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产业链安全的探讨

2012-08-15 00:43:56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外资产业链企业

刘 军

(山东大学 法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外资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面的确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外资大举进入国内以后,引发的产业安全问题却不容我们忽视。

产业是国民经济中观层面上的组成部分,每一个产业都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从原材料的获取,初步加工,深加工,终端销售,物流服务等诸多环节。大大小小的企业分布在这条产业链上,从事不同的但又相互联系的各类生产。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不是单纯某一个方面的提高,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形成和整体实力的提高。

一、我国的产业链危机—— 以农业为例

基辛格有句话: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住了所有的人。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农业领域的国际竞争近年来已上升到以产业链为载体所形成的国家经济和区域经济层面。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的密切合作,都承担着创造价值的功能。[1]我们谈农业产业链,指的是农业与其相关联产业的综合系统。所以,处在这条产业链上的企业要加强协作,实力雄厚的企业应该整合产业资源,实现产业链的整体价值。现代农业产业链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种植业,农产品的深加工、物流、销售、服务等第二、第三产业都对农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四大跨国粮商美国的嘉吉、阿丹米、帮吉和法国的路易达孚都在进行产业链经营。在完成对本国农业产业的资源整合以后,通过并购、投资等方式把触角伸向东南亚的稻米、南美洲的小麦和大豆等世界主要的粮食产地。他们在国际粮市上翻云覆雨,左右粮食价格,几乎决定着普通农户的命运。何以至此?凭借的就是国际农业巨头们高水平的农业产业链经营。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普遍比较低,产业链经营方面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国内农业产业还比较脆弱的时候,盲目开放本国市场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国内农业产业受外国资本控制,粮食对外依存逐步增加或沦为初级农产品的供给地,在国际粮食市场上丧失话语权。

近年来农业生产领域成为外商在华投资的重要领域之一。农业是一国经济的基础,但是农业产业自身难以取得长远发展,必须有资金、技术、服务等相关产业的支持。

传统种植业又是农业的基础,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成本受种子、农药、化肥等因素影响较大,农产品价格受需求、流通、仓储成本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在国内育种行业,杜邦先锋、孟山都、利马格兰通过在国内设立独资或合资公司,在国内的玉米、花卉和蔬菜种子市场已然占据了半壁江山;在农药方面,由于我国农药行业存在企业生产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技术水平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国内的农药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先正达、拜耳、陶氏、杜邦、巴斯夫这些国际巨头的杀虫剂,除草剂,凭借其高质量和高效能,畅销国内市场;益海集团也已在铁路物流、收储基地、船务等相关辅助环节展开投资;嘉吉已在华建立了全资的山东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以及合资的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等,全面布局中国的化肥市场;而在粮食收购市场,虽然外资收购量占份额较小,但是资金实力雄厚、市场敏感的外资粮商,并不在意短期效益,重在开拓和占领国内市场,与国有粮企和民营加工厂展开激烈竞争。这不利于我国粮油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也将大大增加国家对粮食市场的调控难度,不利于维护粮食安全。

不得不重提的是我国在大豆行业的教训。我国的大豆及加工市场在外资并购浪潮中最先沦陷。中国大豆出口量曾占世界市场的80%,而今全球大豆近1/3出口到中国。2004年他们先是利用资本市场,炒高大豆期货价格,诱使国内企业购买美国大豆增加库存,然后打压大豆价格,致使国内油脂企业大量破产,跨国公司乘虚而入,投资并购国内油脂企业。跨国巨头同时控制了80%的大豆进口货源,85%的粮食加工能力,粮食加工环节基本被控,国际粮商完成了在国内的战略布局。通过在粮油市场树立的品牌影响力,建立的营销网络,以及物流、仓储等配套措施,外资在涉足其他农业领域时更会得心应手。他们不仅仅是想获取加工利润这么简单,而是在做一个非常庞大的全球战略布局,形成一个原料在国外,加工在中国的布局。[2]

由此看来,外资粮食巨头以及益海嘉里集团在国内粮食行业的渗透,主要采取“全面布局—控制产业链—控制价格”的方式,一条龙的集团化运作,利用其资金、品牌、管理等优势,从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环节到建立自己的运输、仓储等流通环节,进而掌控整个产业链,达到垄断控制的目的。[3]

在农业领域是这样,在食品餐饮、日化产业、装备制造业等领域同样如此。每一次外国资本对国内企业的兼并,都是外资在国内产业链布局中前进的一步。如果我们对于粮食进口过度依赖,如果我们的生猪生产都操控在外国资本的手里,如果我们的种子都是外资提供,如果我们的设备都由外资生产,如果我们的企业在外资的挤压下没有了自主创新的动力,总有一天我们的衣食住行会操纵在外国资本家手里。

