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敏
(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其主要活动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包含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两方面内容。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的手脑结合,并倡导以活动项目为载体从事学习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内容选择上要体现一定的地方性特色和区域性特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水平相适应,既具有可操作性又富有挑战性,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工农业生产领域,组织学生参与有关的具体劳动实践,从中体验劳动的过程、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获得基本的劳动技能并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实践可以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公益劳动。劳动实践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到实际的劳动场景,如农村、工厂、劳动基地进行劳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内容上要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引导学生选择具有一定技术要求的劳动,进行技术实践,运用一定的技术工具或其他手段进行劳动技术实践,以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对人劳动技术素质的要求。
恩格斯曾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有了劳动,才有人类的产生、人类的发展。如今,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要求我们把现代科学生产技术引进学校,把学与用更好地结合起来,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培养学生劳动的观点,学生养成劳动习惯,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既能动脑又能动手,为毕业后升学或就业打下基础。由于受传统观念、办学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劳动与技术教育没有受到实质性的重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评价学校教育质量时,注重学校的办学条件“软硬件”,语、数、外等学科的统考成绩,竞赛获奖成果,没有把劳动与技术教育列入评估的项目。基层中小学往往把劳动与技术教育列在课表上,应付检查,遇到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时就改上其他课。即使有开课,教学手段也陈旧单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和学校生活实际脱节,课堂管理松散,理论教学走过场,无明确目标和计划,随意性大。
2.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的师资水平偏低。目前绝大部分学校的劳动与技术课教师都是兼职的,而且经常是让年龄大的,身体不好的,需要照顾的教师教这门课程,普遍存在素质欠佳的问题。他们不熟悉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对一些应用性、技术性强的问题,更是难以解决,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更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3.劳动与技术教育设施欠缺。劳动与技术教育要有一定的设施,但目前众多学校普遍缺乏经费,在物理、化学等主科的实验经费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更是把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经费需求撇在一边,导致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纲要上规定的劳动与技术项目的教学根本无法有效开展。
4.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材开发滞后。从教材内容看,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关系,与其他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等问题没有很好解决。能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编写劳技校本教材,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不高,使劳动与技术教育潜在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5.劳动与技术方面的教育评价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劳技方面的督导评估权重比例小,学校对劳技教师评价没有明确的准则,教师职称的评聘相对困难,使得现有劳技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队伍不稳定,优秀的劳技教师更少,严重地影响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深化发展。
6.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学研究比较薄弱。有些学校没有配备专职的劳技教师,许多学校还未成立劳技教研组。教师进修学校(院),教育学院大多没有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教研员,教研活动少,更未进行这一方面的科学研究。
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依旧强烈,在升学压力和教育功利思想下,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对劳动与技术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偏见,劳动与技术教育开展情况和实际效果与新课改预期有较大差距,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1.学校对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认识不足。学校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考试科目中,升学率被视为办学的重要指标,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地位、作用缺乏正确认识,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它的重要性,对它缺乏关心与指导,劳动与技术课被逐渐边缘化。
2.教育行政部门重视不够。教育行政部门把升学率当作考核学校的标尺,热衷培植重点学校,缺乏包括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硬性规划、措施和督导评估机制,没有及时建立和落实新课改下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教师激励政策,对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期望值不高。
3.教师的课程理念理解错误。《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规定:在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的技术学习和技术探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优质的服务”。然而很多教师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不正确,把劳动与技术课程仅仅看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把它当作“文本课程”来对待”,忽视其“体验课程”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单一讲解或课堂演示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缺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活动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没有提供及时、必要的技术指导,很少关注学生在劳动与技术课堂学习中的情绪生活、情感体验、人格养成,很难实现教学创新。
4.家长忽视劳动与技术教育。新课改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指出:“实践表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繁荣与富强,不仅需要领先的科学,还需要与科学发展相匹配、相协调的技术,更需要具备现代化意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素养、能应对未来社会生活挑战的广大劳动者。”然而大多数家长对劳动有片面认识,重知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依然影响着他们,他们追求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劳动与技术教育漠然或放任自流。
5.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师培训形式单一。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师的培训以理论学习为主,培训周期短,交流机会少,缺乏课题研究的训练和专业引领的机会,受训教师无法深刻地把握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精神。
劳动与技术教育受时代背景、历史传统、政策法规、教育体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是一个社会性课题,需采取以下措施整合校内外一切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1.提高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认识。我们要从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认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意识到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深入发展的需要,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把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课程计划,并认真落实好。
2.建立劳动与技术教育工作的保障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实际情况尽快完善各种政策规章;学校要将劳动与技术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目标进行考查,并形成制度;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要不断完善评估督导方案,在原有基础上适当提高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权重比例,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和全程监控,促进学校重视劳动与技术教育课。
3.建立一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劳动与技术教育与一般学科课程不同,它是知识和实践、智力和能力的综合教育,要从现有教师中挑选既热爱劳动与技术教育,动手实践能力强,又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师担任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师。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院)及各级的教育学院应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提供良好的支持与保障,并配置劳动与技术教育教研员,开展业务指导和咨询服务。各级教研员不仅要为当地学校和教师提供业务指导,而且必须协助各级教研部门做好当地或所在片区学校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协作及各种交流研讨活动。对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师的在职进修与培训工作应根据培训对象、层次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内容与方式,培训方式应多种多样,可以尝试讲座,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
4.加大劳动与技术教育设备、设施投入。劳动与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缺少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设备、设施,劳动与技术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效果更是无从谈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经费列入预算,学校要多方争取资金,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投入一定的资金,设立专用教室并添置必要的设备,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基地,将劳动与技术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5.开发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一门经验性的和实践性的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实践经验和体验,需要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和生活,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经验的基础上,强调的是学生的亲历亲为。因此,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保证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学校和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能力,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学校应坚持经济性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全面整合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学校和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和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等资源,使之成为促进课程实施的有效支撑和保证。
6.逐步提高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的兴趣。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尝试心理,设计不同的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及年级差异的劳动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将知识理论和实践劳动相结合,通过直接动手的制作活动及体验性的试验实践活动,努力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产生自信、自尊和自豪感,并使这种情感迁移到技术学习上,还要把对学生的劳动与技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贯穿于劳动实践活动的始终。教师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致力于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教学研究,总结教学规律,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方法,把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知识的渴求变成中小学生的自觉需要,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学习中。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深化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对学生的综合性教育,它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切实解决好目前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将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洪明,张俊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导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323-324.
[2]颜庆军.对现行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6,(7):49-50.
[3]叶德夫.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3):145-146.
[4]李芬芳.改进劳动技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7):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