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勇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美术系,广东 广州 510640)
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必须通过专业课程体系的教育过程来实现,根据专业性质采取有效途径正确评价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质量,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本文以广告设计专业为例,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评价作实践性探索,力图建立科学合理的衡量毕业生职业素质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学者们针对未来人才素质的构成问题提出了要具备“三张证书”的观点。所谓“三张证书”是指学术证书、职业证书和事业心证书,即所学专业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和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教育的事业心证书,强调要把事业心证书提高到毕业证、职业资格证所享有的同等地位。一个人如果缺乏敬业与诚信这方面的素质,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潜力就不能发挥,甚至变得没有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企业把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评价作为招聘员工的先决条件和辞退员工的重要依据。
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尚存在不少问题,使得毕业生普遍缺乏职业精神,难以适应企业需求。为此,学校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多层次、多方位开展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教育,把它作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核心要素,通过行业的职业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等内容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学校期间完成职业生涯的角色转换,为将来成功就业创造条件。
人文与艺术审美教育是现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一个优秀的高职院校,一定非常注重学生的生活情趣教育,良好的个性教育,对他人关心、爱护、帮助与追求真、善、美的人文主义思想教育。
审美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艺术欣赏水平,让学生提高对文学、诗歌、戏剧、音乐、绘画、建筑、雕刻与影视等艺术形式的欣赏水平。在专业技术学习之外,能感受到大学生活的美好、充实和乐趣。在艺术氛围中陶冶性情,塑造自我的人格精神境界,为自己未来美好的人生在精神上打下良好的艺术追求和人生幸福的基础。
人文与艺术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充实、完美与丰富。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举办各领域的专家讲座,参观校内外的各种艺术展览,参与社区艺术实践,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培养学生的人文和艺术素养。
高职专业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从事符合现代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以及自身职业和能力发展需求的高质量的工作”,因此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专业技能”。创新能力是专业技能培养的核心,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强化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高职院校在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通过在专业课中模拟公司团队来参与真实设计项目的设计与提案,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协作谦让的优良品质,增强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为初步树立人生观和形成终身学习习惯,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今后走上社会、适应社会做好准备。
职业规划是指导学生对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进行设计与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确定其最终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方面,学校应转变思维观念,创新工作内容,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利用各种资源优势,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帮助学生有效发展潜力,发挥才能,把握好自己的未来。在学生求学的过程中,加强生涯发展与职业规划教育,通过让大一新生跟毕业生一起参加设计行业的招聘会,让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进行职业初步规划。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的专家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学生确定努力方向,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高职院校在校生在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术的同时,还应该学习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以适应现代企业的节奏和要求。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包括专业理论、实践技能,也要包括企业工作所需的综合素质。对在校生应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应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多种方法进行教育。将企业文化与本专业的特点相结合,开展校企文化宣传活动,把企业文化融入专业课程学习的内容中,为职业生涯的角色转换做好准备。
按照职业素质各要素对个人职业胜任和职业生涯发展所起的作用,整合职业素质的要素,建立培养职业素质的体系链(见图1)。从体系链可以看出,职业素质由三大类要素构成。其中,保障要素是指从业者必备的、对某岗位群工作起基础保障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团队协作与身心健康、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但单纯具备这些要素还不足以完成岗位工作;支撑要素是指胜任岗位工作所必备的能力,对从事某职业发挥着最根本的支撑作用,包括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生涯发展与职业规划。拓展要素是指关注从业者的可持续发展,为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实现自我潜力和充分的应变能力服务,主要包括人文科技与艺术审美、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等。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应涵盖模型链的各个方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链。
图1 职业基本素质的体系链
专业教师担当德育导师,加强教师职业修养和职业操守的培养,激发教师培养优秀人才的责任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书育人”思想,无论是基础课或专业课,每一位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和进行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外,同时还参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管理,并将学习表现按比例纳入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学习全程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增强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组织建立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学习小组,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激发创意思想,并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组织能力。通过参与真实项目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和与客户沟通能力,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迅速适应角色的转变。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自寻实习点或接受真实项目加以实施,进而锻炼自身的沟通能力和设计能力,同时直接感受社会的需求和发现个人特长,进一步明晰自身的努力方向。
职业素质教育渗透在每个教学环节,专业课程建设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把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素质教育内容融入专业教学课程,建构基于广告设计工作过程的新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完成“策划 → 创意 → 设计 → 执行”四环节,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见图2)
根据专业特点和行业职业资格要求,制定职业素质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创设多元评价机制(见表 1)。
基于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做出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把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评价与职业岗位能力评价相结合,实施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的双管理制。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学习行业标准,培养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管理由学校、企业共同完成,学校为主导单位,组织整个实习活动,配备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提供岗位和企业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被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
1.机制。由校企共同制定教学大纲,报经学校教务处审批。实习岗位的确定以教研室安排为主,学生自己联系的,要保证校企都有指导教师的前提下,经系同意后报教务处审批。组织学生学习企业文化,特别是安全教育。实习期间应购买人身安全保险。建立基于学校网络平台,组织学习小组的学习管理制度,利用通讯、网络或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加强学习管理。采用弹性学制和弹性学分的办法适应企业的节奏,学生的管理则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建立专业询查小组,现场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图2 广告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表1 职业素质培养质量多元评价
2.师资。采用双导师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配备1—2名专业指导教师,负责跟踪学生专业知识应用情况及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及时发现和反馈实习心得和存在问题;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或师傅为学校兼职教师,负责学生岗位培训及技能应用指导。
3.考核。顶岗实习成绩由安全意识、实习考勤(平时工作表现)、校企绩效考核(项目执行)、实习报告四部分组成,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考核合格以上学生获得由学校、企业共同签发的《工作经历证书》,纳入学籍管理。
学生可考取平面设计工程师、摄影师和商业美术设计师职业资格证,制定“以证代考”课程评价制度,学生参加相关课程的职业资格证考试,不再参加校内的考试。用职业资格证书取代相应的课程考试,使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等级认证考试相结合。
建立科学的职业素质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形成具有导向作用。评价体系能体现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实施,能有效调控学生在岗位能力形成中所出现的问题,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形成起引导作用。行业对技术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大同小异,都要求从业者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从业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1]阮海涛,王震.生涯发展理论视角下的职业规划教育[J].人民论坛,2010(23):280-281.
[2]杨千朴.职业素质基础[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3]顾艳霞,杨小燕.论素质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1-3.