产率为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两条腿跨越”的模式转型,实现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优化。
2.构筑创新发展模式。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既要注重外延型的规模扩张,也要注重内涵型的质量提高,重点在于提高现代服务业中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水平。一要扩大开放,通过引进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提升产业层次,引入全新服务理念,构建全新服务体系;二要鼓励和培育本土服务外包企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项目,参与国际竞争,提升服务水平;三要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群集聚发展,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完善集聚区项目的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引导项目向集聚区聚集,实现服务、信息、管理、环境共享,努力提升集聚区功能;四要大力扶持创新型服务企业成长,促进科技服务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促进服务新产品就地产生效益,鼓励服务产品外溢;五要创新商业模式,促进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和新技术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应用和产出,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变革和改造。
[1]长三角产业调整步伐加快 服务业占比近半壁江山[EB/OL].2012-05-14[2012-05-30].http://www.people.com.cn.
[2]任志成.创新升级与南京服务业发展[J].南京社会科学,2008(11):132-138.
[3]吴山,夏杰长.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推进思路[J].经济与管理,2010(4):24-29.
[4]毛金芬,凌云.经济转型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践与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4.
[5]王光辉,刘峰.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商业时代,2010(26):122-123.
[6]陈潮,雍继敏.略论我国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问题[J].经济前沿,2008(11):30-34.
[7]徐仲民.创新财政支出政策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11(4):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