二、认清外资在国内并购的战略意图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不免要加大对外开放的程度。为保护民族产业排斥外国资本并不明智,但是一味地任由外资对国内经济的渗透也不可取。

(一)对我国产业经济进行控制

近些年外资涉入的领域,由简单的组装加工行业开始向产业的研发,技术创新,品牌的营销等上游延伸,意图完成对整个产业链的布局,获取最大的收益。在经贸,法律,会计,专业咨询等领域,外资也已占据了很大的市场。近年来的外资并购绝大部分为战略性产业并购,即全球产业链上每一个节点的投资。他们通常采取严谨的流程,依仗雄厚的财力、资源和活动能量,充分调研论证行动计划,选择并购对象,聘用高端人才,开展高层公关。瞄准行业骨干或领军企业,实施并购计划,以占据市场主动地位,从部分到全体,步步紧逼,打压、削弱或兼并竞争对手。跨国公司通过这类并购,逐步加强了对我国产业的控制权。而国内企业普遍在资金,技术,管理上与跨国公司有很大差距,在外资咄咄逼人的态势面前,几无还手之力。

由此看来,外资进入中国,表面上看时为了获取利润,实质是国际产业链在国内的布局,最终的目的是将控制我国的各产业,把我国经济纳入到他们构建的体系中。而目前国内行业大都比较分散,集中度较低,单个企业的实力太单薄,竞争秩序混乱导致整条产业链是非常脆弱的。一旦跨国公司凭借雄厚的资本和高端的技术强势进入,或者利用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地位操纵供求和价格,必然导致某个行业的发展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国家对经济调控力的大幅削弱,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实效,更严重的是丧失某些产业的独立性,一旦危机来袭,必定受制于人。

(二)遏制我国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

技术优势,是外资在保持竞争力的杀手锏,始终保持技术优势是其维护经济霸权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外资在合作合资过程中普遍提出苛刻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条件,另一方面联合外资巨头来共同对付内资企业的专利技术发明创造。在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抢注专利权,不仅如此,外资们一直千方百计对中国实行严格的技术壁垒政策,许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从不提供给中国,即便在合作关系中按协议已经承诺的技术转让也会遭到各种干涉。

虽然试图“以市场换技术”,但在付出了丧失部分市场的沉重代价后中国从来就没有引进到真正的外国先进技术,外资所转让的大多数是二、三流技术,真正属于世界领先技术的很少。不少企业也未能通过合资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方式,逐渐形成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形成的对外资技术的依赖性。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使得企业没有动力进行产品的研发创新,在技术、品牌等核心方面对外资过度依赖。

(三)外资加快进行更深层次的战略布局

目前跨国公司不满足于在中国的合作合资经营方式,在完成对中国经济由点到面的初步布局之后,外资也加快了更深层次的战略转变。据商务部统计,近年来外资独资企业的数量大幅提高,外资企业的独资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外资对国内产业的控制的强化。外资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利益联盟的形式正在加速融合形成,独立化背后的全资性、联合性的战略趋进态势越来越明显。

跨国公司的另一种战略重点正把中国公司向地区性总部转变,表面看是为了方便于在中国集中而高效地管理与协调地区性事务,目的则是将对在中国进行的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掠夺成果迅速就近控制和转移,实质是在广度和深度上造成中国经济对外的严重依赖。

三、如何应对产业链安全的挑战

国家的“产业安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只要我们对战略核心产业保持控制权,只要我们的各个产业自身成熟发展起来,并且具备良好的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适度规模的外资参与,不会造成产业安全问题。面对来自国际分工体系深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冲击,不等于我们的产业安全出现了问题。这种外部竞争的压力,反而能够促使我们及时调整角色,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

(一)首先要树立成熟的产业安全观

维护国家的产业安全,不是要关闭国门,闭关锁国,而是要树立正确的产业安全的理念,认清国内产业安全的形势,保持一种危机感,增强国内企业与外资开展竞争的动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履行入世承诺,我国开放了诸多行业,但在敞开胸怀接纳外资的时候,自己是不是该穿一件防弹衣呢。不能忽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也不能忽视产业不成熟的现状。所以基于产业安全,维护国家利益考虑而进行外资进入领域的审查,也不是关闭中国市场,也不是驱逐限制所有外资。[4]为我国的产业经济设立一道防火墙,是非常有必要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符合WTO安全例外原则,不是经济民族主义。全球化不能超越国家利益,也无法自觉的维护各个国家的产业安全。产业安全的问题不容忽视,在外国资本涌入国内,抢滩国内市场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持对外资的警惕性。

完全的与世隔绝的国家,不存在产业安全问题。但是在如今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浪潮中,封闭就意味着经济发展的落后和社会进步的停滞。因此,必须在动态发展中界定产业安全的合理界线,在开放和发展中寻找解决“产业安全”的问题的途径。

(二)健全宏观产业安全管理体系

在产业政策的制定中,把产业安全因素作为重要方面去考量。我国已经制定了统一的《反垄断法》及相应的实施办法,相关部门在外资并购安全审查、产业安全预警机制等制度建设上也有所尝试。单纯的反垄断法仅从市场的角度审查外资并购,而相关的经济安全审查制度也不完善。所以需要更加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来规制外资,把维护产业安全和国家利益作为国家立法的基本精神之一。建立国家经济安全防范体系,定期提出国家产业安全报告,从国家安全、产业安全高度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5]

从最新的产业安全的研究成果看,简单的市场化和全球化并不能很好地保证一个国家的产业具有良好生态系统,产业的升级、产业的自我良性循环、产业的自我创新难以通过市场自发调节来完成。发展中国家不仅面临基础产业不完整、产业系统缺失等问题,而且面临发达国家技术移植、技术扩散的外部冲击。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要维护国家利益和产业安全,就必须将产业安全纳入政府管制的范畴。[6]所以决策者们需要从战略高度重视我国的产业安全。当前市场需要法律规范和相关制度,更需要政府对我国的产业安全形势有充分的认识,在执法监督方面才会更加有力度。

(三)提高产业集中度,整合产业链资源

首先,政府应该扶持产业中的优质企业做大做强。自由竞争的市场,必然带来优胜劣汰,优质企业从中脱颖而出,通过整合产业资源为取得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当前的国内的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劣质企业不但不被市场所淘汰,而且与优质企业开展不正当竞争,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市场退出机制没有成熟,企业没有能力、没有意识来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时候,政府要鼓励支持一些优质企业对整个产业的整合。适当的提高产业集中度,对外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巨头,不仅会带来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维护产业的安全,还可以惠及其他的中小企业。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合理布局的同时,扶持行业龙头企业,打造成熟的产业链条,通过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方式,强化产业自主性,转变自己在世界产业链结构中的角色和地位,才能从根本上维护产业安全。

从产业链的高度,要在整个产业的上中下游的产业链上铺开,从产品的开发设计、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市场销售各个领域,都要保证有我们自己的企业在掌控局面。对于一个企业,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一定的话语权,更要向高附加值的,最有竞争力的领域拓展。现在很多行业存在着过度的分散化,经营类型的同质化,导致了市场准入门槛低,一旦有利可图,大家跟风而上,造成了整个行业无序的竞争状态。由于单个企业实力微薄,很难对行业资源进行整合,即便有这样的龙头企业,也不见得有这样的长远战略眼光。这就给了外资可乘之机,外资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收购几家规模大企业,凭借技术上的优势,产品的高质量,很快就能占领市场,击垮其他企业,最终控制整个行业。

(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仅仅提高了行业的集中度,仅仅是企业规模的扩大,仅仅是资本的聚集,都不能让国内的产业和企业获得长期的发展,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产业竞争力。在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中,资本的劣势可以弥补,但是技术的短板在短时间内无法提高。技术能够决定成本,决定产品质量,决定利润。外资带来的新技术并没有对提高中国的竞争力作出多大贡献。中国利用外资获得先进技术提高技术竞争力的愿景远没有实现。所以国家应该充当核心技术研发的主导力量,调整科技发展战略,鼓励企业自主研发高端核心技术,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7]

企业要实现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与资本运营的有机结合。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并实现产业化,才能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在经过不断自主创新,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依靠核心技术所带来的优势将会使国内的企业具备超越竞争对手的能力。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以信息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主要突破口。通过企业信息化实现管理流程的改造、管理效率的提高,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改造传统产业、调整行业和产品结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运用信息化手段,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教率、扩大市场,进而增强核心竞争力。[8]

[1]刘丽伟.农业产业链竞争时代来临[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2(26):30.

[2]郎咸平.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M].东方出版社,2010:45-48.

[3]粮网调查:外资渗透扩张国内粮企面临严峻挑战[EB/OL].博亚和讯网.2010-12-24[2012-02-21].http://www.boyar.cn/article/2010/12/24/347305.2.shtml.

[4]梅新育.规范外资并购并不是关闭中国市场[J].金融经济,2006(10):15-16.

[5]李炳炎.外资并购与我国的产业安全[J].探索,2007(6):78-83.

[6]纪宝成,刘元春.对我国产业安全若干问题的看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9):5-11.

[7]田文英.外资并购与国家安全[M].法律出版社,2011:98.

[8]张小燕,龚晓凤,陈志鼎.浅谈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J].经济师,2003(1):32-33.

猜你喜欢
外资产业链企业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今日农业(2020年18期)2020-12-14 19:08:44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2:00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中国外汇(2019年17期)2019-11-16 09:31:16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3:56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中国外汇(2019年7期)2019-07-13 05:44:50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中国外汇(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